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孙守清 为党旗增光添彩

02.07.2018  19:14

  生命践行于使命。他把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勇于开拓、引领发展的担当精神,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写在了金家村的大地上,烙在了张北广大群众的心里。

  担当有为在民心。他把村民所急所需放在首位,起早贪黑,以实际行动换来了一个村的蝶变,为鲜红的党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他似烛光,为民尽吐光和热;他似火炬,点燃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

  假如他还在,他会继续勇于创新、砥砺前行,用平凡的事迹折射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但是他却走了,他的精神会感染更多的人,形成见贤思齐、向善向上的氛围。

  张北需要孙守清,河北需要孙守清,新时代需要孙守清!

  农民致富“领头雁” 乡村振兴带头人

  2012年,孙守清当选为金家村党支部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他的带领下,建设美丽乡村、马铃薯小镇、光伏产业······短短几年,金家村村民的收入翻了几番,去年成功脱贫出列。

  在其他村支书眼里,孙守清为人厚道,工作有思路,懂技术,爱学习,是名副其实的农民致富“领头雁”,乡村振兴带头人。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守清不仅厚道,思维还很超前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和孙守清是因为工作认识的,他俩都是村党支部书记,常在一起开会、培训,接触便多了起来。

  在叶润兵印象里,学习、培训期间,孙守清非常用心,总是认真地做笔记。

  因为比孙守清大十几岁,孙守清把叶润兵当成老大哥,他喜欢和叶润兵凑在一起,向他请教问题。而叶润兵觉得,虽然自己年长于孙守清,但是孙守清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他学习。

  “守清私心杂念很少,始终把老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他帮助村民们办贷款、跑项目。”叶润兵说。

  此前,俩人的交往也仅限于开会、学习工作上的往来,因为一件事,让叶润兵对孙守清更加感激、钦佩。

  去年5月份,德胜村要发展微型薯大棚产业,计划建280个大棚,需要引进技术专家进行栽培、育种指导。孙守清在马铃薯育种、种植方面是远近闻名的专家,叶润兵就打算请他过去指导。

  起初,叶润兵担心孙守清不肯帮这个忙,就通过中间人传了个话,没想到孙守清痛痛快快就答应了。不仅如此,孙守清还亲自帮助德胜村建微型薯大棚,并把他最得力的帮手留在那儿,一直到结束。

  通过件事,叶润兵感到,孙守清不仅厚道,而且思想先进、有超前意识,“他搞了多年马铃薯,有经验,建议我们,产业必须要有完整链条,从马铃薯组培开始到最后加工成商品,中间不能断档。

  孙守清去世的第二天,叶润兵就得知了噩耗,既难以相信,又感到非常可惜, “守清年年是优秀村支书,他太累了,压力大。他的去世是我们的损失。”叶润兵痛心地说。

  兴隆村党支部书记秦晓飞:“他爱问、爱打听,对种植很有兴趣

  早在2010年,张北县兴隆村的秦晓飞就和孙守清认识了,那时俩人都在搞农业合作社,常到县委农工部开会、学习培训。2012年,俩人同时当选村支书,以后见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在接触过程中,秦晓飞感到,孙守清是个有心人,爱问、爱打听,对种植尤其感兴趣。

  秦晓飞所在的油篓沟镇主要种植葵花,孙守清所在的二台镇主要种植马铃薯,双方都需要换茬。一次,在交谈中,孙守清听到秦晓飞和别人讨论葵花换茬的问题,像是受到了什么启发,迅速靠拢过来,打听种植葵花的事。“他们村常年种植马铃薯也需要换茬,他就对此特别上心,葵花产量如何、什么品种等等,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这心里可不舒服了。这些年接触下来,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村实施的流转土地、成立公司,既整合了土地资源,又让老百姓分红、打工挣钱,这些都值得兴隆村学习。”秦晓飞说。

  恒温库 永远的牵挂

  ——记孙守清的最后24小时

  5月9日早晨,张北县二台镇金家村党支部书记孙守清倒在了外出学习考察途中,年仅48岁。“他太忙太累了!”熟悉他的人都这么说。

  5月22日,记者再访金家村,还原孙守清最后一天的工作生活情景。

  每天早晚,孙守清都要挨村巡视一遍,看看前一天布置的事进展怎样了,村民家有什么情况,当天有什么事需要安排……往往是看到有什么情况需要处理的,当时就安排妥当了,这也是他从201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的习惯。

  5月8日一早巡视完,孙守清就到村委会和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第一书记鲁飞,队员付纬超,村里的会计陈立新碰头,商量建恒温库和从张家口市农科院引进果树的事,孙守清让陈会计去看果树基地情况,他和鲁飞、付纬超去看建恒温库的场地。

  建设恒温库的事,孙守清带领班子已筹划了两三年。随着金家村大棚种植规模和蔬菜基地不断扩大,迫切需要一座恒温库对土豆、架豆、冰菜等进行储存,以实现升值,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这张照片是我8日上午拍的,孙守清和我们一起进行了恒温库场地现场测量,没想到这竟是孙书记留给我们最后的影像。”付纬超打开手机中的照片,“这就是孙书记……”话没说完,泪水已夺眶而出。

