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2月25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9年2月25日
地 点:委机关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嘉 宾:葛明华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王雅丽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高 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方来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
主持人: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这场“两会”之前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卫生健康领域有200多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他们作为人大代表,发挥着参与决策、参与监督的作用,作为政策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责。同时他们又是我们这条战线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之一,他们立足岗位,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其中的几位代表走进我们的新闻发布厅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下面很高兴的为大家介绍今天请来的代表委员,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雅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
下面,我们首先请葛明华代表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葛明华: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我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们浙江省的医改,各位记者也有关注,我们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全面深化医改当中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疗服务工作体系建设,还有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应该说意义是比较深远的,成效明显。我作为人大代表一直围绕着我们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一些主要工作展开。从2013年到现在总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39个建议和议案,几乎都是围绕着强基层方面开展调研。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一般都会在开展调研之前向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方面了解我们医改的难点和痛点,做一些调研工作,起草一些建议,反复到基层调研,反复跟有关部门沟通,以力求信息的准确。
作为人大代表,组织了多个专家团队去帮扶基层,2010年开始就组建巡讲团队,常年到基层去做常见病的诊治规范,因为我的专业是肿瘤外科医生,一直坚持到现在,快十年了。从2013年开始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双下沉、两提升”的精神,帮扶我们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使这个医院的肿瘤水平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经过四、五年的帮扶,恶性肿瘤的手术量,几乎翻了5倍,如甲状腺癌手术量增加了11倍,也就是大量的病人在基层得到了救治,我们的患者在家门口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这是我个人方面。
我们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响应医改方面做了更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全面托管了五家医院,包括海宁市中心医院、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有南浔区人民医院。几年帮扶下来成效非常明显,我们海宁市中心医院其实是海宁市下面的一个镇医院,还不是海宁市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等管理人员都是我们医院派去的,这几年下来医院的水平上升很快。从2011年托管至今,海宁市中心医院从二乙创建为二甲,规模与水平迈上新台阶,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微创手术量与托管前相比增长66倍,获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1个,海宁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实现医院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与合作前相比,2018年医院门急诊量、出院人次、手术量和三类及以上手术量分别增长135%、216%、143%和196%。我们浙江在推动“双下沉、两提升”建设方面,极大的提升了我们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人大代表,我今后还有四五年的履职时间,我想继续关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19年我主要也是围绕着这方面在开展调研,今年准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乡村医生水平的提升和待遇的保障问题,因为我们乡村医生总体来说水平还有待提升,待遇确实有待于大幅提升。二是关于新的医疗保障局,2018年成立以后如何更好的助力“三医联动”,推动医改的深化。
这是我今年要提的两个建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葛明华代表。下面我们请全国人大代表王雅丽来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王雅丽: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王雅丽,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如何让病有所医取得新进展,如何满足贫困群众的健康诉求这两个问题多方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在2018年全国人代会提出相关的建议。
我们山西是内陆欠发达省份,县域人口占到70%以上,省委省政府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抓手,在全省范围推行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成立独立法人实体医疗集团,形成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盘活了医疗卫生资源,畅通了分级诊疗渠道,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了健康扶贫工作,基层的服务量、服务能力及群众健康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群众就医的次均费用、自付比例和间接看病成本明显下降,使山西真正站在了“全国医改高地”,形成了县域综合医改“山西模式”。
一是“医联体”的不断完善发展和“远程医疗”的建设,为分级诊疗畅通了渠道,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在县域综合医改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我省“医联体”形式逐步正规化,通过国家顶尖医院、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帮扶直通到乡村,横向帮扶发展到多学科,使基层医院解决重大、疑难疾病的能力大幅提高。以消化内镜手术治疗为例:我们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大同市的龙头医院,对上与国家级顶尖医院(如南京鼓楼医院、北京301医院、北医三院)建立“对上联接”医联体,使当地患者在本地就能得到最前沿的内镜下手术治疗;对下,在大同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我们与社区、县区等基层医院建立“对下联接”医联体,定期抽出时间深入基层,手把手带领基层医院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消化内镜诊治操作,逐步开展基层医院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的精查和筛查,更多的造福一方百姓。做实做强三级医院纵向医联体,实现三级医院对上联接能够解决疑难危重症,对下联接能够指导常见病规范诊治的医疗集团帮扶全覆盖,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与诊疗水平,实现了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
在山西省各级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地市级医院“远程医疗”的设立基本达到全面覆盖,使得尖端医疗资源得到共享。远程医疗由“本单位临床医生、患者或家属、国内外顶级专家”三方共同参与,通过网络在线语音视频,针对疑难病症,听取顶级专家的建议,使老百姓面对重大、疑难疾病时,在家门口看病不再是永远的难题。
