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当为“百家宴”

27.07.2016  14:04

  近日,审计署网站刊登的“审计报告不是句号,该是什么号”一文,把审计报告生动比喻成“逗号、问号、省略号、惊叹号”等,详细诠释了审计部门要扭转“一纸报 告”就是“一个句号”的观念,阐述了深挖审计报告后续成果,提升审后的“产能”,发挥审计报告的综合作用。笔者读后深有同感。审计报告作为审计部门的“最 终产品”,不应该是审计机关文字上的“自娱自乐”、内容上的“自我作秀”,也不仅仅是被审计单位的“个人处方”、“私人订制”,而应该成为同级党委政府、 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部门,乃至审计部门自身竞相欢迎的“百家宴”。

  审计报告当为被审计单位强化管理的“家常菜”。家常菜,顾名思义,采用简单的烹制方法,以常见家庭普通食材烧制的日常菜品。对于审计人员开展的每个审计项目 而言,其目的是通过审计程序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管理上的漏洞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财务控制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报告犹如医生给病人 开具的“诊断书”,以审计的视角揭示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病症”,同时给予治疗病症的“处方”。为此,审计人员首先要注重培养洞察力,准确地揭示出被审计 单位存在的问题,正确进行定性处理,深刻分析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可行性的审计建议;其次,建立审计整改“倒逼机制”,通过跟踪审计 整改回访、配合人大机关专题调研,或者协同党政督查部门联合督查整改等方式,引起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报告,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纠正,促进审计建议得到 采纳落实;再次,审计人员要当好被审计单位“咨询专家”,在日常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帮促建”,及时进行“解疑释惑”,从源头上规避违规问题的发生。

  审计报告当为提升党委政府决策的“招牌菜”。招牌菜是一个餐厅的核心菜肴,在原料选取、工艺制作、口感风味、食疗营养等方面独具特色,给顾客留下难以磨灭的 印象。审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政府部门,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就要通过整合本地区的审计情况,汇总发现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本级 党委政府进行专报汇报,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帮助地区建立健全财经领域的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形成一项制度、规范一项管理”;做好地区 发展的“参谋”、“助手”和“锦囊库”,给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建议,发挥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基石和保障作用,打造好 “建真言、献实策”这块招牌。

  审计报告当为其他报告使用部门的“甜点菜”。“甜点”是茶余饭后深受欢迎一道小菜,弥补人的饥饿感、提升食欲。审计报告在送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也抄送其他 相关单位,或提供案件线索、或提供参考价值资料等,也是有效发挥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治理贪污腐败、维护财经秩序等方面作用的有效途径。此时,审计报告犹 如一道“甜点”,深受其他部门的喜爱。比如,对于组织部门而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评价、对其个人遵守财经纪 律的情况进行了鉴证,能够作为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依据;对于接收审计移交事项的纪检、检察、工商、税务等部门而言,审计移交事项也是一道“甜点”,审计部 门移交的单位或者个人违纪违法的事实,能够帮助主管部门收集案件线索,及时准确地查处违法乱纪行为。

  审计报告当为审计部门后续成果提升的“特色菜”。对于审计部门而言,审计报告属于“半产品”,而非“最终产品”。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审计报告的后续研究与 分析,总结审计实践工作,提升理论科研成果,放大审计后续效应。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面开展后续体审计工作,一是形成可推广的审计方法,从审计报告反过来回 顾审计项目开展历程,总结审计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做法,汲取失败教训,从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审计方法,打造“范式”审计工作,推动审计项目“程序化”开展; 二是提升审计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审计实践工作,总结审计报告特征、提炼出审计理论成果,促进审计理论水平的提升,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三是提升审计报告的 附加值,深入挖掘每一份审计报告,获取最大值的审计报告附属产品,比如,从审计报告分析中撰写审计信息宣传稿件、编写计算机审计方法案例、总结审计教学案 例等,提高审计报告的综合附加值。(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