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审批长征”提醒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09.02.2015  12:08

    “我到地方调研时感到,现在有些审批,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地方的同志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部门也来审批,都被搞‘晕’了!”2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今年1月5日,李克强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考察时,当地负责人向总理展示了一张长达4米、全流程耗时近800天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2月8日新华网)

    在现实审批生态中,不仅广东自贸区审批流程冗长,其他地方也存在审批长征现象。据海南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有一块地从开始征地到落地,政府审批各种流程前后花了5年时间,其间经历了三届市长,五届区委书记。在漫长的审批等待中,企业主忍受的委屈可想而知。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如何不会‘昏头昏脑’?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流程过长,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基层与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干扰民众正常的生活秩序,还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腐败挥霍的“温床”。泛滥的行政审批事项无疑应该精简,“公章旅游”的低效率行政审批模式无疑应该变革。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并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明确提出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把市场主体事项的决定权还给市场。此举体现了中央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心与权力“瘦身”的姿态,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维护民众利益,维护政府形象。

    但是,从审批长征的现状来看,行政审批化繁为简,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因此,我期待中央政府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并提高简政放权的执行力,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极应对“简政放权”,甚至审批事项“明减暗增”的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讲,削减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压缩了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空间与部分官员表现政绩的机会,触动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从领导班子到人财物配备,上级对下级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上下级政府之间权力、地位不对称,下级有求于上级,是不争的事实。企业等服务对象更是有求于职能部门。此外,除了体制弊端外,来自于看似无形实则盘根错节的各种裙带关系、利益关系与官场潜规则也不可小视。民众可以对被削减的行政审批事项说“”,但是未必敢对泛滥的权力说“”。这一点,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方政府土地违法事件与公章旅游现象中可以得到佐证。

    近年来,国务院取消了不少行政审批事项,但是某些职能部门与官员未必乐意接受因为权力缩小,导致官威减弱、利益缩水的现实,部分人心目中的权力情结、利益情结不大可能一下子就烟消云散。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活动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期间,职能部门与官员或许会有所收敛,但是清理风暴之后,还可能出现局部反弹甚至隐瞒或者私设行政审批项目的情况。

    要从根本上打破某些官员心目中顽固的权力利益情结,仅仅从数量上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不够。在这方面,公共行政管理专家丁煌教授的建议值得听取:“关键是要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对地方政府不只由上级政府评价,主要应由下级政府、本地服务对象、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评价;既要公开评价结果,还要把评价结果作为问责依据。

    如果下级政府部门、服务对象对上级政府部门拥有评价权,且评价意见影响到官员政绩考核,顽固伸展权力之手的官员受到严厉问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深入人心。某些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权力利益情结自会逐步淡化。简政放权才不至于陷入反弹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