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相会 景海鹏陈冬进驻天宫

19.10.2016  20:04

自动交会对接时恰好在我国上空 太空将出现8人“伴游

神舟十一号飞船19日凌晨将与天宫二号在我国上空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天神”相会,难点重重。科技人员如何通过精密控制,帮助飞行器克服难关,完美上演“太空华尔兹”,引人关注。随着景海鹏、陈冬进驻天宫二号,太空也将会出现8人“伴游”。

天神”凌晨对接 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神舟十一号飞船19日凌晨将与天宫二号在我国上空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飞船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形成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介绍,目前,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已经进行了4次轨道控制。在交会对接前,还将根据情况进行第五次轨道修正。

神十一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时候,恰好在我国上空。”孙军说。

航天员状态良好 顺利度过失重适应期

记者18日下午从航天员中心了解到,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已顺利度过失重适应期。

据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以来,两名航天员先后完成了手控指令发送、返回舱舱门开启、服装更换、医学检查等工作,与航天员中心地面支持人员进行了医监通话。目前,两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进食及睡眠一切正常,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对两名航天员的表现,我非常满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两名航天员的状态良好,各项工作非常顺利。

截至18日下午,航天员中心地面支持人员与航天员进行了两次医监通话。“从生理数据和自身反映来看,两名航天员已经顺利度过失重适应期。”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吴斌说。

难点重重 “天神”相会如何确保安全?

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以每秒数万米的速度高速飞行,如何做到“天神”同步,毫厘不差?“天链一号”将担此重任。

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后,将依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与地面保持通信。飞船进入预定飞行轨道时,中继终端将计算出飞船天线的指向数据,将天线指向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建立从神舟十一号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站的数据传输链路。这就如同把地面测控站搬到了离地球3.6万公里的太空同步轨道,形成天基测控。

交会对接过程中,通过中继终端所搭建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可以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实现同时测控、同时高速数据传输,所建立的星间链路可以实时向地面传输交会对接画面。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组合体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将交由天宫二号负责,神舟十一号将关闭大部分设备,只承担太阳能帆板的控制的职责,保证随时为组合体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组合体在太空运行中,其携带的很多设备所需要的电力能源需要太阳能的支撑和转化。在绕地运行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组合体上的太阳能帆板始终对准太阳,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天神”组合需要时刻调整姿态。

为应对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可能面临的太阳方位不好等恶劣情况,五院技术人员为“天神”组合首次武装了“连续快速机动”的飞天神器,使得“天神”组合可以不用大费周折转动身体捕捉太阳,只需轻巧地扇动太阳能帆板这对“双翅”,就可以快速、灵活地以最佳角度接受阳光的辐照,使组合体实时保持充足的能量供应。

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万一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办?控制系统在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层面均通过采用多重备份的系统配置,制定了十余种正常和安全飞行模式,保证当出现任何一重故障时,组合体可以完全正常工作。当同时出现任何两重故障时,组合体依旧能够保证安全状态。五院技术人员还设计了完备的部件级和系统级的故障诊断和自主重构策略,具备在轨自主或者航天员手动参与并与地面配合完成系统的安全状态转换。

太空将会出现8人“伴游

17日一早,两名中国航天员成功“飞天”。神舟十一号入轨后,将在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而届时,太空也将会出现8人“伴游”。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3名宇航员预计于19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点05分前往国际空间站。3人将会在联盟号MS-02太空飞船中航行两天时间,以测试此次升级后的太空飞船的系统。随后于本月21日当地时间周五凌晨5点59分与国际空间站的“探索”号实验舱实现对接,原先在国际空间站上的3名成员迎接新成员加入。

其实,这一发射任务原定于9月23日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但是由于联盟号太空飞船的技术问题,导致任务被延迟。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将会在太空中待上逾4个月时间。全部的6名组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中继续进行生物学、生物技术、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工作。

外媒称中国空间站预计2022年入轨

据《商业内幕者》报道,在长达约26年运行后,国际空间站计划在2024年退役,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各国航天机构未来如何填补这一空缺。

德国之声》则看到未来国际空间合作的新契机。德国宇航界希望中国的空间站能如期建成,为太空实地科研提供可能。德中太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布朗说:“国际空间站最迟到2028年将停止使用,此后可能会出现一个不明朗的过渡期。中国的空间站或许将成为能提供太空环境下研究的唯一场所。

随着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CNN报道称,天宫二号和其“前任”天宫一号将是中国的终极目标的原型——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空间站。这一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进入轨道。

文/图 据新华社、北京晚报、法制晚报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