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23.01.2015  12:53

农业部 全国 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 粮食 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玉米 螟、 小麦 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 小麦 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 小麦 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

一、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 由于去年 越南 等境外虫源地“两迁”害虫发生较重,虫源基数较高。加之入冬偏晚,冬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利于我国 华南西南 大部及境外虫源地害虫越冬存活;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早春气温偏高,可能导致迁入危害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单双稻混栽面积大及栽插、生育期不一,“桥梁田”多,利于害虫发生和辗转危害,预计稻飞虱在 华南西南 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黔、湘、鄂局部稻区大发生, 华南 和江南大部、 西南 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

二、长江中下游、江淮以及黄淮南部 小麦 赤霉病呈重度流行态势。 小麦 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旦 小麦 抽穗扬花期遇2天以上连阴雨或结露天气,就可能大面积流行危害。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2015年春季长江中下游、江汉、江淮、黄淮南部麦区降水比常年偏多1-2成,部分地区偏多2-5成,利于赤霉病发生。同时,这些地区连年种植 小麦 ,该病菌源不断积累、基数较大,大多主栽品种对该病的抗性逐步退化丧失。预计 小麦 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大部以及黄淮南部麦区呈偏重以上流行态势,与气候条件适于流行的2014年相当。

三、 黄淮海 大部 小麦 穗期蚜虫呈大发生态势。 由于冬前江淮、黄淮、 华北西北 麦区蚜虫普遍发生,大部麦区种群密度同比增加50%以上, 河北山东 部分地区增加近2倍;大部麦区冬季和春季气温与常年相当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适于蚜虫越冬存活和春季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预计 小麦 穗期蚜虫在黄淮中北部、 华北 麦区大发生,黄淮南部、 西北 麦区偏重发生。

四、东北 玉米 主产区 玉米 螟大部偏重发生。 据田间监测,冬前 玉米 螟基数明显偏高, 黑龙江吉林 比上年平均值高10-20%, 内蒙古 部分地区高40%以上。另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春季 东北 等地降水偏多,有利于 玉米 螟发生危害。预计 玉米 螟在 东北 大部偏重发生。

五、部分地区 小麦 条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较高。 近年来,由于 小麦 条锈病菌源越夏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大面积推广 小麦 包衣或药剂拌种,条锈病得到持续治理和有效控制,秋苗发生面积小、程度轻。但是, 青海四川 等多地仍出现许多发病中心,尤其春季汉水流域降水偏多,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预计今年在 四川 西北 部、 甘肃 陇南及陇中、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北 部等地偏重流行。稻瘟病在 西南 、江南丘陵山区存在适于发生的小气候, 东北 地区水稻同质品种种植面积大、破口抽穗出现阴雨天气几率较高,适于稻瘟病发生和传播,预计 西南 东部、江南南部、 东北 东部等偏重流行。马铃薯晚疫病由于感病品种比例大(70%以上),且多年连茬种植,菌源积累量大,加之 西南 主产区阴雨天气较多, 华北西北 主产区雨热同季,花期遇降雨天气几率较大,预计 西南 东部、 甘肃 中南部、 内蒙古 东北 部等地偏重流行。

六、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东亚飞蝗高密度集中危害。 据各地调查,2014年秋季东亚飞蝗残蝗面积、密度分别比上年减少4.5%和12.5%,但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 等常发区均存在每亩100头以上的高密度残蝗点片,且冬、春季大部蝗区气温与常年相当或偏高,降水正常或偏少,有利于其越冬和出土危害。预计大部蝗区总体偏轻发生, 河北 南大港、海兴、安新, 山西 芮城、永济, 山东 东明, 河南 中牟、巩义、濮阳, 陕西 秦都等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点片危害。

针对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危害严峻态势, 农业部 要求各级 农业部 门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防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坚决打好病虫害防控攻坚战,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保障“虫口夺粮”保丰收。(来源: 农业部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