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玉兰花”

30.03.2016  11:42

  ——记邢台优秀大学生村官、临西县李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培培

  徐培培(右)正在大棚里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何连斌摄

  “家广哥,温度低了,快把通风口关上。

  3月22日,临西县大刘庄乡李楼村大棚蔬菜种植区内,徐培培正在村民李家广的大棚里忙活。旅游鞋、牛仔裤、旧棉袄、马尾辫,鼻梁上架一副眼镜——如果没人介绍,我们很难想象眼前这位28岁的女青年是个大学生村官。

  “别提‘官’,更别提‘大学生’,咱就是个‘妹子’。”身材高挑的徐培培快人快语。这位201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妹子”,当年通过考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2013年与李楼村意外结缘,2014年6月调入李楼村,2015年带领全村成功脱贫,赢得群众一片称赞。

  今年1月,徐培培被大刘庄乡党委任命为李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月初,徐培培获评邢台市优秀大学生村官,3月8日,临西县妇联授予徐培培“玉兰式的女干部”荣誉称号。

  “就凭几个瓜,培培救了俺村一片棚!

  徐培培与李楼村结缘,源于几个带病的西葫芦。

  “就凭几个瓜,培培救了俺村一片棚!”谈起与徐培培的相识经过,李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波非常兴奋。

  2013年5月的一天,分配到大刘庄乡陈辛庄村工作的徐培培在大刘庄集市上买菜,看到菜摊上的西葫芦皱皱巴巴,绿一片白一片,她一眼就看出西葫芦得了病毒病。

  “大哥,你们是哪个村的?知道西葫芦得的啥病不?

  “李楼的。全村大棚都有这病,大家急坏了!

  卖菜农民焦灼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徐培培。她问出联系方式,当即给李振波打电话:“西葫芦的病,我管了。

  当天下午,徐培培赶往李楼村,挨个转大棚,并召集菜农现场讲解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这种病毒病,提前防疫是关键。”徐培培指导村民把患病的秧苗全部拔掉,保护好尚未感染的秧苗。

  一段时间过去,李楼村的大棚菜保住了一大半,村民收回了本钱。

  “要不是赶巧碰上徐培培,刚盖的大棚全得拆了!”李振波说,李楼村是“十二五”扶贫村,大棚菜是刚上的扶贫项目,“头一年上大棚,就栽了个跟头。没有徐培培,整个产业肯定就黄了。

  以瓜为“”,徐培培与李楼的缘分越结越深。村民有事爱找徐培培,徐培培工作之余,也隔三差五往李楼村的大棚里跑。

  2014年年初的一天,在查看完大棚内秧苗长势后,徐培培建议菜农给大棚配备温度计和湿度计,提高管理水平。可几天过去了,她看到不少菜农判断温度、湿度还是“凭感觉”。徐培培干脆自己掏腰包买来温度计、湿度计各100支,发放到每个大棚。菜农们过意不去了:无偿服务还贴钱,世上哪有这个理儿!大家纷纷掏出腰包,找她还钱。徐培培一口回绝:“我就图个好收成。种不好菜,别提还钱的事儿!

  “俺也扎了根儿,是正宗临西人了!

  “嫂子,点花得这样来……”在李家广的大棚里,徐培培亲自上了手。

  “这妹子,压根儿没把自己当外人!”李家广媳妇笑着说。

  2014年6月,大刘庄乡党委把徐培培转派到李楼村担任包村大学生村官;2015年1月,又任命她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抓设施蔬菜。

  “培培心细性子急。去年那茬西红柿得了灰霉病,又烂花,又烂果。徐培培见了,比俺还着急,又求方,又找药,侍弄了好几天,秧苗才缓过劲儿来。年底,大棚净挣3万多元。”李家广说。

  “培培,快到俺家棚里看看。”这里正忙着,村民曲仁刚钻进来,径直把徐培培拽了出去。曲仁刚种的黄瓜,叶子黄了一大半。

  “病因一下弄不准,让高手看看吧。”徐培培取出手机,对着黄瓜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群里。不一会儿,手机响声不断。“高手说了,是种前土壤没杀毒。准备补杀一次吧。

