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称央行降息彰显国家稳增长信心
“duang”!2月最后一日,正月初十,央行在预期之中、也略微意外的降息了!
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同时下调贷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自从去年11月降息后,二次降息一直在预期之中,而春节年十五还未过,两会还未召开便突然降息,又略出乎意料。《每日经济新闻》通过对比去年降息以及2008年、2012年的降息前市场环境发现,当前市场与此前存有三处明显差异,因此,此次降息风刮来,A股很难复制去年11月、12月蓝筹股连续逼空大涨行情。
“两会”前降息意义非凡
2015年2月对于全球经济可谓最为忙碌的一个月,当以色列央行时隔六个月后将基准利率从0.25%下调至0.1%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2月23日公布的报告中也称,加拿大央行(BOC)或将展开第二轮降息,如今,我国央行也宣布降息,全球降息潮正一浪又一浪的袭来。
今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此次降息,也是继去年11月下旬央行时隔两年首度降息后,在三个月内第二度降息。
之前,央行节后公开市场操作就大为不同,往年春节后是回收流动性,今年却是进行了380亿14天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如今两会前就降息,意义非同寻常。
申万宏源分析师李慧勇分析指出,此次降息,第一彰显国家稳增长的信心,希望提振企业信心。第二宣告中国正式进入降息周期,企业财务费用尤其是以基准利率定价的企业将有显著下降。第三,这次存贷款下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存款上限至1.3倍,离完全放开只有一步之遥,考虑到存保即将推出,利率市场化将明显加快。资金将更能够反映供求状况。
那么,此次降息是否还会引爆A股市场,重演去年年末“风来猪飞”的大涨盛况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降息预期、股指点位压力以及资金流动性三方面对比降息前市场环境发现,这次降息有其特别之处,A股很难复制大盘股逼空行情。
差异一:“2.28”降息预期比以往更充分
自从2014年11月下旬降息以后,二次降息预期便就在存在,当时降息就已经确定了央行新一轮降息潮的来临,随着2015年1月经济数据不乐观,人民币贬值,通缩危机加大,进入2015年2月,市场谈论最多的便是降息何时来临,在2月初降准后,降息的预期可谓格外的强烈。
然而相比较之2014年11月降息以及2012年和2008年的连续降息,这三次降息都显得预期之中带有更多的突然性。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特别是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巨幅变化,楼市迎来前所未有寒冬。来自当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表明,2008年1月至5月,全国4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4.9%、20.9%,而至年末,整体楼市更面临深度危机。
2008年9月15日,中国央行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这是自2002年以来央行首度降息,而在10月8日,央行再度降息,国务院亦同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个月内二次降息,罕见“四策齐发,三率齐降”,史无前例。
不过,此次降息是央行对整体经济体的调整,在降息之前,虽有预期,但对降息程度以及次数都没有一个底,2008年的连续猛降息,最后出乎意料。
同样,在2012年6月8日和7月7日,央行又一次在单月内两度降息,当时因6月资金面紧张,市场降准呼声不断,不过央行一直用逆回购延缓调整时间,银行信贷方面也并未实行严格窗口指导,所以,当时的连续降准可能是央行受到较大的保增长压力,意外推出。
而2014年11月降息,则也是一次预期之中意料之外突然“袭击”,2014年政府一直使用定向刺激与微刺激效果对抗经济面不理想,然而取得的效果逐渐递减,此时市场对央行何时降息都没有准确预计,因此当11月下旬降息后,市场反应显得格外激烈。
差异二:“2.28”蓝筹估值已经过修复
与之前几次降息不同,此次降息,沪指正处于本轮反弹的高位,无论是蓝筹股本身,还是主板市场整体估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月27日,深市平均市盈率高达39.25倍,其中,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达到27.14倍;同样,沪市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16.57倍,并未处于一个历史底部。
