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
——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
前三季度,河北省农林牧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秋粮生产丰收,蔬菜生产总体平稳,林业生产进展顺利,畜牧生产稳中有升,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在农林牧渔业生产整体稳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对今后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定增长,三大优势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68.1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从生产结构看,呈现“三升一降一平”格局。其中,农业、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同比分别提高1.3、0.3和0.3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比重下降1.9百分点;渔业产值比重与上年同期持平。受蔬菜和果品生产增长的拉动,前三季度全省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比重达到79.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二)秋粮生产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丰收已成定局
今年秋粮生产前期局部地区降雨较晚,给玉米生长造成较大影响,部分春玉米出现“卡脖旱”、花期不遇,夏玉米苗期生长缓慢。但由于秋粮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好,能够及时灌溉,有水浇条件的地方一般浇水2-3次,有效抵御了干旱影响,促进了玉米正常生长。从旱情影响来看,夏玉米因为及时浇水,对产量影响较小;春玉米大部地区无水浇条件,产量受旱情影响较重。此外,郑单958、浚单20、蠡玉35等紧凑耐密型玉米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扩大,亩均玉米种植株数增加,“一增四改”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普遍落实,粘虫、玉米螟、玉米蚜和红蜘蛛等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较好,危害较轻等因素,都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的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调研情况显示,平原玉米主产区玉米长势普遍较好,属于增产趋势。西南部山区丘陵地带受前期干旱影响,玉米长势不好,有减产趋势。预计秋粮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丰收已成定局。
(三)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单产和总产量保持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蔬菜生产总体平稳,播种面积970.8千公顷(1456.2万亩),同比增长0.1%;蔬菜总产量5621.4万吨,增长1.0%。从种植品种看,芹菜、大白菜、白萝卜、黄瓜、辣椒、蒜头等品种产量下降,其他蔬菜品种产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油菜类增长11.3%,生姜类增长14.0%,南瓜类增长26.1%,莲藕类47.8%,香菇类增长10.4%。
从种植结构看,我省蔬菜生产以茄果类、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为主,四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90.1千公顷(885.2万亩),占全部蔬菜播种面积的60.8%;产量达到3433.7万吨,占全部蔬菜产量的61.1%。
蔬菜示范县生产实现快速增长,领跑全省蔬菜产业发展。24个示范县蔬菜播种面积293.7千公顷(440.6万亩),同比增长9.7%,比全省平均增速快9.6个百分点;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0.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蔬菜产量1738.3万吨,增长13.7%,比全省平均速度快12.7个百分点;占全省蔬菜产量的比重达30.9%,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四)造林绿化保持稳定,果品生产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21.3千公顷(332.0万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略增0.2%。其中,人工造林180.2千公顷(270.3万亩),增长3.2%;新封山育林41.1千公顷(61.6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4%。果品生产出现较快增长,果品总产量829.0万吨,同比增长11.5%。其中,园林水果产量804.5万吨,增长11.7%;干果产量24.5万吨,增长5.3%。
(五)畜牧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生猪生产下滑。今年以来,我省生猪存出栏始终处于下滑状态,整体生产形势偏紧。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出栏生猪2505.4万头,同比下降3.0%。猪肉产量195.5万吨,下降2.0%。截止9月底,全省生猪存栏1739.6万头,同比下降3.0%,下降速度与二季度持平,说明生猪生产仍未走出下行状态,低谷运行仍将进一步延续。
2.肉牛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前三季度,全省共计出栏牛258.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5%。牛肉产量41.8万吨,同比增长2.5%。季度末全省存栏肉牛187.1万头,增长6.0%。肉牛成为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的品种。
3.肉羊出栏加速,存栏不足。由于今年以来羊肉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全省肉羊出栏加快,前三季度共计出栏肉羊1517.0万只,同比增长2.0%。羊肉产量21.1万吨,增长3.5%。出于较少经济损失,规避市场风险的原因,养殖户在加速肉羊出栏的同时,减少补栏数量,使得羊存栏出现下降,季度末全省羊存栏1460.1万只,同比下降3.4%。存栏下降将对今后一个阶段的肉羊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肉羊养殖进入下行态势的可能性增大。
4.肉鸡生产下降,禽蛋生产增长。受禽肉市场价格下行、养殖效益下降的影响,前三季度全省出栏家禽3.9亿只,同比下降1.0%,禽肉产量60.1万吨,下降0.5%。截止9月底,全省存栏肉鸡7390万只,同比减少0.5%。今年以来,禽蛋价格虽然出现波动,但总体价格仍处于较好水平,带动蛋鸡存栏增加,禽蛋产量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禽蛋总产量达到284.4万吨,同比增长4.0%。季度末蛋鸡存栏2.7亿只,增长1.9%。
5.牛奶生产下降。受养殖效益和养殖模式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省奶牛补栏减少,存栏下降,前三季度全省牛奶产量360.3万吨,同比下降2.0%。季度末全省存栏奶牛206.0万只,同比下降4.5%。存栏数量和牛奶产量的减少,说明我省牛奶生产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
