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里庄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图)

28.11.2014  02:28

华北《人民日报》创刊号

    □仇进忠 曼叶平 周聪聪

    刚刚过去的11月8日,是新中国第15个记者节。作为新中国新闻干部的摇篮, 平山 县城关镇里庄村由于与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渊源而受到世人的关注。

    今年也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撤离平山进京65周年。2011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在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基础上扩建了18处原中央部委旧址,《人民日报》里庄旧址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这里已成为《人民日报》、中新社及河北省内多家新闻媒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常到之地。

    在《人民日报》里庄旧址修复布展工作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调查走访、搜集文物,了解了《人民日报》在平山里庄的艰苦创业史。

     中央要办“大党报”,两报会师小村庄

    “父亲张磐石一生与《人民日报》结缘。1946年5月,他主持创办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8年6月,在平山里庄主持创办华北《人民日报》;1949年夏,在他主持下,《人民日报》正式确定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2014年11月5日,华北《人民日报》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张磐石之子张志钢为笔者简要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里庄的前因后果。

    1947年3月,因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新华社总社撤出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停刊,新华广播电台随即停播。当时,只有晋冀鲁豫解放区具有全面接替上述单位功能的条件。于是由张磐石主持进行了接替准备,确定 邯郸 台接替新华广播电台广播;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抽调总编辑吴敏(即杨放之)负责,与其他方面调集的人员会合,成立“临时新华总社”,承担发稿功能。接替工作延续至当年7月,才由千里转战而来的新华社总社接手。

    1948年春,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胜利捷报频传。这时,党中央考虑恢复因转战而停刊的机关报。

    当年3月7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中央工委,提出了要办“大党报”的设想:华北局成立后,大党报应如延安《解放日报》那样,是同时代表中央和华北局的报纸,由中央负责,集中新华社(范长江、廖承志两部分)、《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在一起,有充分条件办一张较好的报纸。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中央局,决定明确中央委托华北局办大党报。5月20日,华北局召开第一次会议,刘少奇宣布晋察冀《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创办新的《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磐石任新的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调任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华北《人民日报》绝大部分成员来自《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于1946年5月15日,其前身是1939年1月1日创刊的华北《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原名叫《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为《晋察冀日报》。两张报纸都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在战争中,两家报社有上百名新闻战士壮烈牺牲,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里庄,位于平山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当时有百余户人家。据1994年出版的《平山县志》记载,里庄“曾属井陉,名七十五里庄,农为主”。这说明,“里庄”村名实际上是对“七十五里庄”的省略称呼。

    关于是谁决定将人民日报社址设在里庄的,目前尚没有找到文字记录。

    里庄民风淳朴,是支前模范村,1937年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全村共发展党员23名。八年抗战中,里庄先后有40人参加了八路军,为抗战胜利付出巨大牺牲。

    解放战争中,里庄作为老解放区,有12人参加了解放 石家庄 战役、太原战役等支前担架队和远征担架队。1946年该村就进行了土地改革,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南有光禄山,西临冶河,东接平原,易守难攻。从现址分析,里庄距离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30多公里,但是距当时的华北局、华北军区所在的烟堡村仅2.5公里,距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王子村只有1.5公里。当地有研究者认为,便于华北局就近领导,当属《人民日报》选址里庄的重要原因。

    1948年5月,邓拓、王亢之带领《晋察冀日报》编辑部自阜平迁址平山里庄。张磐石则于5月下旬前往里庄和先期到达的《晋察冀日报》负责人邓拓、范瑾会面,商谈两报合并事宜。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采访部负责人李庄带队离开邯郸于6月10日前后到达里庄,与《晋察冀日报》的同志们会合,紧锣密鼓地展开《人民日报》的创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