另一方面,目前沪指处于3300点一带,这是近6年期间沪指顶部高位,不少个股都存有较大套利空间,存有估值泡沫,而深成指也处于11700点一带,也是近年的一个高位,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综指本周已经创了历史新高1630.05点,股指处于绝对高位。
相比之下,2014年11月下旬降息前,A股却是另一番景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数据发现,截止2014年11月21日,深市平均市盈率只有32.34倍,其中,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低至21.2倍;而沪市在11月当月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3.14倍,再往前统计,沪市9月、10月平均市盈率均在11.5倍左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而股指表现上,2014年11月份,沪指还在2400点左右,深成指也在8600点上下,都处于历史均值中枢附近。
同样,回到2008年的降息潮前后,记者注意到,2008年9月、10期间,月深市平均市盈率仅为17倍左右,沪市平均市盈率在16倍左右,由于经历了史上最长牛市,当时沪市平均市盈率较目前相当于,但较2008年1月49.4倍的市盈率,已经大幅缩水。
此外,2008年9月,沪指已经跌至2000点之下,深成指也只有7000点,均在历史低位。
由此不难看出,央行此番再度降息,A股市场指数已经处于历史相对高位,而估值也在历史均值之上,存有一定的估值泡沫。
差异三:“2.28”增量资金入市有限
除了市场整体估值与之前不大同以外,此次降息对A股未来增量资金入市促进作用也较为有限。
在2014年11月下旬降息作用刺激下,蓝筹股逼空行情令整个融资融券市场陷入疯狂,高杠杆的影响下,不少券商存有不规范操作,令市场资金出现倍增情况。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达9345.12亿元,两融交易占A股成交16%~20%的比例已成当时逼空行情下的常态。
而在11月降息前,11月20日A股融资余额仅为7541.16亿元,降息后,A股融资余额累计增加1803.96亿元,增长高达23.92%。
另一方面,开户数特别是休眠账户也在之前大幅“苏醒”。
截至2014年11月21日,沪深两市期末休眠账户数为4216.37万户,这一数量较前一周(11月10日~14日)的4218.2万户减少1.83万户;较更早一周(11月3日~7日)的4220.25万户减少3.88万户。
不过,随着监管层对两融业务的管理和规范,未来融资增量金额入场已经非常有限。
2015年1月,证监会通报了对三家大券商暂停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的处罚决定。同时指出,证券公司不得向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融资融券。同时银监会上周末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限制委托贷款防资金绕道实体经济而进入股市。
这两大举措对于杠杆交易产生影响明显,这也是2月份A股成交持续低迷的一大原因,在没有了更多增量资金入场,此次降息要想复制去年的逼空行情难度可想一般。
对于此次降息后市场走向,广发证券分析指出,从市场预期的角度和无风险利率的角度来看,再次降息均有助于提升股市的估值。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中,GDP已完成了“下台阶”最快的阶段,并已处于窄幅波动的“存量经济”格局之中。在此时,市场并不会太关注货币政策放松是否会带来经济大幅反转(只要不出现断崖式下行的系统性风险就行),而更在意这种货币政策放松是否会带来资金利率的下降以及流动性的充裕,因此目前的货币宽松周期更有利于股市的上涨。
民生证券同时表示,经济下行、物价低迷,全球货币宽松大潮愈演愈烈,竞相向邻国输入通缩。央行降息可缓解债务风险,缓释通缩压力。轮降息不是货币宽松的终点,不必担心债市高开低走。过去囤积于地方、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流动性涌入权益和债券市场趋势没有改变,维持股债双牛的判断。
深圳某私募人士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降息在预期之中,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去年11月降息引起的蓝筹股逼空大涨行情,背后一大支撑逻辑就是央行持续的降息预期,然而此后经济数据不佳但央行并未采取更多措施,导致了蓝筹股出现了调整,资金再次转向炒作新经济,所以,此次降息,更多的也是令降息预期落实,同时也意味着短期降息概率降低,所以,我认为投资者要谨慎看待此次降息,不应盲目乐观,去年逼空上涨行情很难重现,建议关注有色、保险等板块。”
此外,长城证券林毅表示,这次的降息在预期中,多头借机会冲新高。前阵子PMI指标抬头,加上这次宽松落地,同时蓝筹调整充分,会借机切换到蓝筹上。降息还是利好地产等高负债的公司,这次估计二线地产股。
(原标题:二次降息“落地”存三大差异 “风”来“猪”难再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