(六)渔业生产出现下降
前三季度,全省渔业生产出现下降,水产品总产量48.3万吨,同比下降2.3%。从生产品种看,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均出现负增长。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3.5万吨,同比下降3.1%;淡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同比下降2.2%。从地区情况看,秦皇岛、承德、保定下降幅度较大,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分别下降15.8%、13.1%和11.6%。11个设区市中,仅有张家口市水产品产量增长5.2%,保持增长趋势。水产品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河北部分沿海地区延长禁渔期,对部分捕捞网具进行治理,鲆鱼、扇贝等海水品种养殖情况次于去年同期,各地加大饮水资源保护力度,潘家口水库、白洋淀等大水面陆续取缔网箱养殖,淡水渔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二、当前农林牧渔业生产新变化和特点
(一)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基层调研过程中,各地普遍反映,近期玉米价格下降很快,目前在0.9元/斤左右,这和去年玉米价格相比,已经下降了0.3元左右。随着秋季新粮的上市,预计玉米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玉米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玉米不断增多的同时,从去年以来,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工业原料玉米的需求量下降,饲粮用量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去年秋季的玉米销售出现困难,很多玉米囤积在粮食经纪人和粮农手中,未能够实现销售。今年新粮上市后,由于上年玉米积压占用资金,加上今年价格下行趋势,粮食购销企业没有入市意愿或收购意愿很低,进一步加剧玉米销售困难,促使价格进一步下行。此外,进口玉米价格也对国内玉米价格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化解,必然会影响到粮农的生产积极性,明年的玉米种植将直接受到影响。由于价格下降导致收益减少,农民对粮食的种植管理和各种投入会相应减少,客观上必然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将对粮食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二)奶牛养殖面临新的波动风险
近几年,在奶类加工龙头企业的要求下,我省奶牛养殖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农户养殖奶牛的比例不断下降,规模化养殖场比重不断提高。一方面是部分地区新建了一些大型养殖场,建设标准高,养殖规模大;另一方面是原有的养殖小区按照市场化原则,由奶站收购小区内各家农户的奶牛,改制成为规模较大的奶牛养殖场。但这些由原来的养殖小区改制后形成的养殖场,由于规模变大后,原有的奶站管理水平跟不上,养殖环境较差,导致奶牛发病增多,奶质量有所下降,影响了养殖效益,再加上奶站资金周转普遍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奶站已经出现处理病牛、缩小养殖规模的倾向和意愿,应引起关注。
(三)设施蔬菜生产遭遇天花板的可能性逐步显现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河北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经多年名列全国前列,成为仅次于山东的蔬菜生产大省。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生产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加上温室大棚造价不断提高,单个造价已经达到13-15万元,并且蔬菜种植费工费时费力,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很少有人愿意种植,导致蔬菜生产意愿有逐步下降趋势。调研显示,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农户原有蔬菜种植设施因年久老化后,不再进行维修和更新,逐步退出蔬菜种植领域的现象,且有增加趋势。从全省范围看,设施蔬菜种植尚未减少,主要是规模化蔬菜种植园区的建设还在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散户种植减少的缺口。但从规模化蔬菜种植园区情况看,经营效益均不太好,而且随着土地流转费用的提高,经营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也制约了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综合以上因素,我省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已经有遭遇天花板的迹象,应引起关注。
(四)果品生产变革加剧
调研情况显示,近年来我省平原地区传统的苹果、梨、桃、杏、红枣等果树种植逐步减少,果园面积不断萎缩,而樱桃、油桃、大棚葡萄等果品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增长较快,果品生产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从生产实际看,果品种植结构的调整是以市场为中心进行的,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和信息指导,调整仍存在盲目性风险,今年的葡萄价格与上年相比已经有较大下降就是明显的例证。果品生产如何走出种植—砍伐—种植的非良性循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五)土地流转进程加速
基层调研情况显示,去年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有加快趋势,目前有些县(市、区)的流转土地比例已经达到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以上。土地流转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流转方向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基层反映,流转土地存在经营目的不明确,发展前景不明朗;流转合同不规范、履约的随意性较大;流转土地的经营收益难保障,经营效益较差,主要靠政策补贴和扶持资金生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土地流转健康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六)外出打工困难增大,收入增长遇到瓶颈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标准虽然没有降低,但由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企业等开工不足,农民工工作岗位相比以前更加难以寻找,导致有效工作时间减少,实际收入减少。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50.4%。如果农民工务工收入增长出现困难,粮食价格降低等导致实物性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长将遇到瓶颈。
(七)经济下行压力传导作用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由于工业原料消耗对农产品的需求下降导致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工外出就业困难增加导致工资性收入减少等因素的传导作用,农民消费意愿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对农村消费品市场将形成新的压力,消费品价格将维持较低水平,又将反作用于工业生产企业,形成新的下行压力。探寻和激活农村经济增长点,是今后一个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三、全年形势展望