  为随时解决难题,徐培培帮村民建立了学习网站,创建了“李楼大棚”QQ群和微信群,每天定点给菜农发送大棚种植基本常识、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信息。她还把从事植保专业的同学全部邀请进群里,并请他们介绍专业技术员入群指导。

  去年春季,辣椒苗种了20多天,不生新根,叶子不断变黄萎蔫。徐培培拍了照片,向母校专业教师求助,还带着病苗前往山东临清请教大棚技术员。几番周折,辣椒病情稳住了,每个大棚挽回2000多元损失。

  在大棚里、在群众中,徐培培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这里土厚,村里人亲。”徐培培说,一到晌午,常有群众“”她到家里吃饭。

  后来,她与临西小伙李嵩相恋结婚。2015年10月,儿子“小乖”出生了。可就在产假期间,她的心思也没离开过李楼。为参与制定全村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发展规划,她经常放下孩子,三天两头往村里跑。

  “培培一进大棚区,大半天出不来。”曲仁刚说,大棚离不开她。

  正说着话,徐培培电话响了。

  “什么?老是哭?身上不烧吧?哦,那就哭会儿吧。”没说几句,徐培培挂了电话,接着讲起大棚管理知识来。原来,保姆来电话,说孩子正在家里哭闹呢。“不要紧。”徐培培随口嘟囔一句,“谁家小孩子不哭?哭是练嗓子、长本事呢!”转过身,徐培培的眼睛湿润了。

  冷落了孩子,徐培培硬在嘴上,痛在心里。只要在家,冲奶粉、换尿布……徐培培事事抢着干。她还设计了一本相册,在每张照片旁,用彩色铅笔工整地记录:“‘小乖’会笑了”“‘小乖’会翻身了”……

  “俺也扎了根儿,是正宗临西人了!”走出大棚,徐培培随手翻开手机里的孩子照片,边看边说。

  “我们前头,有个吕玉兰。

  在徐培培随身携带的挎包里,装着一张大刘庄乡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图。

  这张图,是她参与制作的,融入了她的梦想。

  本来,作为全省统一考录的大学生村官,徐培培不一定要长期留在临西;而在大学毕业前,徐培培也面临很多选择。

  毕业前,由于成绩优秀,她得到去中国农科院实习的机会。那里的教授看中了她,想聘她作科研助理;天津的一家大型农药公司也许诺给予丰厚的报酬。

  徐培培老家南和县,距临西县城80多公里,而距邢台市区才20公里,作为邢台市卫星城,就业机会相对也较多。

  “一个姑娘家,还是守在父母身边好。”母亲郭双霞不止一次劝她。

  可徐培培却看好广阔的农村天地。到临西第一天,她参观了吕玉兰纪念馆,深受触动:“我们前头,有个吕玉兰。我要像玉兰那样服务乡亲。

  “大刘庄乡位于临西东南,南隔卫运河与山东相望。全乡‘十二五’扶贫村共5个,李楼一带占了4个;‘十三五’扶贫村7个,李楼一带占了3个。发展富民产业,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带,事关脱贫攻坚。”乡党委书记刘明义说。

  在和老百姓的摸爬滚打中,徐培培决定,把自己梦想的起点,就放在这个贫困村里——

  “李楼村处在全乡设施蔬菜示范带的核心位置,北有田庄老军营,南有大营大黄庄,大棚做好了,一带一串。”徐培培说。

  如今,李楼村大棚菜已经叫响十里八乡,瑞红香瓜在邯郸、山东市场供不应求。2015年底,李楼村大棚由开始的40个,发展到120个,年纯收入18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由此增加3000多元,脱贫任务顺利完成!

  “比比吕玉兰,我还差得远。”徐培培不满足,“我们计划两年内新建80个冬暖式温室大棚,建设高标准的乡村生态农业区,做好品牌蔬菜,开设网店……

  “贫瘠之地,往往是成才的沃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比玉兰、学玉兰、做玉兰’,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在日记里,徐培培这样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