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部门如何防范“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这一定律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大意是说: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近年来,诸如“三聚氰胺毒奶粉”、“ 7-23甬温线”等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重特大事故发生,因为少数领导和干部的玩忽职守、贪污腐败,导致公众对政府的言行产生了质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逐渐丧失,面临掉进“塔西佗陷阱”的危险。
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充当“经济卫士”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追逐经济利益是绝大部分贪腐案件的诱因,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无规矩不成方圆,失去监督,社会经济的运行将脱离秩序的轨道、陷入一片混乱,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得不到保障。行使好监督职能,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的出现,能够避免国民经济的损失,并维护好政府的公信力。可见,审计部门在经济运行中的监督责任十分重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必须用铁的纪律打造自身,防范坠入“塔西佗陷阱”。
首先,提高审计干部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监督赋予审计权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腐败的风险。自身正,才能讲正气、行正义。监督好自己,才能履行好监督的权利,监督好别人。审计干部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增强自身免疫力,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抵挡住各种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一方面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力和判断力,对违反审计法规和损害审计形象的行为保持警惕,坚决予以抵制,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强化法律知识、典型案例的学习,常常思索贪腐行为对社会、家人及自己造成的危害,时刻反省,防微杜渐。做到言行举止统一,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树立审计部门的公信力。
其次,完善和规范审计内部的制度和管理。防范廉政风险不仅要靠审计干部增强自身免疫力,还要靠严密的制度规范,这是审计部门的特殊职能决定的。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是廉政风险的源头,堵塞源头上的漏洞能有效降低风险。良好的制度规范是行动的指南,“八不准”的纪律要求就为审计划定了“高压线”。在构建审计大格局的新形势下,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规范的管理来防范新陷阱。特别是审计人员在外地开展交叉审计时,脱离了本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容易放松警惕出现问题。需要运用科技防控、远程监控、同步审理等新技术新方式来补充和完善制度管理,形成跟踪监督的内部机制。
最后,提升审计业务水平和质量。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揭露经济和制度运行中的问题,才能树立审计部门的威信。因此,提升审计的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尤其是现在一些财政经济问题呈现出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加大审计的力度和深度,与时俱进。一是要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审计干部开展业务的熟练度和精湛度;二是加强内部讨论交流,激发审计灵感,拓宽审计思路,创造审计新方法;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借用外部合作的力量,提高审计效率。(颜东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