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本报首席记者 李云萍
2014年6月22日,随着我省普通高考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公布,石家庄教育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收获季节。
在考生总数减少7290人的情况下,今年全市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全市文理本科一批上线人数为9587人(含保送生183人),上线率达20.35%,比去年增加5.28个百分点,本一率历史性突破20%,超出全省文理一批上线率5.68个百分点。正定中学张腾飞同学以总分717分的成绩摘得河北省理科总分第一的桂冠,石家庄二中杨博璠同学以712分荣获河北省理科第4名。
成功永远没有偶然,一切收获的背后,都是大量的付出与艰辛。
回顾石家庄教育事业走过的日日夜夜,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是教育部门实实在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决心,是全市教育改革发展迸发出的无限动力和教育工作者及其考生和家长的辛勤耕耘与艰苦努力。
以现代教育理念
引领统筹课改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一直以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语重心长,要求“让孩子们都能上一个好学校”。主管教育工作的市领导多次要求: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各个领域。
“本一上线人数继续增加,上线率首次突破20%;文理本科二批累计上线人数19757人,上线率比去年增加8.05个百分点,超出全省文理二批上线率7.92个百分点;文理本科三批累计上线人数37365人,上线率为80.87%,比去年增加5.89个百分点,超出全省文理三批上线率11.52个百分点……”
“好成绩的取得,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这是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教育改革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坚持用心、精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
2009年秋季起,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拉开序幕。本着 “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我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显然是一个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为确保新课改顺利进行,我市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了教师培训、督查评估、经费投入等配套政策,为全市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
配合新课改,我市积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在高中招生中,全市一改过去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将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基本依据。各普通高中学校更是积极探索改进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从学生学习过程、模块学业水平测试结果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价。2013年,我市还在河北省率先施行了全市中考统一阅卷、网上阅卷、平行志愿、网上录取等关键性重大改革,迅速提升了中考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和科学化水平,录取工作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公开。
与此同时,为让更多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读好书,2011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先后在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个山区县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5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使3.6万名学生告别深山区,走进了现代化的新学校。该案例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是河北省内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首次获得该奖项。几年来,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多次聚焦这项重大“民心工程”,影响深远。
以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石家庄生源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即便在清华大学这样的最高学府,能力也是出众的,学生质量的确很高!”——清华大学
“石家庄的学生,做到了‘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北京大学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南京大学近些年录取的河北籍学生中,石家庄的学生整体发展最好,体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非常希望多招这样的学生。”——南京大学
……
“石家庄的优质生源进入大学后,从高校反馈信息来看,我市生源无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还是行为组织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甚至品德修养等综合评价都很高,我市也因此在自主招生方面获得了很大优惠政策。特别是校长直推入学这方面,石家庄二中校长推荐直升清华、北大每年都有2到3个名额;石家庄一中校长推荐直升北大也是一个实例。我市一中、二中、正定中学还是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生源基地,这都得益于石家庄学子良好的学风,朴实的为人,优秀的综合素质等。”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常振亮自豪地说。
今年已经是正定中学连续第18个年头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该校学生张腾飞以717分的成绩,摘得河北省理科状元的好消息,让该校校长周庆心中充满宽慰。
“多年来,学校注重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留给老师和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为的就是能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学校不仅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是充实心灵的家园。”周庆深有感触地说。
新课程改革中,我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坚持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石,将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将艺术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将创新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明显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构建起以市、县、乡心理辅导机构为基础,基本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体系,并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教育月”。经验和做法多次被中央媒体报道,国务委员刘延东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部关注并推广我市的经验。
同时,我市坚持把各个普通高中学校办成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全市40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办学品位高雅,特色鲜明:市1中、2中的英才教育,市43中学的外语特色,市6中、12中、35中、45中的艺术特色等等,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较高的声誉。
我市还坚持全市双休日不补课,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开足开全音体美、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课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热爱学校,喜欢学习,不断增强应对课改带来的高考变化。
有家长曾经这样说:“我的孩子在石家庄读高中,不仅成绩好而且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培养高质量教学队伍
为学生保驾护航
教育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答案是:优秀的教师队伍、校长队伍、教育行政干部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是培养学生的关键,深化课程改革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成为全省首个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意见》中明确:今后将按全市教师年人均200元标准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同时对校长任期制、教师轮岗制度、人事编制、教师荣誉、职称评聘、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方式、经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我市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入手,把新课程师资培训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及“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互动”的思路,对管理人员、教研人员、校长、教师等组织了不同层次的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学科培训。市教育局还从三支队伍建设培训经费中,专门列支经费,对市、县级教研员、学校教学主管人员、所有学科教师进行专业学科全员培训,据统计仅参加市级培训的学科教师就达到3万余人次。
除采取省级网络视频培训为主外,市教育局还将每年组织大家外出学习培训、日常网上指导交流、各学科教师全员面对面培训和学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狠抓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和专业提升,并对高中教师连续三年进行两轮的全员培训。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后,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普教科长、教研室主任和高中校长等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到北京、山东、上海和银川等地参加课改培训,到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和观摩,通过多种方式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努力提高管理新课程的能力。
高校招生人数连年上升
科学的教育改革促进了高考成绩的高位稳定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我市大学录取招生人数连年上升全面开花的局面。
石家庄教育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有650名学生获得985、211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优惠政策,总人数占全省第一。
这些年,我市保送生比例占有绝对优势。2014年,河北省保送生人数为195人,其中我市保送生人数为183人,占全省总人数的93.85%,比去年增加23.85%。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以石家庄二中为主的我市86名同学分别荣获河北省、国家一等奖,石家庄市二中的李嘉宇、王大元同学分别入选物理、生物国际奥赛国家队。我市的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全省第一。
我市的艺术生、特长生教育全面开花。近两年,全市形成了以6中、12中为代表的艺术高中,以35中、45中为代表的美术职业高中都在高考中连年取得好成绩。
“教育工作是需要有沉淀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我们应该在今年高考成绩基础上,继续以改革的姿态,以创办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教育方法,让更多学校在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等领域,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取得更全面的发展。”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
为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方面加大力度、找到方法,我市目前已经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区,利用更为科学的体系指标加强区域教育评价和学校管理。我市还争取到了中国教科院的支持,在石家庄实施区域教育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的研究,依托国家级教育智库的科研力量和智力支持,深入推动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加速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我市还多渠道扩充教育教学资源,谋划在主城区实施“优质学校覆盖工程”,目前已制定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好更理想的大学就读。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界的关怀支持下,我市的教育事业正向着全国第一方阵健步迈进。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