  金家村由金家村、赵家村、小白塔村3个自然村组成,呈“”字形分布在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孙守清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大家进行大棚土豆、架豆、冰菜等蔬菜种植,使村民年均收入突破2万元。昔日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蔬菜种植村、全国马铃薯特色小镇示范村、河北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孙守清在恒温库现场的时候,我正在张北县城,到测绘公司拿通过卫星定位拍摄的图纸。”李吉兴告诉记者。他是和孙守清一起创办“张北县金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的合作伙伴。拿了图纸,他在9点多赶回金家村,和孙守清他们一起商量恒温库调规、开工等事宜。

  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大家才回到村委会吃午饭。按计划,孙守清下午2点要到张北县城集合外出学习,“可能是时间紧张了,孙守清就吃了一个花卷,下午1点多我开车送他到张北县城。

  从县城出发,孙守清随考察学习团队一起到北京。和孙守清住同一个房间的是张北县赐儿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明。

  “我们8日下午7点多到北京,住在机场附近的一个经济酒店,从晚上8∶20到10∶30,我们一直聊天,聊的都是村里的工作。他是个有思路、有魄力的人!

  聊天中,孙守清告诉李振明,他从市农科院引进的300亩林果项目在赵家村已见效益,也带动了其他村,他要想办法给小白塔村也上个林果项目。

  “他重点还是讲引进的大型恒温库项目,说现在正在办手续,很快要开工。”李振明说。

  葛忱,张北县二台镇党委书记。5月22日,他拿出手机,让记者听了段微信语音:“葛书记,恒温库用地的土地调规,请帮我们和土地所沟通……”这是5月8日晚20点26分,孙守清给他发来的。发出这段语音数小时后,孙守清就与世长辞了。

  他最后牵挂的,是金家村要引进的项目——恒温库。

  5月23日,73岁的小白塔村民小组组长王风清对记者说,孙守清把恒温库选在了三个自然村的中间、蔬菜交易市场的旁边,方便三个自然村的村民使用。

  “孙书记说,有了恒温库,延长蔬菜保鲜期,我们种的菜就能错开时间卖个好价钱。孙书记要是还在,恒温库就该动工了……”话没有说完,孙凤清的脸上已经泪水纵横。

  村民:只要事关村民利益他就义无反顾

  除了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孙守清还是村民们的“大管家”,在260户650口人的村里,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儿几乎都认识孙守清,“有困难找孙守清”成了村民们刻在心里的一句话,而孙守清也没让大家失望,“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也成为村民们怀念他的原因。在记者采访期间,关于孙守清,村民们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没有孙书记,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痛心、惋惜,这么年轻就走了,他为大家伙儿操碎了心!

  于富:“孙书记帮我们家度过了难关,多亏了他啊!

  说起孙守清,村民于富就非常激动。2015年,于富出了车祸,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由得为家里的生计担心,在一筹莫展之际,孙守清拿着一笔慰问金上门,给他全家带来了希望,“你们别担心,有村集体帮助,日子一定能过好!”孙守清这句话,让他全家感到暖烘烘的。3年过去了,于富一直记得这句话。

  郑照:“孙书记帮我外甥女凑齐了学费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村民需要,孙守清总是尽可能第一时间出现。2016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突降暴雨,这种恶劣天气让村民郑照不由担心起地里的大棚,“如果被大水灌坏可怎么办?”一时急得没了主意的他拨通了孙守清的电话,才得知,孙守清早已守候在大棚旁边,并找来铲车堵住了雨水,保住了30多个大棚,而孙守清全身已经湿透。这让郑照无比感动。或许在人们眼里,孙守清做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但对村民来说,却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郑照舅舅的孙女考上了大学,差2000元学费,找到孙守清求助,尽管是外村人,孙守清还是二话不说就帮她凑齐了学费。

  李龙:“孙书记给我垫的救命钱

  村民李龙去年得病,全靠孙守清借给的3万多元救命钱。“要不是孙书记垫支救命钱,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去年冬天,孙守清动员做企业的朋友捐款,用这笔钱给村民付了合作医疗费,剩下的钱给几户村民翻盖了房子。这让李龙和村民们感到,孙守清一心为村民们着想,没有一点私心杂念。

  李风兵:“跑项目,为村民们节约了一笔钱

  村民李风兵和孙守清曾是小学、初中同学,在李风兵记忆里,小学时的孙守清学习成绩就不错。升入初中后,李风兵读了一年就辍学了,孙守清继续完成了初中学业。李风兵说,孙守清上学时就比较有头脑,毕业后在家里开了一个榨油坊,后来也搞过养殖。期间,孙守清对脱毒马铃薯有浓厚的兴致,并花费了大量心血,“他经常出去学习技术,考察外边的先进方法和经验。

