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糖尿病防治早知道

06.04.2016  10:26

  访谈名称:糖尿病防治早知道

  访谈时间:2016-04-05

  访谈嘉宾:邢小燕 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主要内容:4月7日世界卫生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为“应对糖尿病”。预防糖尿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那些事?糖友怎样控制血糖?4月5日下午15:00-16:00,中日医院内分泌科邢小燕主任,将与网友在线交流,来提问吧。

   [主持人:] 各位网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您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的《在线访谈》节目。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卫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应对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现在在许多国家加速流行,其实很大部分糖尿病病例是可以被预防和治疗的,所以普及健康观念和自我管理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中日医院内分泌科邢小燕主任,向大家介绍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情况,并解答网友问题。欢迎专家! 下面邀请邢主任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糖尿病。

   [邢小燕:] 其实糖尿病是一个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这个疾病本身也是一种和生活方式非常相关的疾病。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糖尿病作为一个不和谐因素,确实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患病率是在逐渐增加。比如举个例子,2007-2008年,由我们科杨文英教授牵头,在全国14省市近5万人群做的调查,当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大致是9.7%,但是就这样一个数字,使得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在全世界明显超过印度和美国,相当于我们的患病人数在全世界排到第一。但是这样一个数字很快又被打破,由上海瑞金医院宁光教授和CDC合作,在2010年再次做了糖尿病调查,患病率又有了新高,11.6%,再次升高了。

   [主持人:] 就是说,现在在我们国家糖尿病的病例数量还是在逐年升高的,今天我们推出的这个在线访谈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们向邢主任提出了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邢小燕:] 应该说,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实际上,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我们从医学上把他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这样的人群正好是我们预防糖尿病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有这么几个标准,我们就把他列为高危人群。一个是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家里父母亲或者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患有糖尿病,相对来说他患糖尿病的风险就比较大,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确实受到遗传的影响。另外还有很多环境因素,它们和遗传因素有一个交互影响。但是也有很多人找不出任何遗传的风险,但是他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他,导致他糖尿病的发病,包括生活方式不合理,比如高热量、高脂肪、甜度很大的食物的摄取,但是活动量非常小,还有肥胖,最重要的,我们常说的男性的“啤酒肚”,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心性肥胖,也是易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妇女如果在妊娠的曾经分娩过巨大胎儿,或者在妊娠期间曾经得过妊娠性糖尿病,这些人在未来发生糖尿病的机率也是比较高的。另外,大量饮酒对胰岛素功能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另外是肥胖伴有高血压的病人、肥胖伴随高脂血症的病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主持人:] 可以这样总结,有遗传可能性的和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的人群可能得糖尿病,对这些人来说,实际上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征的病人、脂肪肝的病人,这些人得糖尿病的机率都比较大。

   [邢小燕:] 糖尿病分型一般分为1型、2型、特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从发病机率来说,糖尿病分型的四型中间,其实2型糖尿病是最多的,大致要占糖尿病的90%以上。但是1型糖尿病相对来说比较少,特殊类型就更少了。因此我们从糖尿病发病的病因来说,大家主要讨论的是患病率最高的2型糖尿病,它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双重作用,一方面是身体对胰岛素,因为我们身体降血糖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胰岛素,一方面身体对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不明显,我们叫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他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存在分泌缺陷,就构成了他糖尿病发病的双重病因。

  平时怎么去预防呢?2型糖尿病在发生之前已经经历过高危阶段,比如体重超重、肥胖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没有得糖尿病,但是他具备了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包括有些胆结石的病人,这些往往都预示着他在胰岛素抵抗方面已经在发生问题了,这时候如果不解决胰岛素敏感问题,比如通过运动、控制饮食、减重,不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未来胰岛β细胞衰退的机率就很大了。因此我们预防糖尿病还是要从生活方式合理方面着手。

   [主持人:] 网友“完美的vvv提问”:请问得了糖尿病,需要注意哪些饮食方面和怎么样才能缓和?

