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进入高考改革元年 学生选择权大大增加

04.01.2015  10:49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的全面推开,2015年我国进入高考改革元年。中学学业水平考试,采取科目可选、成绩分等的模式。尤其对改革试点地区浙江、上海来说,将为2017年高考作准备,当地会怎么做?

  上海浙江两地的不少学生认为,文理不分科还能选考或更换科目,选择权大大增加了,可也有不少同学担心,选择多了,也面临着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问题。

  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挑战同样不容小觑,在上海原来采取语数外的三加一模式,可自选一科,这一门也常常作为学生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单独成立班级,今后变成三加三,现行的分班制度,将面临全新洗牌。面对新变化,上海某中学高三老师李老师袒露心声。

  李老师:我们现在就是存有疑惑的是,高三我们以后是分班,比如说物理班就是物理班,化学班就是化学班,生物班是生物班,还有一个就是政治地理历史就是各有一个班的,现在这个情况学生要选三门的,他可以跨文理科的,以后上课的话,是不是就出现一种问题了。

  也有不少同学和家长觉得,不在纷纷计较,压力山大的局面会得到缓解。孩子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上海市重点七宝中学高二学生家长丁女士认为压力小了,对儿子来说是好事。

  丁女士:比如说你是个B,B就很宽泛了,假如说35%的孩子是B的话,你是第16名和你是第50名是一样的,压力小多了,35个孩子我们是站在同一条线上,并不是说我考了只差零点几分,零点几分,现在分数咬的那么紧,一分就要差出好多个名次。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现行的选考模式固然有其复杂之处,但其意义是打破了原来单一高考的考试模式,第一次在制度上让考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这也为完善考试制度,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从2015年起,各地中学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及社会实践5个方面来客观记录学生的各项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高考多元录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怎样才算客观记录?各地是否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给出说法,在评价方式上,强调客观记录公示审核,来避免出现人为主观上的干扰。

  郑富芝:整个这次评价,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写实记录,不是人为的主观的那种评价,因为主观的评价任者见任,智者见智。客观的记录,在这三年当中,到底他在做什么,他干一件什么东西,他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和成效,这项记录一定要真实,有据可查的。

  意见强调,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活动中的表现,距离来说,今后不仅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的时间等,这样就可以具体考察进行比较了在高校如何客观使用的问题上,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世杰给出解决路径。

  于世杰:以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录,在名称方面,记录的内容方面都不太统一,这样大学就不太好使用,这一轮过程当中,电子信息统一的平台各个省都会注意这件事情,另外就是后续这个综合素质评价使用过程当中,大学在学生材料申请的评审环节会请专家进行评审,类似于面试这样的环节当中,也会进行一些综合的考量,这样大学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和使用,也有利于大学和中式教育的衔接。

  事实上,在改革方案出台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试点,不为高考成绩论的招生方式在浙江大学今年通过所谓三位一体的招生模式的人数,已经达到100人,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招收的学生数量,在未来或将达到1500人,占新生数量的四分之一。

  陆国栋:高考这个制度,我觉得确实要强化自主招生的环节和过程,我们浙大今年参加了浙江省的三位一体的考试,就是这样一个模式,就是高中的会考成绩加上我们浙大的面试成绩,加上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来录取,综合的一种考察,我们觉得还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既有统一的衡量,又有个性的测试,又有高中的学业阶段的比重。(记者刘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