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强: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并对此作出了总体部署。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需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绿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关涉领域、支撑条件,科学把握其紧迫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推动城镇化绿色含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我国城镇化亟须实现绿色转型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给资源和生态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2000年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2%提高到54.77%,平均每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平均水平在80%左右,有些甚至达到90%以上。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必将带来资源能源消费总量的扩张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更深层次介入,这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相对短缺、自然生态容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所带来的压力将日趋加大。
传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偏重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加之规划建设管理不够科学,城镇化发展面临一些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一是城镇布局和形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结构不合理、人口增长不均衡,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二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粗放低效,消耗了大量耕地资源,但同时没有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问题,造成“半城镇化”、“半市民化”特征突出。三是重经济发展和城镇扩张、轻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加剧。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
绿色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潮流,也是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对城镇化过程中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问题及其与城镇发展和建设相互关系的探讨已有上百年。1898年,英国城市社会学家霍华德明确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并随后逐步开始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中得到认可和应用。2000年,美国学者蒂姆西·比特利在总结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上提出“绿色城镇化”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旧金山举办世界环境日庆典活动,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绿色城市宣言》,呼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减少垃圾、确保饮用水安全以及科学治理城市。在我国,绿色城镇化近几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并最终成为一项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