   [邢小燕:]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综合管理,往往会提到“五驾马车”,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它基本上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基础。也就是说,糖尿病病人不论用什么样的药,不论怎么治疗,都是离不开控制饮食。尤其是一些比较轻的糖尿病,他可能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不需要用药就能缓和。因此,饮食控制一定是糖尿病治疗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基础的一部分。

  饮食方面我们讲究的是均衡饮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适量的脂肪,还包括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当然根据病情需要,还可以有适量水果的摄入。因此,在饮食方面,营养的均衡是非常重要的。从碳水化合物来说,就是我们平常指的主食,最好是粗细搭配,就是粗粮和细粮的搭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一定的膳食纤维的摄入。从蛋白质来说,蛋白质的摄入主要是来自于肉类和豆制品,蛋白质的摄入往往也会带来一定比例的脂肪,因此我们选择肉类尽量要选择瘦肉,白肉会比红肉更加好,这样既保证了蛋白质,也保证了脂肪含量会比较小。像豆制品,脂肪的含量会更加小。牛奶和豆浆也是保证蛋白质摄入一个非常好的食物,而且牛奶还富含钙,对糖尿病患者也是非常适宜的。

  蔬菜方面,比较推荐绿叶植物菜,基本上是不限量的,我们的病友甚至一天吃到一斤到两斤的蔬菜都没有关系。 我们的病人到底能不能吃水果呢?其实我认为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是在大夫的指导下去吃,尽量选择升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去食用,尽量在血糖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再考虑水果的摄入。

   [主持人:] 现在很多糖尿病病友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网友“WYX97811 ”提问:糖尿病人的血糖能降成平常人的血糖吗?若能,方法是什么?

   [邢小燕:] 现在的血糖控制还是讲究个体化,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体状况可控制在不同水平。一般年老体弱的或者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的,这样的病人血糖会控制得比较宽松。但是如果病人年轻,也没有明显的糖尿病合并症或并发症,低血糖的风险也非常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他控制到正常人的水平。

   [主持人:] 在网友中有很多孕妇,她们比较关注自身的问题和遗传方面的问题,网友“LL20150208”问:怀孕血糖高,医生说是2型糖尿病,为何不是妊娠糖尿病呢?啥区别?谢谢

   [邢小燕:] 实际上孕妇高血糖是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明确的糖尿病女性患者发生了妊娠,叫糖尿病妊娠。第二种情况是一怀孕或24周前就发现了糖尿病,血糖标准达到了非妊娠状态下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血糖≥11.1mmol/L。第三种情况是既往也没有糖尿病,但是妊娠期间糖代谢发生了改变,往往是发生在24周糖筛时,这叫妊娠糖尿病,它的诊断标准就要低多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建议,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mmol/L,两小时血糖≥8.5mmol/L,这三个点中间任何一个点异常就可以诊断妊娠糖尿病。

   [主持人:] 网友“悬挂着自由”提问:您好,我现在怀孕26周,做糖筛时空腹血糖5.17,一小时和两小时后血糖正常,算不算妊娠期糖尿病?家中姥姥和妈妈都有二型糖尿病,我孕期需要注意些什么?

   [邢小燕:]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在妊娠期间做糖筛的时候,如果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mmol/L,2小时血糖≥8.5mmol/L的话,这三个点中间的任何一个点超过正常了就可以诊断妊娠糖尿病。所以,我觉得从诊断上来说,这位网友还是符合诊断的,尤其是家中如果姥姥和妈妈都有2型糖尿病,这位网友本身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就比较大,再加上因为在妊娠期间很多激素的变化都是有利于血糖升高的,这就是这位网友发生妊娠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在孕期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但是这个控制饮食和非妊娠状态还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本身饮食的摄入既要保证母亲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胎儿的营养需求,热量会比非妊娠状态要高,但是具体怎么控制饮食,还是希望她到医院的专业门诊,比如我们特别欢迎这位网友到我们中日医院内分泌科,我们每周一到四下午有一个糖尿病教育门诊,配备一个营养师,我们会根据她的身高、体重和目前胎儿的胎龄,再根据她平常的膳食习惯,制定一个既能保证对她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又能保证胎儿发育的饮食。饭后可以适量去散散步。我觉得至少拿出两周的时间看看单纯控制饮食和运动能不能使血糖控制,这样是不需要打胰岛素的,因为妊娠糖尿病只有一个药物可以选择,就是胰岛素。如果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1以下,2小时血糖控制在6.7以下,是完全可以不打胰岛素的。

   [主持人:] 刚刚邢主任提到2型糖尿病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网友“芒果变成芒果泥”提问: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 孩子该怎么从现在预防呢?

