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助北京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
总部经济正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白菜心”。目前,符合北京产业定位的总部企业累计达400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达52家,中国500强企业91家。总部企业多集中在金融、研发、管理、信息、营销等领域和环节,呈现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辐射力更宽、国际化程度更高、产业更加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特征,高端化趋势明显。
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反映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辐射力、影响力,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200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设立北亚地区总部,这一年被视为中国“总部经济元年”。此后的十余年间,从优惠政策的密集出台,到总部集聚区的倾力打造,北京一直都在为吸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而努力。如今,北京的总部企业以占比不足1%的数量实现了资产占比达72.8%、营业收入占比达69.7%、实现利润占比88.5%。总部企业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最新一期的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持续十年居国内城市第一位,辐射全国、链接世界能力不断提升。
总部企业的入驻,除了给区域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还将带来包括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扩散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在内的创新机制。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中国的服务业正在赶超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地位,已经稳步形成。北京作为总部经济的主要集聚地,服务业比重已将近80%,这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北京总部企业协会会长王国丰表示,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基础,总部企业是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了新常态,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基础,企业务必尽快适应新常态,推动新转型。
总部经济进一步优化
北京市今年初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优化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促进北京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在京总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总部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控制力。这些顶层设计,为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北京市建立了总部经济发展部门联席会制度,成立了总部企业协会,培育发展了一批总部企业聚集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了首都的定位,三地经济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北京总部经济进一步优化,呈现出量稳质优的发展特征。北京市经济社会调查总队数据显示,从产业发展链条的各环节来看,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谢毅表示,集团依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业务进行了相应调整,将北京作为集团中国区总部和示范项目基地,将研发、财务、数据处理及IT等服务部门设在天津,在河北投资设立现代化饲料厂4家、食品厂4家、养殖场3家,定位为现代生产制造基地。目前,一体化分工合作已初见成效。
“近期我们修订完善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新政策重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资金奖励、人才引进、服务保证等方面推出了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受益面更宽的举措,更加符合北京实际,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闫立刚表示,新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并增设研发设计中心、运营销售中心与财务结算中心等功能;同时鼓励既有总部企业增资本、扩功能、提能级。
在北京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上,与会总部企业代表还达成了《总部企业北京共识》。具体包括:争当五大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者;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己任,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领域担当引领者;在推动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担负探路者;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争当先行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