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整合资源建立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08.12.2016  19:36

   原标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廊坊整合资源建立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每逢周末,廊坊三河市杨庄镇的“美丽杨庄”欢乐大舞台都会准时开演。每周一次的精彩演出,从3月初排到11月底,全年共安排30多场,让杨庄镇的乡亲们过足了“文化瘾”。演出现场,杨庄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主任周宇和两位同事忙前跑后,人群中掌声、笑声、叫好声接连不断……

  在一些农村,乡镇文化站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分身乏术,经常是“在编不在岗”“专人不专干”。文化工作没人抓,设施场地没人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副业”,闲下来才能偶尔抓一下。廊坊市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站既无人办事,也无经费保障,既不能“承上”,更难以“启下”,被群众戏称是“聋子的耳朵”。为啥杨庄镇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此有声有色?变化缘于廊坊市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牵住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牛鼻子’。”廊坊市文广新局局长邵二玲介绍,廊坊下辖90个乡镇、14个街道办,2/3的人口在农村。构建一体化、均等化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一级承上启下,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针对过去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专业人员队伍匮乏等问题,他们打破用人体制束缚,按照“市指导、县聘任、乡使用”的原则,由县级文化部门聘用有文化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文体活动中心负责人,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为每个中心配备两名大专以上学历、有专业特长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起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队伍。 同时,他们建立《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将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个中心每年财政安排20万元以上的运行经费,专项保障文化活动开展,解决了部分乡镇经济实力偏弱、文化活动经费难以保障的难题。

  他们还统一资产管理,探索实行文化部门的垂直管理,人、财、物“三统一”的运行模式,让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过去的无人管理、无人问津,变成了现在的每周七天免费开放,群众喜闻乐见。 统筹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让“千条线”归于“一根针”。廊坊市以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把过去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加以统筹整合,在提供文艺演出、辅导培训、读书看报、文体活动、电影放映、展览展示等公共文体服务之外,还能集中为群众提供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内容。很多乡镇中心还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特点和非遗项目,打造出“一镇一特色”的品牌文化项目。 整合资源建立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廊坊市10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标准,通过解决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每个文化站都配备有3名专职专干人员。统计显示,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配备了1名文化管理员,全市基层文化志愿者总数达到16.3万人。(通讯员张银平 记者孙占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