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万全区强化举措全力推进造林工作

25.05.2016  11:40

      张家口市万全区坚持把造林绿化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今年投资5.07亿元全面推进“城区、城区周边、村庄、道路、荒山”五大绿化工程,在市下达6.54万亩造林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加压,调高目标,力争完成造林10.4万亩,高出市下达任务59%,确保今年森林覆盖率净增5.8个百分点,达到31.8%。

    一、推行硬机制,强化工程保障。坚持把工作想在先、干在前,通过建立健全倒逼、督导、问责、考核四项机制,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开展。一是建立任务倒逼机制。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确定了“倒金字塔式”造林方案,主动把压力放在前期,逐年减压,确保为后期冲刺阶段留出充足的余地。二是实行区领导一线督导。由区委书记挂帅,每周深入2—3个乡镇调研督导造林绿化进度,对发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现场梳理,一线解决。每季度对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情况进行观摩调度,并及时通报各责任单位完成情况。目前,已对郭磊庄镇、安家堡乡等6个乡镇进行了一线督导,帮助解决荒山荒坡施工、宜林树种选择等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进行督导检查。将林木建管责任作为“一问责八清理”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区纪委和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和部门责任区,循环督导检查造林绿化情况。对造林行动迟缓、苗木成活率低、管护不力等问题,按照懒政怠政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四是全面推行造林考核。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根据区对各单位下达的任务分解目标和各单位确定的实施步骤,制定量化考核方案,每月对各单位造林绿化进展情况进行汇总。造林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组织考核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年终未完成造林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     二、实施多种模式,增添造林活力。积极探索创新林业、林果、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破解造林绿化土地、资金难题的同时,使之形成产业、见到效益。一是探索实施土地流转造林。今年区财政安排造林绿化专项资金0.5亿元,以此为抵押,撬动农发行贷款3.6亿元,政府再利用其中部分银行贷款,用于支付5年流转绿化用地费用,并无偿提供给企业,引导企业出资实施造林绿化,5年后由企业负责土地流转费用,继续实施造林绿化,既可实现造林绿化的持续长效,又为政府节约造林投入,还为企业节约前期土地流转成本。二是探索发展林果经济。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林木在经济和美化等方面的附加值,选择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果苗,在主要干道及乡镇进行大规模种植,预计2—3年可挂果达效。今年,集中在万孔路两侧种植海棠1200亩,在张石高速廊道规划了总面积1200亩的5个果园,分别种植山楂、海棠、核桃、苹果等果树。同时,引导各乡镇、村积极建设采摘园,规划种植经济苗木,推动绿化、美化、经济三者有效结合。三是探索推行林下种植。依托河北亚雄公司,积极探索利用绿化用地在林下种植鲜辣椒,企业的原料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依托精品绿化工程,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动全社会参与,掀起强大声势。按照“政府要绿、企业盈利、群众受益”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身造林绿化,形成全社会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一是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全区各乡镇、村和各部门3000余名干部群众开展了以“我为冬奥多植树,全民兴林绿张垣”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苗木1.3万株。二是引进绿化企业担当造林主力。加快启动对有实力、有经验的绿化企业招投标工作,使之成为全区造林绿化的“主力军”。今年,全区对张石高速、207国道、万孔路、白郭线等主要交通干道绿化、重点部位荒山绿化以及县城和村庄绿化开展招投标,引进了天津北方创业、江苏森洋、北京园中园、河北卓甘博都等48家绿化企业,总投资3.52亿元。三是“造林+脱贫”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绿化企业建设规模化育苗基地,绿化企业植树造林及长期的林木管护所需劳动力全部雇佣当地农户,同时企业为农户供苗、供肥、供技术、供订单,支持农户发展林下种植,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订单农业收益”三份稳定收入,与过去单纯种植玉米相比,预计亩均可实现增收2700元,以此为促动,有效提升了农民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张家口市林业局)(第00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