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教育惠民 共享均衡教育成果
65年前,简陋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教育需求,65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均衡教育硕果累累,山里娃圆了读书梦,建起了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的全覆盖。
在赞皇县第二中学,地理老师潘俊英为初一学生上的第一堂地理课是这样开始的。
大山外的世界什么样?等待孩子们去发现探究。从教22年的潘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看着一个个山里娃走出大山,摆脱贫困。
1992年,潘俊英来到赞皇县野草湾中学开始她的教育生涯。当年,这个学校是赞皇县四个重点乡中之一,虽说是重点,可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让潘俊英大吃一惊,而每年大量辍学的学生更让潘老师心痛。
潘俊英:以前下边都是旧的瓦房,下雨的时候有时候还漏,老师们做饭的地方都是一排一排的窑洞,没有教学楼,都是瓦房,学生教室都是后面一排,条件比较差没有取暖设施,冬天都是靠生火生炉子取暖,条件比较艰苦。大部分学生都流失到县城或者到其他远的地方上学了。学生们没办法住宿不具备条件,看着学生我觉得也是特别心寒。
当记者提出想去附近山区村看一下老旧校址时,潘老师说,现在山区学校都得到了很好的修缮,低矮破旧的原貌只能是照片中的就旧貌。当年的她所在的野草湾中学,现在改建成了整洁漂亮的野草湾中心小学。
站在曾经工作的校区,潘老师跟记者提起了她最难忘的日子——2011年的10月6日,那一天对野草湾中学来说最值得纪念,因为从那一天起,200多名师生整体搬迁到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赞皇二中,从此,开启了他们人生中的新篇章。
潘俊英:当时孩子们都特别激动特别兴奋吧,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老师们都高兴,觉得教学环境比原来的好多了,方面设施好多了。
潘俊英: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通过课程把一些有特长的孩子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兴趣小组,学校组织各种比赛活动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微机课我看孩子们掌握了很多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知识,到初二计算机微机考试都能合格一般都是满分。
学生:知识面广了,视野更开阔了,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挺新奇的。接触的环境变了思想也就变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变则通,通则久,教育环境的改善,带来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老师搞教研,比进步;学生快乐学,增才干。而让人欣慰的事还不止这些,潘老师班上的不少同学,受益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全家走出了大山,生活状态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学生家长:我在家里一年收入也就是三四千,我出来以后我们两个人一个人打工一个人摆个小摊,一天可以收入百十来块钱,这一年就是两三万。一步一步来吧,以后慢慢的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从2011年至今,随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6个山区县先后改扩建56所项目学校,转移安置学生4.5万名,让众多山里娃圆了上学梦,让更多家庭因为教育走出深山,改变习惯,走向富裕。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也成为全市教育由弱到强的一个缩影。65年来,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也用知识改变着石家庄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为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回首65年前,整个石家庄市仅有小学78所,中学5所,全市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到了全市人口的80%以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家庄教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全市中小学数量猛增到19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7.25%。
改革开放之后,乘着全国教育事业复苏、飞速发展的东风,我市教育事业逐步步入快速、健康发展快车道,1980—1984年,我市先后有17所普通中学改制为职业高中,职业教育得以萌芽发展;1998年,全市24个县(市)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3年底,全市小学达到1418所,中学达到421所,特教学校达到24所,中等职业学校到134所,并拥有市属高校5所。如今,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校遍地开花,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我市已经初步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今天的石家庄,以均衡教育为突破口,城乡学子正在享受到同等的基础教育权利,学前教育春蕾工程正在破解幼儿入学难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正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