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
秸秆还田 青贮固化 压块燃料
□本报记者 岳金宏
10月9日,在栾城区东牛村的玉米地,一辆辆秸秆还田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在自动剥皮之后,玉米秸秆陆续被机械粉碎就地还田;同一天,在行唐县北河物贸有限公司的玉米皮压块加工厂内,一车车玉米皮被运送到这里……在这个秋天,以往被农民当作废物扔掉、烧掉的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或作肥料、或作饲料、或作基料都成了群众争相利用的“宝”。
我市是农业大市和全国粮食主产区、高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821万吨。近年来,我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经历了由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由直接还田到多渠道综合利用,由初级利用到发展秸秆经济的过程。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机械直接还田,处理量532万吨,占总量的65%;二是秸秆青贮240万吨,占总量的29%;三是秸秆能源化、基料化利用16万吨,占总量的2%。
细化方案 分类施策让秸秆各尽其用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根据秸秆资源和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状况,以及农民对秸秆资源的需求,我市每年制定《石家庄市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指导全市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机械还田、秸秆机械打捆收集为主。
其中,山区重点推广小麦秸秆生物菌沤制,生产有机肥料,消化秸秆。秋季以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秸秆青贮、秸秆压块为主。养殖业发展较快、奶牛存栏数量较多的县(市)、区,重点推广大型青饲料收获机,应用快速青贮技术,提高玉米秸秆饲草品质,平原地区大力推广带高性能还田机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实现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作业一次完成,在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的区域,重点推广铡草机、草粉机等小型秸秆加工机械,促进山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机械化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秸秆利用率
为了推广秸秆还田等新技术,近两年我市的农机补贴资金优先满足秸秆利用机械推广需要。每年用于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补贴近亿元,带动农民投资2亿元。截至目前,我市秸秆利用机具达到80816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18476台,切抛机13500台、还田机2146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带还田机)7041台,大型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541台,打捆机802台,饲料加工机械18987台。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是深化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保障。我们把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机械调度,协调作业区域,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利用率。
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坚持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确保小麦联合收获机全部安装切抛机,开展小麦联合收获与秸秆切抛、覆盖一体化作业,实现小麦收获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一次完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积极引导机手开展标准化作业,要求小麦机收留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为玉米机播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在适宜地区有针对性地推广小麦秸秆打捆机,开展小麦秸秆深加工,实现秸秆增值。结合山区县的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开展小麦秸秆生物菌沤制、食用菌培育、有机肥料生产。以上措施的实施,为小麦秸秆全部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秋季大力推广大型玉米联合收(青贮)—深松—整地播种作业模式,鼓励有机户更新高性能还田机具,提高秸秆还田机作业质量和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增收节支;不断提高机具配套比,优化还田工艺,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
能源化 秸秆增值利用渠道更宽广
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进程。围绕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开展秸秆饲料加工、存储,发展饲料(饲草)产业,加大大型青贮机械及饲料转化机械的推广力度, 实现秸秆快速青贮。各县(市)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推广应用以青贮、氨化、微贮为重点的秸秆饲料转化技术,提高饲料品质。目前,我市养牛存栏量60.59万头,养羊存栏量73万头,年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240万吨。遵循“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巩固提高、注重效益”的原则,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固化成型等发展生物质燃料,推广玉米秸秆、玉米皮、秸秆残留粉碎压块技术,稳步推进秸秆压块机械,以生物质能替代石化能源,秸秆压块产业逐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据市新能源办公室统计,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在藁城区、鹿泉区、晋州市、平山县、元氏县、无极县推广生物质代煤秸秆压块采暖炉3万多台,年消耗秸秆能力10万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有压块企业7家,生产能力20万吨以上。利用农作物秸秆做基料生产食用菌、生物菌沤制、秸秆果园深埋和覆盖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深层次开发、高层次利用、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灵寿县生物菌种植基地运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培育蘑菇基料,一年消耗秸秆8万吨,生产出的废料可以为大田施肥,消除了环境污染的隐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