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转型升级路上如何发力”之二
创新中升级 ——“我市转型升级路上如何发力”之二
□本报首席记者 范玉蕾
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是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更是民众的美好期盼。
那么,如何开启转型升级之门,何以推动绿色崛起?我市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技改和创新不失为一把有效的“金钥匙”。
老企业借力技术改造,“减”掉落后生产装备和产能,焕发勃勃生机,顺势迈上产业高端;对标行业先进,发挥创新精神,刷新一项又一项工艺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和产业档次节节攀升;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完美融合,实现“1+1>2”……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在“工业强市”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我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适当“增”、“减”,闯出各具特色的转型升级、迎战市场新路径。
“减”掉落后装备和产能轻装上阵
浴“火”方可重生,坚决彻底淘汰落后装备和落后产能,才能让众多企业轻松上阵,成就“绿色工业”的崛起。
去年12月17日和今年2月17日,我市连续组织两批压减水泥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水泥企业集中拆除行动。这是我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勇气和魄力。同时,我市积极引导企业调结构、促转型,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石炼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项目之一,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产业战略支撑项目。这可谓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量级”项目之一。这一项目新建炼油装置10套,3套生产装置单立项,共新建14套生产主流程装置,同时淘汰工艺相对落后、产能规模较小的装置3套。目前,石炼正在为投料试车开工做着充分准备。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努力降低工业能耗也是今年我市工业“有中生新”、对标先进、转型发展的一大重任。我市将坚决压缩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努力调整行业结构。包括实施能效提升计划,重点抓好1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年节约20万吨标煤的能力;推广高效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提升电机系统运行效率5%以上;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大对小冶炼、小化工、小建材、小造纸、小制革和小印染等能耗高、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关闭力度等。
技改创新添“加”起跳新踏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借力“起跳”,不失为明智之选。而技改和创新就为我市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踏板”。
每次走进石家庄四药,都被浓厚的技改氛围所震撼,更为企业上下践行“科技创造未来”的精神所感动。其位于石家庄(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厂区随着一个又一个技改项目的实施,已经显得“密密麻麻”,而其位于高新区新建厂区更是悄然间“拔地而起”。“我们就是要走专业化、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努力争做行业翘楚。”石家庄四药董事长曲继广介绍说,在重点技改项目上,公司大胆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近三年来,企业完成和建设大型技改项目8项,企业规模和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成为行业“领头羊”。
神威药业为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着重加快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与培育;石药集团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丁苯酞)产业化项目,在今年5月17日一举摘得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实现了河北省工业企业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常山股份公司借助新园区“舞台”重点开展“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实施率达到100%;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几乎月月在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专利技术诞生或取得新进展……
技改创新,也成就了我市工业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尤其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记者在石家庄·中国半导体光谷内看到,京华电子投资新建的LED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正全力“冲刺”,确保今年下半年投产见效。京华电子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升级,如今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LED显示屏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仅2010年以来,相继开发生产了六个系列的显示屏,销售年平均增幅达到了65%。
目前,我市正在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风力发电、通信电子、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电力电子、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制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对标“对”出市场竞争新优势
在跨越发展之路上,需要对照“标杆”,向“标杆”看齐甚至超越。实践证明,对标也是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有效“抓手”之一。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水平,以对标行动为引领,以技术改造为支撑,以提升工业运行质量为目标,持续开展了对标观摩交流、行业培训、创建示范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岗位对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2013年,全市工业企业创建行业标杆指标243项,创建国际行业“第一唯一”10项,国内行业“第一唯一”77项,示范企业达到了86家。在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河北省工业企业对标行动2013年度考核结果的通报》中,我市2013年再次以考核得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省首位,实现“三连冠”。
走进企业,记者切实感受到对标活动深入开展的火热气氛。今年以来,面对市场严峻挑战,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全面开展产线对标活动,对照标杆,查找不足,充分发挥自身在工艺、装备和技术上的特点,通过产线升级来稳定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逐步培育石钢独特的竞争力。目前,28项公司级品种结构调整攻关项目全部“落地开花”。
“在全面对标过程中,各种缺陷和问题一览无余,没有遮掩,也没有死角。我们现场与先进特钢建立常态数据与经验交换机制,力争进一步提高轧线效能和质量控制能力。”当5月份统计数据“新鲜出炉”的时候,轧钢厂生产技术科科长程志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们针对差距量身定策,小棒线日历作业率连续两个月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84.5%;大棒线后部产线产能得以充分发挥,5月底在制品数量较4月底减少6002吨。
统计显示,1月份至5月份,石钢公司高价位产品、潜能产品分别实现销量16.86万吨和3.3万吨,同比增加20.4%和144.1%,品种结构优化进步明显。
“2013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对标率达到100%,工业利润总额和工业整体运行质量全省领先,充分显示了对标行动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领作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深化拓展工业对标行动,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引导重点工业企业与行业高端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标;突出抓好重点能耗行业的节能减排降耗对标;加快创建我市对标网,全力推进“石家庄·中国医药指数”对标平台建设等。
两化融合完美呈现“1+1>2”效应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也为我市企业技改和创新插上腾飞之翼。
在我市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河北冀凯实业集团,信息化与工业化完美融合的魅力无不令到访者震撼:在机械加工车间,工人们实现了无纸化生产;在质检车间,工作人员也是通过电脑对产品进行检测,且每个产品在检验前都被打印上唯一的标识作为“身份证”,实现全流程追溯……冀凯集团借助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力量,不但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40%,生产周期缩短了50%,还积极为外地企业提供定制式、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我市和全省第一个对外提供两化深度融合服务的企业。近日,又成功签下“第四单”,标志着企业由金刚石工具、煤矿装备、球墨铸铁管及铸件三大支柱产品的生产、销售向自主创新、绿色环保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服务拓展,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记者还采访得知,通过两化深度融合,石药集团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五年前人均增长翻了一番;神威药业仅成品率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6%一项,每年节约成本7000万元;际华3502公司机器自动裁剪比例达到了30%,班组产能同比提高10%-20%,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现在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档次上不去就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技改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档升级、增加效益的重要渠道,而创新也是为企业不断注入新活力的法宝。”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人士强调,技改和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且提档升级的具体方式也是多样的。
就今年我市确定重点实施的206项重点技改项目看,均是对调结构转方式有重大影响的重点技改项目。其中就包括20项科技成果产业化、66项延伸产业链条、20项“两化”融合、40项节能降耗减排、20项产业聚集公共服务平台和制造业服务化、20项强基工程和20项龙头企业培育项目。通过这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全市五大主导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进一步降低,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壮大工业经济梯队。
在技改和创新的过程中,如此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成就着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当然,技改和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推进,共同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