综合分析,虽然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出现了一些困难,但今年全年农林牧渔业生产仍有望保持稳定发展,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下行压力增加。主要判断依据:
全年粮食生产已成定局。今年夏秋粮食基本都已经收获归仓,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为全年农业生产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季度蔬菜生产波动较小。由于四季度蔬菜生产中的大白菜产量占比较大,其他蔬菜以设施菜为主,在不出现大范围极端灾害性天气情况下,蔬菜生产将延续前三季度的平稳趋势。畜牧业将在猪肉价格带动下得到恢复性增长。由于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拉动,生猪生产将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周期,预计四季度存栏和出栏将相应增长,为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有力支撑,但其他品种生产形势仍不乐观。林果业生产将保持相对稳定发展局面。渔业生产在前三季度下降的形势下,四季度生产有望企稳,全年降幅将不会扩大。
四、政策建议
(一)探索改进粮食直补的分配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直补资金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
目前,各地普遍采取按照承包地亩数进行粮食直补分配的方式,粮食直补已经和粮食种植脱节,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生产没有起到应有的政策作用。即使承包地已经流转,原承包户仍然领取粮食补贴,而不是由流转后的经营主体享受补贴资金,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建议探索改进粮食直补资金的分配使用方式,在分散的农户粮食种植面积难以进行核定并据此发放补贴的现实情况下,为有效发挥政策资金的作用,将粮食直补资金调整为规模化粮食生产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规模化粮食生产,引导和调整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中,发挥直补资金对粮食安全的作用。
(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良性健康发展
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土地流转不易过快推进,要完全按照市场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目前农村种地以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失去劳动能力后,由于年轻一代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10—20年后,土地会自然形成流转和集中的局面,届时土地流转的价格不升反而会有所降低,规模经营的效益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时,群众反映应做好农业合作社规范和管理。由于门槛低,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业合作社形成遍地开花局面,也造成良莠不齐。部分农业合作社以圈地为目的,经营不善甚至不以农业经营为目的,具有对政策预期的赌博性质。个别农业合作社甚至演变成非法集资性质的中介组织,造成信用危机和群体事件,急需治理和整顿规范。
(三)整合农业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到以工补农时代,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不断增加,农林牧渔业生产方面的资金补贴种类繁多,再加上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资金,数量十分可观。但由于这些政策是在不同时期和年代因不同原因而设计的,资金扶持的内容、方向和角度各有不同,实际实施过程中形成了“撒盐”效果,政策资金设计的初衷和效应在基层大打折扣。建议对现行的涉农资金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充分整合各项资金,形成科学、高效的涉农资金使用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保护、调节作用,使涉农资金效益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尊重和鼓励农民的创造和探索,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结构深入调整
近年来,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产观念发生着深刻变革,费工费时的种植品种快速减少,省时省力效益高的生产品种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黑龙港流域是我省传统的棉花主产区,由于棉花种植耗费人力多,没有机械化作业条件,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种植面积出现较快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春季蔬菜和春播玉米倒茬的新型种植模式由于省工省时效益较好,逐步得到群众认可,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建议结合我省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实施,在水肥一体化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创造和探索,尊重广大群众的市场选择,因势利导,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农业结构的深入调整。
(五)探索优化生产模式,提升畜牧业稳定发展能力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省的畜牧业已经由散养发展到规模养殖为主的生产阶段,特别生猪、奶牛、家禽的规模养殖已经十分普遍。但很多规模养殖户仅仅是在生产规模上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养殖理念、技术水平、信息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距离现代畜牧生产仍有较大差距。调研情况显示,技术、资金和疫病是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规模养殖户在技术上以自我积累、自学成才为主;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靠自筹资金滚动发展,部分养殖户通过民间借贷实现资金需求;疫病防治以自防自治为主,统一发放疫苗绝大多数养殖户由于各种原因都不使用,而是自行采购疫苗进行防疫,造成防疫资金的巨大浪费,应切实研究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养殖的技术和资金扶持,同时探索建立畜牧业生产风险调控机制和保险措施,改变畜牧业生产波动主要靠生产者自行调控规避的局面,提升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能力。同时利用市场机制逐步整合畜牧业生产资源,实现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