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牧渔产品质量监测全面提效

02.03.2015  12:35

本报讯 (记者 侯天仪) 牧渔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为此,今年我市重点实施以提升检测能力、改进抽检方式,突出发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牧渔产品质量监测提效项目,确保全市牧渔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市县两级检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监测效果。市级监管检测机构预期全年监测样品6000批,检测项目2.5万批次,在全省检测能力竞赛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各个区域中心站全年通过检测发现问题数量不低于8个;其他县级监测站每站全年通过检测发现问题数量不少于4个。各县(市)区液相检测样品1000批以上。此外,探索创新抽检机制,将基层送样改为直接抽样、事先通知抽检为主改为突击飞行抽检为主。

具体建设内容方面,我市将突出加强市级检测机构建设。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增加屠宰环节相关检测确证项目,积极承担部级检测任务,增加风险监测项目。加强水产管理处、动物卫生监督所、定点办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配齐酶标检测设备,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市级综合监测能力。

同时,加强县级检测能力建设。督促各县(市)区完善基础设施,县级监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补充检测设备,保证达到酶标或液相定量检测水平,酶标仪、液相色谱仪等要与市局联网,并能及时上传各种检测数据。

改革创新抽检方式。凡是市级安排的抽检任务,一律由市级监管部门会同检测机构派人到基层直接抽样。除委托检测外,严禁由基层或企业送样,确保真抽样,抽真样。整合市级抽检资源,能集中抽样的集中抽样,提高抽检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强化突击飞行抽检,增加风险监测比例。加大监管薄弱环节、易发问题场点、风险较大品种等的抽检,树立问题导向,重在发现问题。

开展基层检测人员技术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和跟班培训等形式,加大基层人员抽样、检测技术培训。同时,在第三季度开展一次基层检测技术大比武活动,让基层检测人员切实掌握实验室定量检测技能。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