郑雪碧主持会议并讲话 周仲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和合承德网讯 (记者东文、海波)7月6日至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利用两天时间举行集中(扩大)学习,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专题学习和交流研讨。
市委书记郑雪碧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长周仲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全体领导,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长助理等出席会议。
7月6日上午,进行个人自学。下午和7日进行集中学习,并交流研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和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站位全市发展大局,结合本地、本部门及分管工作,谈思路、讲方法、论证可行性,提出管用有效的真招实举,积极向市委建言献策。学习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对全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委书记郑雪碧在讲话中指出,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主要是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认真解决在协同发展中,事关承德发展的重大问题,即重点解决好“怎么看”和“怎么干”这两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关于“怎么看”,郑雪碧指出,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机遇在北京,把握在自己”。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必为承德提供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机遇,我们能不能把握得住,关键取决于自己。谁与北京对接得紧、服务得好,谁就能迅速发展起来,反之就会被边缘化;第二,“优势在生态,劣势在基础”。以水为主的生态环境,是承德最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比较优势,但产业基础、园区和交通基础条件差;第三,“潜力在空间,差距在环境”。承德“山、水、林、文、风、光”样样都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在全省比,具有最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说处处是商机、处处是项目。但客观上由于开放开发晚了20年,导致承德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敢闯敢试的拼劲、重商亲商的氛围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通过协同发展、扩大开放,“倒逼”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
关于“怎么干”,郑雪碧强调。要“做强话语权,练好基本功”。必须把水源涵养千湖工程这个“话语权”做实、做硬、做响。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争取的力度,坚持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两手抓、两手硬”;要“盯紧大项目,全力争规划”。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实际,抓紧谋划包装一大批实体项目,到北京去对接招商。要把“全力争规划”放在与争项目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每一个与承德有关的规划,科学编制承德自己的各类规划,准确把握“基本定位”、“主攻方向”和“空间布局”,把与首都北京接壤的区域,打造成为对接首都北京的“迎宾驿站”。把交通干线,打造成若干条“迎宾廊道”和吸引北京要素外溢的“磁力线”,形成“前沿布局”、“核心布局”、“腹地布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空间架构,进而把承德全域打造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微中心”;要“服务换发展,主动抓对接”。北京的劣势,就是我们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免费提供的服务,首都的“服务需求”,就是承德的“服务产业”;首都需要什么“服务”,承德就发展什么样“产业”。尤其要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服务”产业,在服务中创造价值,在服务中错位发展。
郑雪碧强调,主动抓对接,重在主动、贵在主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峰期”,则是转瞬即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全省各地普遍“项目饥渴”、“投资饥渴”的情况下,对接北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全面打响。在这场战争中,只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我们必须以“睡不着、吃不香、坐不住、等不了”的紧迫感,只争朝夕、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地去争、去跑、去干,全力推动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周仲明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规划纲要》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对承德的功能定位和对承德的利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北京代表团来我市考察,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特殊机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大干几年、干成大事”的劲头,努力为承德大发展、快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周仲明强调,要立足自身优势,瞄准主攻方向,深入挖掘“山、水、林、文、风、光”等资源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增量调整”的发展道路。一是把京津的人才科技优势变成承德的新兴产业优势,重点推进钒钛、清洁能源、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加工等六大工业基地建设。二是把京津的服务需求优势变成承德的服务产业优势,重点做好生态服务、农副产品供应、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大数据、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工作。三是把北京的金融资本优势变成承德的投融资优势,加快“承德中关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国控集团组建运营及央企京企引进等工作。四是把京津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变成承德的公共服务优势,加快推进教育合作、医疗卫生协作和交通互通互联等工作。
周仲明要求,要抓住关键环节,集中精力上项目。一是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下大力谋划一批重大支撑项目。二是积极争列各级规划,全力将我市诉求挤入规划盘子。三是创造良好环境,筑好产业承接平台。四是加强跑办对接,重点做好行业协会、京企央企、科研院所和产业链条的对接。五是形成合力,强化调度,确保做到领导带头对接跑办,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同,形成全民动员、齐心协力抓项目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