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应盯紧看牢监管薄弱环节
最近,从审计媒体上看到一则案例报道,某地审计局针对近几年工程招投标已相对规范、施工企业中标后想方设法攫取额外利润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变更联系单、竣工 图纸真实性及合规性审查,最终,从两类不合理变更联系单入手,顺藤摸瓜,查出建设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联手套取工程款的大案,还牵出了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相 关人员行贿等腐败问题。
一张小小交办单,挖 出一件贪污大案,审计人员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等,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滋生和蔓延 于监管薄弱部位,招投标环节、决算审计环节把关严了,不太引人注目、查证起来有难度的工程变更环节,就成了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内应外合、大玩“猫腻”的 地方。二是“利字当头”,施工单位血拚造价竞标,但不会做亏本买卖,总要想方设法“堤内损失堤外补”,以确保赚到“大钱”。
这两个信号如果并起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少施工单位受逐利本能驱动,会千方百计钻监管的空子和漏洞,以达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在审计中,要善于琢 磨被审计单位的心理,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提出疑问。假如我是施工单位的老板,低价中标,拿到工程,明摆着赚不到“大钱”,怎么办?会不会在偷工减 料、虚购材料、工程变更、隐蔽工程、高估冒算等方面动歪心思、伸小黑手?然后,我们再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思维,去检查和评估其中的风险程度,对容易发生风险 的环节、地带和部位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查。也就是说,越是监管混乱、有缺陷的地带,越有被钻空子的可能,就越要成为审计关注和检查的重点,越要盯紧看牢。
上述审计机关查出的工程变更环节经济大案还告诉我们,每一个审计案例的查处,虽然表面有时客客气气,风平浪静,不见硝烟,但暗地里都要经历斗智斗勇的艰辛过 程。在互不照面的情况下,进行推己及人式的心理猜度和较量,是斗智;在没有举报的情况下,分析掌握违法犯罪的动向,实施“一剑封喉”式的精确“打击”,是 斗勇。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应养成用报用刊的习惯,对审计媒体上的案例报道,进行深度解析,从中受到启发,掌握丰富的战略战术,这对查处大要案件,有很大、 很有效的实践指导作用。
循此思路,举一反 三,我们在容易被忽视的工程图纸设计环节,须小心留意,防止设计与施工单位相互串通并提前预留变更空间、防止施工单位不着痕迹地牟取暴利。我们在核减工程 材料价格时,也须密切关注那些舍近求远,或者以新产品名义而采购的材料。在有些人眼里,审计人员无法询价,他们就能在价格中任意“掺水”。我们在农村低保 资金审计中,也要重点检查那些远离城市、地处偏僻、身有残疾、不容易入户调查和监督到的特定人群,这是有关人员套取、贪污低保资金的作案集中带。(潘智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