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8.06.2016  21:5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环境和条件基础上,提出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经济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意义、目标取向、本质内涵、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以理论共识凝聚发展共识,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战略发展层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痛下决心全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的战略需要。世界各国经验显示,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当前,我国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如果无效供给不去,落后产能不减,过度杠杆不削,过高制度性交易成本不降,长期制约发展和民生的短板不能加长,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市场主体无法焕发生机活力,有效供给上不来,我国经济就不能行稳致远。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破解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和动力转换等三大根本性难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看,扩大总需求的空间和潜力有限,单纯依靠成本优势难以为继,必须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提高有效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供给,改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牢牢抓住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从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三个层面入手,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让不再继续创造财富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推进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新产业新经济、新产品新服务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再配置,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途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持之以恒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要解决的是长期性的问题,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浅尝辄止、知难而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道检验是否真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必答题,体现着改革者的战略定力、实施功力、执行耐力。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触及一些地方、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历史欠账多、改革任务重的地区经济发展会出现更多困难,如何凝聚共识、协力攻坚挺过阵痛期,闯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子,是对各地各部门改革能力的严峻考验。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政府越俎代庖调结构,更不是掉头转向重回计划经济,而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政策举措上着手,为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供给提供制度保证,稳定市场主体对政府政策的预期,着眼于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推动新技术、新产能、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成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两手”协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协调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还是培育创新发展动力、加快发展新经济,都应该以市场为主导,坚持市场思维和法治思维,按照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内在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同时,作为改革顶层制度设计者和决策落实执行者,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理顺过去扭曲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决策,在保护企业产权、激发主体活力、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实功出实效,既要纠正过去干预过多过细、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又要担负起落实五大任务的责任。只有“两只手”协同发力,坚持市场到位,政府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才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动积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如何,核心指标是看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看技术和制度创新在扩大有效供给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这最终依赖于各类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现实中,科研主体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基层改革主动性不强、改革政策难落地等,制约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我们要把强化主体激励作为激活创新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一是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为企业家、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更多的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三是在严明党纪国法的同时,重视正面激励,建立健全试错、容错、纠错机制,为那些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鼓励广大领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创新主动派、改革实干家。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河北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河北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就落实中央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改革的阶段目标、方式方法、督导考核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落实执行。要认识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河北来说,是中央要求、外部形势、自身因素等三方力量、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选择,是河北痛下决心割肉剜疮、凤凰涅槃的一次宝贵机遇。推动改革短期会有阵痛,而且痛的程度可能还比较深,持续的时间也可能不是想象的那样短,但不改革就会长痛,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入手,痛下决心解决过剩产能、僵尸企业、落后产业占用资源等问题,全省上下形成合力,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从实际来看,河北要抓住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抓住以下着力点。

一是加大力度去产能。对河北来说,钢铁等产业去产能任务很重,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两只手”的协调作用,提高落后过剩产能企业的土地、信贷、环保和税费等生产成本和制度成本,按照保人不保企原则,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通道,做好下岗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

二是率先改革争取更多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赢取更多改革红利的关键在率先。要抓住打造低成本发展环境这个关键,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率先发力,打造改革创新的示范区、试验田、样板间,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经验模式。全省上下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决心和勇气,对看得准的改革要敢于突破陈规大胆闯和试,对其他地方已经见效的改革举措要快速吸纳转化,对出台的改革政策要加快完善落实机制、问题反馈机制,坚定不移地在推进改革上谋新策、出实招、见实效。要大胆探索,在转型升级、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方面形成率先改革、率先创新、率先见效的综合改革新成果,为全国产业结构偏重省份提供示范和借鉴。

三是深化协同促创新。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改善供给、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遵循教育科研规律,突出提高科研人员人力资本价值这一重点,加快出台科技教育改革新政策,为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条件,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精准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升级转移和项目合作需求,精准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借力京津的人才科技优势,以建设创新合作园区平台为抓手,以消除限制京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居住、土地、人工、生态环境等高成本因素为突破口,打造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承接地和微中心,为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