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道质检中心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纪实

27.10.2014  15:37

筑巢引得凤凰来

国家管道质检中心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王越    闫小静  马燕

 

这里拥有全国目前最大的爆破实验室,拥有最高强度的地下爆破区,硬件试验能力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

这里有一项项填补了国内空白的科研课题,《基于网络的埋地燃气管道无线传输与分析处理技术及软件》、《大型石化装置在线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等等。

这里筑巢引得凤凰来。每年统一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学习培训,以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这里,就是国家管道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管道质检中心)。近年来,他们通过不断“抓硬件、抓科研、抓人才”的措施来加强自身建设,服务行业经济发展。

抓硬件:强基础

”伴随着一声巨响,国家管道质检中心地下爆破实验室内水花四溅。

爆破压力81.0MPa,实验合格。”在爆破实验中控室,工作人员正双目紧盯电脑屏幕,仔细地记录着一个个实验数据。

走进这个全国最大的地下爆破实验室,标有河北华涛管件制造有限公司、黄骅市恒鑫高压管件有限公司、河北广汽管件等等公司的产品正静静地等待着实验人员的到来。

国家管道质检中心由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院(以下简称河北锅检院)承建,前身为河北锅检院管道部。中心于2010年1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2011年通过CNAS认证,2012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资质认定并经国家认监委认定授权开展检测工作。

近年来,为加强自身建设,国家管道质检中心投入2000万元引进先进仪器设备,中心购置了美国进口的高密度开闭孔率仪;德国进口的差示扫描量热仪;配置了先进的力学试验装备,可对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型式试验样品进行拉伸、压缩和扩口等试验;配套设施有高温炉,可进行高温拉伸试验;低温试验设备,最低可达到零下60℃;新增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疲劳试验装置等多种先进的检验检测和实验设备。

“这是全国目前最大的爆破实验室,设有高强度地下爆破区,可以承受静液压在5000公斤以上的爆破能量,爆破能力达到350MPa,可对直径在4米,长度在18米的大型设备进行试验,试验能力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这是电火花直读光谱仪  ,可以通过电火花激发光源对金属材料产品的各个元素含量进行一次性分析,使实验达到了快捷,简洁的效果,能分析碳、硅、锰、硫等31种化学元素;这是……”

走在国家管道质检中心,听着邵东雷对中心先进设备的款款介绍,一个外貌崭新、设备先进的国家管道质检中心出现在记者眼前。

抓人才:强事业

事业发展,人才为先”。国家管道质检中心深刻认识到只有造就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人才队伍,才能在百舸竞渡的改革大潮中掌握主动权,立足检验检测市场。 

然而对于刚成立不久的国家管道质检中心来说,专业技术人员少,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成为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面前。为了加强人才建设,中心以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以单位现有技术人员为基础,积极培养和提高人员素质,形成专业检测人员队伍。

在国家管道质检中心每年年初都会制定统一的员工培训计划,在两周的培训时间内,中心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从技术、检测等多方面为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除此之外根据业务需要,不定期组织员工走出去进行新业务、新方法培训。仅2013年该中心就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13期,安排37人次赴全国各地参加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学习培训以及有关检验检测方面疑难问题的研讨。

在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同时,中心根据工作需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采取调入、聘任、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以最快速度形成包括生产行业知名专家、科研专家、检测行业知名专家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科研技术专家为一体的专家队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不懈努力,中心的人才队伍格局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心共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9人。

抓科研:强技术

在安徽芜湖市镜湖路商业街的燃气管道泄漏点抢修现场,以往为了找到管道泄漏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挖开几十米地面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只在管道泄漏点挖开两、三米便可进行抢修。管道抢修能有今天如此的变化,得益于国家管道质检中心的科研成果《埋地燃气管道泄漏点定位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城市燃气管道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广泛用于城市发展、能源供应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条件等领域,被称为城市生命线。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埋地燃气管道20多万公里,已有40%运行20年左右,不少管道已进入事故高发阶段。由于管线老化、不可避免的腐蚀、自然或人为损坏等因素,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曾多次发生由于泄漏引发的恶性事故。由于埋地管道埋在地下,而且大多位于环境比较复杂的城镇区域,使得泄漏检测变得更加困难。如果泄漏得不到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不仅造成能源浪费、经济损失,而且可产生爆炸、火灾、环境污染等灾难性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国家管道质检中心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埋地燃气管道泄漏点定位检测技术应用研究”科研项目,着手解决燃气管道泄漏定点检测问题。该中心专门成立了科研项目攻关小组,组织了国内11名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从2010年3月份立项,到今年1月份通过验收,历时四年。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现场模拟、现场应用等多种方法,奔波于石家庄、邯郸、保定等城市燃气管网,采纳记录各种数据2000余个,经历春、夏、秋、冬不同环境下的燃气管网运行情况,模拟并发现不同环境下泄漏点400余个。科研组全体人员历经千辛万苦,深入研究,终于掌握了埋地燃气管道精确泄漏定位检测技术,经合力攻关,终于完成了此项科研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

该科研项目首次提出了集泄漏识别、泄漏声速分析和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定位为一体的埋地燃气管道泄漏定位检测技术,并编制了《埋地燃气管道泄漏检测作业指导书》,填补了国内空白。

通过采用这些新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快发现管道的具体泄漏点,大大缩短了埋地管道泄漏事故的抢修时间,降低了开挖与恢复地面土层和道路的费用。”曾经参加过管道泄漏点检测的河北锅检院工程师高辉介绍。

近年来,国家管道质检中心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工作。在紧张的检验工作之余,由院领导带头,技术人员三五成组,开展起科研攻关,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埋地与带保温层管道腐蚀和泄漏检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基于网络的埋地燃气管道无线传输与分析处理技术及软件》获得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大型石化装置在线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我们制定了5年计划,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为管道制造企业提供产品检测、研发平台,争取为管道装配制造行业提供技术推广、产品标准制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为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作用。同时,争创国内一流的国家质检中心。”安克健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