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限星”不是药方,限会才是关键

17.10.2014  13:36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严控会议费支出,部分地方政府也在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做出“限星”的规定。政府的规定在酒店业界内引起了一些反应,也催生出了一些应对办法。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多地,部分五星级酒店放弃星级资质的复审,从“五星”变“无星”。今年以来我国“弃星”的10家五星级酒店中,至少半数为当地政府的定点招待酒店。(10月16日 《新京报》)

    毫无疑问,高档酒店主动降星是在搞变通。去年以来,中央连出禁令给会议“”星。去年9月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11月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也为乱开会上了一道“紧箍咒”。但同时,政府性会议的“刚需”还非常大。于是,部分高档酒店玩起了“五星”变“无星”,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

    从市场角度看,酒店“五星”变“无星”,无可指摘。毕竟在商言商,既然目标市场(政务会议)放弃高调的显摆,转求低调的奢华。那么,我就摘星以求,既满足客户需要,又钱照赚,还省去了星级酒店复核的繁杂程序,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是,如此摘星政府会议开支节省几何?据报道,10家“弃星”酒店中有8家酒店都表示不会降低价格。也就是说,会议开支不会随着“弃星”跌落。

    政府“限星”是在限开支、限奢靡、享乐之风,但目前酒店的“弃星”、摘星,却最多只能给出格的政务会议,披上一个节俭的“外套”。事实上,更值得忧虑的是,如今摘星、“弃星”,并不是主流。截至去年底,我国有五星级酒店814家,而今年降至804家。也就是说,“弃星”只是少数,大多数酒店依然五星迎客,而且他们的客户群体仍然是机关事业单位。

    仔细分析高档酒店“弃星”新闻,不难得出二个结论。一是“弃星”只是少数“聪明”酒店的变通行为。二是多数的酒店,远未到“弃星”才能“活命”的时刻。诚然,酒店之所以能维持高价位运营,有开发企业会议市场的原因。但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企业大幅压缩开支的时下,单日价格1.35万元的“天价”会议室,有几个企业舍得租用?也就是说,如今高档酒店依然靠政务会议死撑!

    事实上,关于酒店“弃星”,有关部门应该扑捉到的灵感是,“限星”不是药方,限会、限支出才是关键。如果造成会议繁多的原因不解决,如果开会标准不严加控制,仅仅“限星”效果有限。因此,相关部门,一是要制定严格的会议费支出标准,并向公众晒出账本,不给“弃星”不降价留机会。二是删除不必要的文山会海。多开一些视频会、电视电话会,少开一些照本宣科的现场后,不给天价会费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