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啥时能在家门口享受远程诊疗?

29.06.2016  10:25

省会市民热议“医疗联合体” 专家称条件成熟将扩至更多社区

昨日,本报A03版以《在家门口就能和专家“面对面”诊疗》为题报道了省二院与联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医疗联合体”的事件,引起读者热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贺振银教授答复说,联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是该院探索医疗联合体发展模式的一个试点,将来会在省会更多社区内建立联合体,“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的‘医疗联合体’,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模板。

□本报记者 史赞赞 马英娟

期待享受私人定制健康服务

昨天,第一个打入电话的是家住荣景园的梁女士,“我父亲今年60岁,两年前检查身体,说是有轻微脑梗,现在每年在社区医院输两次液。但还需要定期到大医院做检查,想通过‘远程诊疗’让省二院的医生看看他的检查结果,应该通过哪个渠道呢?想要预约省二院专家,通过社区医院能行吗?”梁女士说,自己平时忙工作忙孩子,照顾父母的时间不多,她最担心的就是父亲的健康问题。

和平时光小区的李先生今年43岁,他告诉记者,“看到‘医疗联合体’的报道之后,觉得特别好。可以想象,如果每个社区都能和市级、省级大医院对接,居民的就医问题一定会大大改善。可是现在省二院只是和联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医疗联合体’,那么辖区外的居民能享受它的服务吗?

新乐的李女士今年63岁,她告诉记者,大约3年前自己出现四肢麻痹的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断断续续吃过的药数不清,却仍然没有治愈。不仅如此,多年来失眠多梦的问题也令她十分烦恼。“看了晚报报道的省二院家庭医生签约项目,我非常感兴趣,有没有适合我的‘菜单’?

以后将在更多社区建“医疗联合体

记者昨日咨询了“医疗联合体”的主要负责人。贺振银教授介绍说,当前联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是省二院探索医疗联合体发展模式的一个试点。目前该试点的各项工作也在筹备当中,等到其各项功能发展成熟,基本模式能够复制时,就可以着手在更多社区内建立联合体。

联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宋美静主任表示,虽然医疗联合体主要面对该辖区居民,但也欢迎有需求的辖区外居民前来就诊。“等到医疗联合体开始正式运行后,居民就可以就近前来享受‘远程诊疗’等服务,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接诊,会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

将来挂号如同买车票一样便捷

在采访中,贺振银教授说,“医疗联合体”探索便民服务,将来挂号将和买火车票、飞机票一样方便。

在省二院的化验单,交待给病人哪天传到社区医院,病人直接到社区医院取结果就行。如果家里和医院对接,结果直接传到家,不用为了拿化验结果跑到医院。目前社区受限的项目,如生化、免疫等检查,社区医生在经过省级专家的培训后,按照标准操作,定期把标本送到大医院,统一检测,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回传。

省级医院的急救纵向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贺振银教授介绍,省二院准备投入10辆高水准救护车。救护车上的网络与医院各科室相连接,进入救护车,就如同进入二院的急救序列。签约居民遇到紧急情况,社区医生先就近赶过去,省二院的医生紧接着赶过去,且路上与社区医生保持联系。病人进入救护车,接受必要的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如需手术,到医院后,直接拉到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

开展预防医学治“未病

贺振银教授提到,未来,预防医学必须走在临床医学的前沿。疾病筛查,要“三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通过筛查,有的居民已经得病,需要住院、手术、服药,进行干预。有的居民是亚健康状态。如有些居民患有高血压,却不了解疾病本身的危害,家庭医生深入浅出地讲解,及时告知其长期服药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帮居民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而这些都是未来“医疗联合体”的主要工作。

未来要建全省乃至全国的“医疗联合体

然而“看起来很美”的医疗联合体,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贺振银教授先后走访了省会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它们的服务能力有待于提高,仍需扩大保健范围,扩大慢性病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贺振银教授介绍,自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联合体”以来,一些地区已开始试水。如广东、上海等地已经率先成立了“医疗联合体”,只是不同省份医疗基础不同,政策也不尽相同,并不具备直接复制的条件。省二院和联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的“医疗联合体”,完全是从头开始摸索,包括对全科医生的培养。贺振银教授表示,“现在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全科医生人数有限。大家普遍认为,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社区医生。其实全科医生是医生里面级别最高的医生,需要大量的医学综合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现在推广‘医疗联合体’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全科医生。我们会把压力变成动力,未来我们不仅要建立省二院自己的‘医疗联合体’,还要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的‘医疗联合体’,成为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模板。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