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应用科学城正式启用
12月27日,临沂应用科学城临沂应用科学城启用暨入驻签约仪式举行。仪式上,奇虎360等30家科技型企业和、山东省科学院等18家科研机构正式签约入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山东分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山东临沂中小企业挂牌孵化基地、临沂朗玛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入驻企业和机构正式揭牌,标志着临沂市第一家大型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临沂应用科学城地处临沂市北城新区科教文化核心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为助推科技和人才工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调创”步伐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于2012年7月正式决策建设,2013年4月正式奠基开工,占地160亩,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联合成长大厦、科技企业加速器、学术交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专家公寓等功能区域,是由临沂市政府投资5.97亿元建设的集吸引高层次人才、优秀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和承接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国际技术转移、中试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临沂市坚持把临沂应用科学城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助推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进行重点打造,着力构建以临沂应用科学城为中心,以县区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园为承接载体、以创新型企业群体为支撑的功能互补、生态统一,全要素同向整合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孵化体系。力争3-5年内,全市建成200万平方米孵化基地,孵化培育100家科技型企业,引进100个创新团队和机构,聚集1万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临沂“一小时经济圈”内,形成高端服务在科学城、产业培植在园区、收益在企业、税收在区县的产业培育和人才创新创业格局,带动县区产业集群、特色基地、科技园区的载体建设,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若干领域形成行业优势,真正成为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临沂应用科学城建设突出“四个坚持”,着力增强资源集聚和产业助推作用。
一是坚持服务优先。围绕全市现代产业发展集聚整合科技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等三大服务资源集成,实现从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到生活休闲的全方位服务,构建起服务全市创新创业的综合窗口,为高端人才和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在科技服务领域,加快引进各类研发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技术转移中心和新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服务机构,重点开展科技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服务,不断增强承接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产业转移等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和有效配置,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政府服务领域,设立服务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全面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全方位代理服务。在社会服务领域,在引入咖啡馆、茶室、健身房等休闲娱乐服务设施,餐饮、住宿、购物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重点引进银行、风险投资、上市辅导、私募基金等科技金融机构和法律咨询、产权评估、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机构,并与周边大学城、总部基地、医院等机构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
二是坚持孵化为要。以扶持人才创业、企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作用和创新服务功能,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全力支持各创新主体开展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真正把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吸纳到创新体系中,吸引到应用科学城中来。各县区依托专业孵化器、特色园区承接科学城孵化企业和创新成果,配套提供创业资金、政策保障、土地资源及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确保人才和企业的再创新能力,促进入孵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政策引领。所有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在正常享受国家和省、市已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还将享有房租减免、人才津贴、创业投资、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惠。坚持项目导向,健全合作机制,创新合作形式,巩固和拓展现有合作渠道,努力实现合作各方共赢发展。要完善提升专业服务、公共服务水平,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专业化服务,吸纳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临沂创业发展。目前,中科院、山东省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等18家机构已正式入驻并建设研发或技术转移平台,“千人计划”专家张二利博士、张中标博士等80余位带资金、带项目的高层次专家,奇虎360、香港清华同方等30余家高科技企业首批入驻。
四是坚持产业导向。把现代产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科技金融、高新技术项目等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并根据全市产业布局,面向各县区特色园区进行科学配置,围绕产业链条进行重点投放,增强科技要素对“转调创”的支撑助推作用,使之汇集成推动全市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各县区主动地承接转化科技创新成果,配套供应土地、人力资源、扶持政策等要素资源,以人才引进、项目转化引领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县区产业集群、特色基地、科技园区更好发展。重点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转化,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