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不断优化部门预算审计模式

28.07.2017  14:32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依托数字化审计平台,采取“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模式。2016年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并延伸30家预算单位,共发现五大类22个问题,涉及金额37400万元。今年不断创新审计模式,着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

  一是夯实审计基础。2014年和2015年是南京市审计局构建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的基础年,该局以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为抓手,从全局抽调7名业务和计算机审计骨干成立数据攻关和分析团队,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将疑点数据交由对口的业务处室延伸核查,初步实现了对全市108家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2016年,该局在前期已经搭建好部分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由行政事业处3名同志进行数据分析,疑点核查主要由行政事业处和通过购买服务聘请的事务所人员进行。2017年,该局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实行市区联动、打破处室界限、整合审计资源,事先制定统一的审计工作方案、并提出分项报告的参考模板,对审计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审理,统一处理原则,为实现全市108家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奠定了扎实的审计平台和技术方法基础。

  二是深化审计内容。在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等方面审计的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方面、普遍性、共性的问题、加大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从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关注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和体制障碍,推动各项机制不断完善。首先,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围绕“放管服”改革,检查部门承担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加强事后、事中监管;检查取消、停征、减免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落实;检查是否存在部门通过行业协会等违规收费等问题。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检查“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指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向下属单位、学会协会等转移支出等情况。其次,关注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2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从项目立项、报批、预算编制、项目实施到项目验收进行全过程审查,关注项目绩效,分析项目目标实现情况。通过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找是否存在慢作为、不作为的现象,重点揭示预算编制不科学、项目推进缓慢、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部门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此外,还关注预算调整、决算与信息公开情况。审查决算数据填报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汇总分析预决算数据,挖掘预决算差异原因,重点关注预算调整、预算追加的合规性、决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审查预决算、“三公”经费是否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公开,关注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是创新审计方法。一方面,利用数字化审计平台,在“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基础上,连续四年对全市108家一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并按部门分行业逐步将二三级预算单位纳入审计范围,并将财政部门的相关业务数据、编制部门的人员编制信息、外事部门的因公出国(境)等外部数据纳入数据中心平台。另一方面,采取“五个结合”,提出审计疑点,即将部门预算审计与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相结合、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将延伸审计与市人大重点审议单位相结合、与市纪委“防隐身、防变异、防反弹”的三防专项检查相结合。截至目前,已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法模型364个。同时,为适应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采取“一拖N”模式,对市区两级审计数据资源规范存储和共享,加大了各类数据关联分析的力度,实现了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提高了审计的效率、深度和广度。(王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