  李风兵和孙守清常坐在一起闲聊,聊的最多的还是种植技术和村里的发展计划,“他是个干事的人,脑子里全是村里的事。”孙守清为村里办过不少实事,为村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去年,孙守清从张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争取到了专项资金补贴滴灌带,为村民们节约了不少钱。

  吕九花:“孙守清从小就是个好苗苗

  78岁的村民吕九花曾在1970年到1982年担任金家村的党支部书记。金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老支书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孙守清当选村支书后,金家村的发展可谓走上了快车道。听话、脑筋活、爱钻研、好谋划、好帮助人,这是小时候的孙守清留给吕九花的印象,“是个好苗苗。”孙守清当上村支书后,时刻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只要能帮助村民致富的他都仔细研究,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等。“他经常说国家政策这么好,政策催着他这么干。你看看,村里好多人都有了汽车,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吕九花说。从小就爱钻研的孙守清,这种品格也一直延续到了工作上,认准了一件事儿,觉得对老百姓有好处,就一定会钻研透。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别人,学会了就毫不保留地教给村民们,“现在他走了,对村里来说真的是一大损失。”吕九花说。

  同事:他最大的愿望是加快村民致富步伐

  5月24日,张北县二台镇金家村,像往常一样,大家多数去了大棚干活儿,马铃薯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不同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孙守清再也不会出现在村里的街道上,再也不会到大棚里指导大家干活儿了。

  村会计: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装到脑子里

  提起孙守清,金家村村委会会计陈立新第一句话就是:“他是真累。”在他眼里孙守清是一个时刻装着金家村的人。

  孙守清有个习惯,每天早晚都要在村里转一圈。一来看看当天安排的工作进展情况,二来了解一下有没有什么工作需要接下来安排的,比如哪的垃圾需要清理了、村里小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需不需要维修等,只要是村里的事儿他都装到脑子里。早上转完就到村委会和大家碰头,安排好任务分头去干。

  每半个月,孙守清都要召集村民代表、村干部开会,与大家一起学习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上级文件精神。这么做主要想让大家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更有利于推进政策的落实。

  “团结起来有力量”“不要计较,要互相谦让”“实现和谐发展”这些都是他经常对班子成员说的话,一传十、十传百,这些话也渐渐地影响了更多的人。

  近期最重要的项目是建恒温库、扩大大棚规模、种果树搞采摘园、安装路灯、把砂石路修成水泥路……

  “5月7日我们在地里开的碰头会,因为要种植果树发展采摘园,所以一起察看了退耕地的情况,具体看看哪些地方适合种果树。

  “孙书记最大的愿望,是加快全村的致富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他说我们不能拖后腿!

  包村干部:这样的支书真不多见

  “为人谦虚真诚,处世正派,严谨、踏实,不计较个人得失”是班子成员对他的一致评价。

  二台镇包村干部司淑平说,按照规定,村里集资1万元,加省里补贴5万元,可以把金家村的土路改造成砂石路。孙守清却自己拿了3万元加上省里补贴,给村里修了高标准的砂石路。“这样的支书,真不多见!”司淑平眼含泪水。

  司淑平回忆,2017年的一天晚上,孙守清突感不适,被紧急送到县医院才抢救过来。司淑平当时劝他到市里好好检查一下。他笑笑说:“我还不老,身体好着呢!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这点苦痛算什么,扛扛就过去了,再说需要干的事多着呢,哪有时间去医院。

  村妇联专职干部: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忆起孙守清为村民、集体付出的点点滴滴,和他共事多年的村妇联专职干部苏桂娥眼含泪花:“孙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他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上,他做到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我学习的榜样。

  合作社副理事长李吉兴:他就想让村民富起来

  和他一起创办合作社、情同兄弟的村民李吉兴,曾经问过孙守清这样玩命地干图什么。孙守清说:“我不为别的,就想让村民富起来,村里好起来!

  “我们是2010年办的合作社,他在2012年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就一心扑在了让大家脱贫致富上。最初发展大棚,从选种到种植,他是手把手地教、一点一滴地做。”李吉兴回忆。

  “孙书记特别讲政治,他总说,脱贫首先要转观念,要跟上国家政策。为了让村民转变观念,每年他都组织大家到发展快的地方去开阔眼界,学习新技术,附近的架豆之乡沽源、崇礼,远点的内蒙古,都去学习过。今年计划去山西学习。

  李吉兴回忆,孙书记经常和他谈起村里未来的发展前景,美丽乡村、建设采摘园、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来创业……

  “他为村里想了很多,为自己想得少,是个特别朴素的人。”李吉兴也曾问他:“你这样干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孙守清回答:“等村里发展好了,我就可以歇歇了!

  “5月8日中午,我把他送到张北县城,下车时他叮嘱我:你什么事也别干,用两天时间把恒温库用地的事跑下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唯一 郑世繁 贾芳 郑建卫 郭慧岩 蔡洪坡 高琳哲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