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下经济调研
根据我国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真正的建立一个完善的、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塞罕坝林场属于一个大型的人工林场,其总面积达到了14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并且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80%,所以其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目前支持的就是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必须要经营好,充分的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进而实现产业强场,产业富民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林禽模式。在林地间放养一些家禽,不仅可以预防森林虫害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家禽的粪便为林地提供很好的有机肥,进而促进了林地中林木的生长,也可以形成一条产业链。可以使得林地员工来饲养家禽,还可以增添员工的额外收入,可以有效的取得一些经济效益。
2.林苗模式。通过与大径材的培育项目之间的结合,可以选择每亩大概25—30株左右,并且选择肥力比较好的土地来进行栽培,在林地中可以人工栽植一些植被,比如云杉,樟子松以及花灌木类等植被,不仅可以提高林地的土地使用效率,还可以增加林地的经济收入。目前主要栽培的就是5年以上的云杉容器苗,并且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形成了多样物种之间的培育,形成了异种复层林。
3.林菌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坝上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菌类资源,发展坝上所特有的白蘑以及鸡爪蘑等菌类的研发,并且做好繁殖和培育的工作,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为坝上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力量。其中菌类资源的主要原料就是优质的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通过对食用菌喷洒一定量的水分,来保障林木生长对水的需求。
4.林药模式。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塞罕坝常用的中草药多达100多种,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在塞罕坝机械林地中比较常见的药材有金莲花、北黄苓、北枸杞、益母草、桔梗等诸多中药材,已经在尝试林下种植和培养北方特有的中药草,并且进行了深细加工,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在塞罕坝机械林地中,北曼甸林场就是拥有着非常丰富的金莲花中药草资源,并且在近几年对其进行了严格的保护,与相关厂家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5.林草模式。在林地郁闭度比较低的场地,可以种植一些比较优质的牧草,比如苜蓿、黑麦草以及沙达旺等牧草,可以出售部分牧草,给林地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在林地中种植城市绿化比较需求的绿化草坪。
6.特种养殖模式。塞罕坝机械林场拥有着诸多便利的条件,进而可以发展特种养殖,比如狍、鹿、野鸡、黑禽鸡以及细鳞鱼等。这些动物不仅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其粪便还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肥料,可以为林地的林木生长提供较好的肥料。特种养殖业的兴起是由市场需求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而带动的。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1.森林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长期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始终坚持着“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对森林资源进行了适度的开发,并且尽力打造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进而形成了目前已经成为华北生态旅游的胜地,京津地区的生态花园,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来旅游观光,年游客入园人数以每年25%的趋势增长,并且年收入突破了三千万元,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塞罕坝机械林场抓住了绿化苗木紧俏的商机,建设的苗木基地达到了三千余亩,并且在培育上采用了多形式、多品种以及多规格的培育方式,有效的培育了大量的优质绿化苗木,并且使其销售在逐年增加。在2013年的时候,年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700多万元。与此同时,还充分的利用了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积极的去参与到绿化工程的建设当中,并且达到了很好的预期目标,工程总收入达到了600多万元。
3.木材主产业稳步增长。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主要产业就是木材产业,并且一直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严格的执行总场木材经销的相关规定,并且通过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了销售队伍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强化了监管的力度,提高木材场的管理,进而使得木材场的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销售制度和渠道非常稳定,成功的融入了市场,促进了全场木材产业在逐年增加。
4.旅游行业的稳步发展。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旅游行业主要发展了景观旅游以及民俗旅游等方面。林场充分的利用了广袤的森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开发了一系列的景观旅游产业,比如探险、观光以及与野生动物近距离的接触等项目,推进了林场资源的优势。塞罕坝林场也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民俗民风,比如设计了精选的蒙古风情的旅游项目,使得林场的经济实现了多元化的稳步发展。
5.风电产业开端良好。塞罕坝机械林场有着非常丰富的能源,比如风能,所以最近几年,我场正在积极的探索发展风电产业,并且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一系列的风电建设项目。为我场风电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开端。
三、塞罕坝机械林场产业发展的建议
1.理清思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根据生态产业发展的规律,应该着重发展工程建设,并且需要以科技技术来作为支撑和市场需求作为指导,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根据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特色,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林场的经济稳步发展,并且提高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促发展。塞罕坝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产业基础强弱不对等,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发展林下经济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多种产业模式齐头并进。为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做到总体掌控、分区规划、科学布局,资源效益充分发挥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3.严抓细管,做实木材基础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中的基本产业就是木材产业,其意义十分巨大。根据市场的需求,同时需要强化销售队伍,完善销售体系和制度,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就是管理模式,进而能够保证林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在坚持木材销售的基础上,积极的与各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对木材的深加工,进而实现木材的梯次增值。
4.建成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业。塞罕坝机械林场拥有着诸多的优点,比如丰富的中药草资源、菌类资源以及优质的生态环境,所以在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做好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对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充分利用,吸引各地企业进行投资,并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可以有效的提高林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5.体制改革,激活各林业产业发展要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进行体制上的创新,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鼓励森林、林木以及林地的使用权合理流转,从而将林业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传统的想参与转化为能参与,最后能够从中得到合理的收益。
6.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兴林富民助和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不一定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一定是金山银山”。为了更好的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应使广大林农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是为了林业资源的有序利用。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区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各个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确保实现生态受保护、林区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塞罕坝千层板林场 王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