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村风引领好日子
好村风引领好日子
——记元氏县姬村镇王家庄村党支部
□本报记者 侯天仪
封龙山脚下,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迎宾路直通村内,巍然的塔松矗立两侧,32个廉政文化墙美丽壮观。宽敞舒适的村民中心人头攒动,村内养殖业、运输业蓬勃发展,各项公益事业方兴未艾。一进入全国文明村——元氏县姬村镇王家庄村,记者就觉得眼前一亮。
没有任何资源,区位优势也不明显,王家庄为何能在众多村庄中脱颖而出?当地干部群众的答案出奇统一:这都是因为村里有一个公正廉洁、一心为群众谋福利的好支部、好班子。
急群众所急 实事惠民得人心
6月28日,记者到王家庄村时,村里正在施工修葺街心花园,在家的村干部全都带头和村民一起干活儿。“在我们村,凡是需要出人出力的事,党员干部一直都是抢着干。有他们带头,我们心里踏实。”现场劳动的村民笑着介绍说。
“要发展先得安民心,否则,再努力也发展不起来。”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省用一句大白话,说明了在农村地区,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要想赢得群众信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把解难题办实事,当成凝聚人心的突破口。
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王国省自1984年开始连续2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所有支委委员也都连任多年,最短的也有10年左右,并且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直交叉任职。然而无论班子成员变化与否,他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初衷一直不改。
入村大桥因桥面路窄,且与公路不是垂直布局,曾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三死一伤,村里人心惶惶。为此,党支部迅速行动,投资26万余元将大桥立即拓宽13米,路桥顺直,交通事故再也没有发生过。
王家庄小学因年久出现安全隐患,师生心里不安。党支部结合实际,组织投入107万元,建起一座高标准的新学校,孩子们很快就坐在宽敞明亮的现代教室里上课了。
村里流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仅助长了铺张浪费的歪风,还让邻里之间产生了隔阂。2010年,该村投资116万元,在全县率先建成了集饮食、婚宴、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会堂和村民饮食中心。不仅倡导了文明节俭新风,还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村落力量。
2014年,王家庄村成为省级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党支部一班人又带领大伙硬化、绿化进村路、街道、巷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绘制文化墙,净化街道改建厕所……让村容村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正因为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爱民为民的治村理念,努力营造绿美洁净、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得到了广大党员和村民的信任感,凝聚起了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紧抓发展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说一千,道一万,发展才是硬道理。可王家庄地处偏僻,也没有肥沃土地,王家庄村该如何抓经济发展?经过仔细研究,该村党支部确定将发展汽车运输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并予以重点扶持。1985年,该村争取到贷款400多万元,帮助村民购买车辆。村民有顾虑,村干部就带头买车,做给大家看。王国省告诉记者,当年村里第一批买车的全都是村干部,让村民很受震撼。看到村干部带了头,大家心里也有了底。如今,全村1/3的农户成了运输专业户,该村也成了全县闻名的运输专业村,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全村增加收入800余万元。
真正看到希望,也尝到了甜头,让群众奔小康的目标更加清晰了。短短几年,村里1130亩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亩产由原来的200多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以上。同时,还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引导采取协会+农户的形式成立养殖协会,投资35万元建成“元氏县封龙山种兔基地”,以此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规模发展。
种地、养殖不需要太多人手,党支部积极招商引资,将村里闲散劳力转移到外来工厂务工。2008年引进建筑材料加工厂,2010年引进便道砖厂,2014年引进机械制造厂……这些工厂成功解决本村劳动力800余人,让村民顺利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竖不起梁”。种养规模上去了,如何接续农业产业链条,产生更高的产业附加值,成为摆在支部面前的新问题。为此,王家庄村党支部利用背靠封龙山这一资源优势,让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绿化荒山2800亩,硬化山场道路2300余米,提升了景区品位和知名度,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制度作保障 全村拧成一股绳
多年来,王家庄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已40年没有刑事和信访案件。为什么村里能这么和谐?“这都是因为我们村干部公正廉洁,凡事都和大伙商量,账目公开透明。”面对记者的疑问村民们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在村两委办公室,一本本厚厚的档案夹里,收纳着自1998年以来,村里每一次村民代表会和党员代表会的记录。每一份决议上,都有参加人员摁的红手印。“实行民主决策,把知情权、评议权、决策权交给群众,更能赢得大家对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王国省深有感触地说。
在王家庄村,无论大事小情,只要适宜村务公开的内容,该村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向群众公开,干部群众一同商议。在这一过程中,村干部更好地接受了群众监督,村民们也乐于参政、议政,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
不仅如此,该村还编撰村训培育好民风,建设村史馆铭记历史,建设会堂倡导新风尚,开展和睦日、孝敬日活动,评选“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截至目前,该村共评出70名好婆婆、70名好媳妇、70名好妯娌、50名好党员。在选树村里典型的同时,村两委、妇代会还对困难家庭进行资助,干群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陈晓红是妇代会的其中一员,每年村里和睦日、孝敬日活动当天,她都要和另外5个小组走访入户,对每个家庭的和睦程度、院落、客厅、卫生间环境卫生进行评选,在年底村民大会进行表彰、挂牌。她说,“在我们村,现在是好村风、好家风引领好日子。”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