   [邢小燕:] 父母如果有2型糖尿病的话,遗传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尽管遗传风险很大,但是孩子也不是百分之百就会得病。我倒是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是不要把孩子养成小胖墩儿,让他非常胖,今后易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比较大,另外是给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吃健康的食物,多运动。

   [主持人:] 现在患糖尿病的老年网友比较多,很多网友为自己的父母提问,“窝进沙发Y”提问:我父亲轻微糖尿病、从来不打针吃药、坚持锻炼、会康复吗?

   [邢小燕:]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糖尿病还是属于不能根治的疾病。但是尽管它不能根治,不等于不可防不可治。如果这位网友的父亲病情比较轻微,他不打针和吃药的话,合理的生活方式还是要坚持的,因为饮食和运动本身就是治疗糖尿病的手段。

   [主持人:] 网友“余婉婉yww”提问:我妈妈得糖尿病两年了,她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的不是太好,血糖控制还挺好的,但是她有脚气病和灰指甲,该怎么治疗呢?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平时要怎么注意?

   [邢小燕:] 如果这位网友的妈妈既往有高血压病,现在又有糖尿病,因为这两个病都是心血管的风险因素,实际上她是具有了双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因此血压和血糖都应该很好地进行控制。我不知道目前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不坚持用药呢还是药物需要调整呢?或者是平常的生活习惯有一些问题,比如喜欢熬夜或者饮食非常咸,这些可能对血压都有影响。我建议,如果血压控制不太好的话,还是应该去高血压专科看一下关于血压的问题。 血糖控制得挺好的,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有关糖尿病的并发症,实际上要说起来题目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有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在眼睛和肾脏。也有大血管并发症,我们平常指的是心、脑、下肢血管的病变,都属于大血管并发症。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些都属于糖尿病并发症。

   [主持人:] 网友“刺猬猬wei”提问:我妈妈家那边有糖尿病史,姥爷舅舅大姨都有糖尿病,我妈妈现在四十多血糖也偏高了,请问应该怎么预防缓解呢?

   [邢小燕:] 因为糖尿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大致要占90%以上,受遗传影响非常大。这位网友家族多人患有糖尿病,首先还是考虑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主持人:] 网友“爱吃面线糊的鸭脖”提问:对于空腹血糖8.8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药吗?有推荐副作用较小的药吗?

   [邢小燕:] 空腹血糖8.8mmol/L应该是比较偏高了,所以我建议还是需要用药,我推荐首选二甲双胍,因为二甲双胍这个药是一个全程控制血糖的药,对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的效果都不错。

   [主持人:] 网友“大国医匠”问:1、血糖高,胰岛素血清高,该怎样治怎样防;2、血糖高,胰岛素抗体高,又该怎样治怎样防。

   [邢小燕:] 这位网友问的问题还是比较专业的。第一个问题,血糖高、胰岛素也高该怎么防、怎么治,这就牵扯到如果目前正在注射胰岛素的话,测胰岛素水平就会受到干扰,并不准确。但是如果没有注射胰岛素,出现了血糖高、胰岛素水平也高,很可能这位网友的胰岛素抵抗比较重,身体对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不敏感,就不得不多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该怎么防、怎么治呢?如果网友超重和肥胖,减重是非常重要的。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来说,可以首选二甲双胍,如果没有心功能和水肿的问题的话,可以配合吡格列酮。 有关第二个问题,血糖高、胰岛素抗体也高,这就牵扯到如果网友是打着胰岛素的话,他很可能会产生抗体。但是如果没有打胰岛素而出现了抗体,要么可能是1型糖尿病,可能会出现抗体,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否会有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此还是建议到医院专科去诊断和治疗。

   [主持人:]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词汇,有些人觉得它好像是洪水野兽,但有些人也觉得它离自己很远。今天与专家们的沟通让我们对糖尿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其实,如果多一点自控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都能帮助自己远离糖尿病,拥有健康生活。感谢邢小燕主任接受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