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民族复兴新纪元――世纪献辞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千年。
历经5000年的文明洗礼,走过百年的兴衰沉浮,中华民族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之交,在这个让人百感交集的庄严时刻,12亿勤劳勇敢的人民,正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描绘着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蓝图。世界的目光,注视着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注视着这个伟大民族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新世纪进发。在经历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个百年之后,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首中国百年沉浮,追寻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是华夏儿女传承不绝的主题,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定不移的志向。它奏响了20世纪中华民族命运中最恢宏的乐章。透过这辉煌与沉沦、苦难与奋争交织的旋律,审视从百年前积贫积弱到今天欣欣向荣的巨变,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发充满朝气,是因为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有先进思想文化的指引,拥有创造先进生产力的能力,有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
百年中国,使我们认识到,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指引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觉悟的灯塔。陶醉于“天朝大梦”中的清王朝因循守旧、闭关锁国,漠视当时世界上人文主义的狂飙突进和工业文明的迅速崛起,终于陷入被列强欺凌、国贫民弱的悲惨境地。由此,一批又一批民族精英开始了追求真理之火的艰难探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疾风暴雨,为古老文明注入了科学与民主精神,带来了一次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大普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真理,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在长期坚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今天,当我们跨进一个新的世纪的时候,我们将不忘历史的这一昭告: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我们向
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指南;牢牢掌握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我们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先决条件。
千年世界,证实了是否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强汉盛唐,雄视世界,是因为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康乾以降,我们只剩下落日的余辉,是因为当时西方的工业文明已经崛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中华大地上,新中国50年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再次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百舸争流。面对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日趋激烈的新一轮竞争,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发展生产力这个关键,加快体制和制度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历史巨变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哪个政党或政治集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就能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激活这个民族蕴藏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地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调动起先进阶级的力量,把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和最终归宿。这是我们事业的基础、力量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在腾飞中展翅翱翔的最重要保证。
历经千年沧桑,穿越百年尘烟,中华民族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与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带着巨大耻辱进入20世纪截然不同的是,如今我们踏上了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我们怀着自豪与欣慰审视现在,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迎接未来。今天,我们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我们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作为本世纪的最后一年,今年更是捷报频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超过8%,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半,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七;举世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已基本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如期完成。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人们无法忽视的力量屹立于世。所有这一切,都为古老中国实现新世纪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为我们民族迎来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我们还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放眼全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夸父追日,我们不能稍有懈怠;警钟长鸣,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以史为鉴,我们已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面向未来,我们要为民族腾飞再创辉煌。从党的十五大到即将实施的 “十五”规划,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迈向新世纪制定了大政方针,提出了宏伟的目标。加快发展是新世纪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则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要主动迎接挑战,以更发奋的努力推进改革,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大潮。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就喊出的振聋发聩的口号,无数革命先驱百年来为实现“少年中国”的企盼梦萦魂牵。中华儿女,曾创造过震古烁今的灿烂文化,曾映亮过人类文明的天空。悠悠历史,使我们壮怀激烈,感奋不已;美好未来,要求我们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在这世纪更迭、千年交替的特殊的时刻,展望新世纪,我们感到了肩负的庄严历史责任,感到了先贤从历史深处投来的深邃目光。
我们相信,只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揽全局、把握重点,狠抓落实、乘势前进,就一定能够在新世纪写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