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为学生创新搭建梦想舞台
——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史智兴教授
讲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
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二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里,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这里,忙着编写程序、焊接元件、调试数据、查阅资料……在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中间可以看到一个常“驻”实验室的长者,他就是学院大学生创新中心主任史智兴老师。史老师一直从事工科教学科研工作,今年63岁的他依然活跃在那片承载着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天地。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史老师认为“一名好老师,要能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他常说:“课程学习要注意区分是‘学过还是掌握’,是‘记住了知识还是获得了能力’”。教学中,他注意启发式教学,及时将专业领域前沿动态补充到教学内容中,经常组织学生加做一些课程安排中没有的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
他的学生赵建东现已成为一家公司电子硬件工程师,他告诉我们说:“单片机、汇编语言、portel绘图工具,这些是工作入行的必备条件,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大量应用性实例,使课本的内容真正实现了落地,印象深刻。”同学们反映:是汇编语言的综合性实验使自己真正理解了编程,体会到了编程的乐趣;是单片机课程使自己真正理解了程序控制的本质,从而开始了课外创新。
赵建东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挑战杯项目,激起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望,经过反复的实验、竞赛,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做毕业设计时,史老师与他反复讨论,确立了“MCS-51单片机案例教学实验系统”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选取重点的课本知识和单片机系统设计实战结合在一起,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单片机实验箱系统。设计方案、实验指导书、电路板设计、实验源代码汇编版……过了一关又一关,经过多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他的毕业设计获得了校级优秀,而且这个团队成员在毕业后一直从事着本专业的工作。这只是史老师指导的众多本科毕业设计之一,自2003年以来,史老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0篇。
让创新的种子不断萌动发芽
采访时,我们提出到史老师的办公室去看看,史老师不好意思的说:“那里太乱了,简直就是一个储存间。”其实熟悉史老师的人都知道,那里堆放了许多学生实验中用到的工具和元器件。
除了上课,史老师常驻创新实验室,在他眼里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史老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科技大赛的指导中。自2005年,他开始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在他的鼓励下参与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仅2015、2016年,他就指导学生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参赛学生共29个组100余人次。每个项目的比赛,从选题设计、申报材料的审阅批改、所需场地设备仪器工具的协调解决,实验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他都悉心指导。作品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元器件、耗材等在保定不好买到,史老师定期汇总好,跑到北京为学生购买。
每年年初,史老师就开始谋划一些赛事的准备工作,在几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他经常陪学生一起待在实验室里练基本功,编程、绘图、制板、调试,一一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有时为了攻克一个难点,他会在实验室待至深夜,和学生一起一遍遍的调试,直到成功。
电子设计竞赛一般在每年8月份举行,史老师几乎放弃所有假期休息,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挑战电子设计难题。连续两年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的电子1402班学生张旭东,在8月份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北赛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参赛的项目是“可见光室内定位装置”。他说:“参赛题目下发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赛作品并进行封装,为了节省时间大家一般吃住都在实验室,累了就在电脑桌前趴一会,在这几天里史老师就和我们一同泡在实验室里。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他就会循循善诱地为我们梳理思路。”“我们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都快熬不住了,更别说60多岁的史老师了。”
10多年来,史老师指导学生各种竞赛获得各级奖励近40项。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选拔17个参加省赛的项目,史智兴老师指导的项目占5项。2017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北赛区特等奖1项,并入选参加9月10日在无锡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北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铜奖5项……
我搭台 你圆梦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会阅历,创新并非易事,很多学生即便有想法也是感觉无从着手。“只要有想法,有兴趣,史老师就鼓励我们要大胆尝试,就会尽力为我们提供机会,搭建平台。”邢子正说。
2016年11月份的一天,史老师邀请了几位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毕业生来到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解答工作领域的疑惑,谈专业发展前景,并为创新实验室学生争取到了一个与公司合作的项目——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电力调整器。此后,在史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室成员组成团队,通力合作,经过4个多月,最终把该项目核心控制板的PCB板的硬件电路部分、软件控制部分全部调试完毕。团队成员说:“目前公司正在对PCB板的硬件电路部分做各种干扰测试,并逐步优化程序代码结构,如果没问题公司将在测试完毕后投入量产。”“平时实验和参加比赛设计的产品与真正投入生产的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专业领域更高层次的设计,史老师一直在努力为我们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在2015年,ARM ST全国大学生智能设备创新大赛上,电子1402班王得利等同学完成的“基于STM32F4的三维扫描仪”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去年8月份,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APP大赛,河北省5项入选国赛,王得利的“么么嘴”项目为其中之一。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王得利和几位同学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想把比赛中的项目真正的运营起来,史老师就帮他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消息,公司的注册流程是什么?该去哪里注册?需要什么条件?股东股权如何分配……对于本是一片空白的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史老师就和学生一块查阅各种资料,探讨解决问题。得知学生创业过程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史老师主动拿出2000元钱帮他们渡过难关。现如今这几位学生的“上海乐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起来。“是史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坚持了下来,成就了我的创业梦。”王得利说。
史老师在专利申报方面很有心得,至今已获得20余项国家专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史老师在课内外多种场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宣讲专利申报方法。今年4月,他辅导7组学生申报了11项专利。
采访最后,当我们问到史老师在临近退休还如此投入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史老师浅浅地笑了下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需要付出,永无止境,要把每个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和对待”。
指导学生完成自动循迹小车硬件搭建
和学生一起测试自动循迹小车的相应功能
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
史老师和他指导的参赛团队
作者:宣传部 马翠花 信息学院 张锐 摄影:谷占元 编辑:马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