二是牢牢把握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重要战役的全局定位,健康扶贫成绩显著。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省从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和重病兜底保障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给贫困群众提供从看病就医“第一公里”到出院康复“最后一公里”的全流程帮扶。治病方面,山西大病救治的病种数已经达到31种,像跟我们消化科密切相关的食道癌、结直肠癌以及儿童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都纳入了集中救治范围;慢病签约服务管理,我省推行“1名村医+1名乡医+多名县级医院医生”的“1+1+X”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模式,开展慢病综合防控。另外据我所知,在我们大同天镇县还开展了乡村医生“乡招村用”的基层人才招聘试点。医疗保障方面,我们省实行的是“三保险、三救助”保障政策,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四重防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医保目录内费用由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75%,同时享受“136”封顶保障政策,即贫困户在县域内、市级、省级住院,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1000元、3000元、6000元;医保目录外的费用有补充医疗保险按照85%的比例进行报销,同时我们医疗机构按照县、市、省的级别,分别执行“15%、20%、30%”的控费红线,贫困群众平均住院报销比例能够达到90%,再配合上“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可以说贫困户再也不会因为“没钱看病、看不起病”而延误甚至放弃治疗。
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全国顶尖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北医三院、北京301医院密切联系,邀请消化学科知名专家在大同开展了四期“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规范化培训”,除了现场800余名医生接受培训外,网上在线学习的人数也达到2600余人,基层医院的医生受益匪浅。同时,我院与这三所知名医院的教授签署协议,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我院解决疑难危重症,帮助我们培养人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大同市的老百姓就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让老百姓看的好病的同时,更能方便看病,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能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2018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使我倍受鼓舞,山西医改取得的巨大成绩,使我更加体会到一名人大代表的作用,对今后的履职工作更加充满自信,行动充满力量。在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加强履职和提高工作能力,尽职尽责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王雅丽代表。下面请高福委员向大家介绍情况。
高福: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全国政协委员高福,今天我想在两个方面和大家沟通。第一是作为政协委员,我自己尽职履责的一些情况;第二是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大家一起沟通一下过去一年来我们国家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方面所做的工作。
首先是我作为委员的履职尽责情况。我去年的提案是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年我也确确实实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本思想,重点推动我们国家在“一带一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沿线各个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以及我们国家本身的疾病预防控制之间的关系做了许多工作。大家要意识到我们在非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是援外,就是我们的关口前移。任何一个传染病的到来,可能只有一架飞机的距离,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一个特殊的传染病,只要一架飞机一降落,疾病就可能传到我们国家。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我更重要的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健康中国战略。我们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了很多工作,今年我也有几个提案,其中一个提案是如何消除狂犬病。世界上很多先进的国家消除狂犬病靠的就是把疫苗打给狗。狂犬病是一个典型的人畜共患病,通过大健康,英文叫“One health”,我把它翻译成“大健康”,也有人翻译成“一个健康”,通过这样的策略能够把狂犬病控制住。大家知道的2013年发生的H7N9,我们也是通过大健康的理念,通过关闭活禽市场,限制活禽交易等一系列的措施,控制了H7N9疫情,这个例子是坚持预防为主、联防联控所取得的成就。刚才有一位记者问我,什么叫幸福生活,我说幸福生活就是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健康的生活就是让大家不仅能享受生活,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上也要快乐,今年我在精神卫生方面也准备了一个提案。
下面和大家通报一下过去一年里我们疾病预防控制主要工作。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依法治国,他有一系列的论述,他曾经讲到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首先,我们在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方面也在不断地在完善,与疾控工作直接相关的法律有8部,行政法规有10部,部门规章有17部,工作规划或者行动计划有18个,大家可以看到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过去一年在我们卫生健康委党组的领导下,疾病预防控制战线的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重大疾病的防、治、管服务网络。实现了对3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在线监测,建成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形成了以死因监测、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肿瘤随访登记为主体的慢性病监测体系。每次接待其他国家来访团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看到我们国家传染病这样一个直报网络,都感到非常惊讶,这是我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公共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可能大家对2003年的非典还记忆犹新,其实2005年MERS通过韩国也到过中国,但是我们很快找到了这个传染源,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这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第二,在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尽管去年以来发生了一些和疫苗有关的事件,但是大家不要对免疫接种失去信心,更不要对中国的疫苗失去信心,我们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有这样的覆盖率,我们的传染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控。在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这一系列的重点疾病的防控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大多数地区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全国94.2%的县保持消除碘缺乏症状态。
第三,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建成365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确实发挥了以点代面,推动整体,带动全国的示范作用。我们在癌症的早诊早治、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筛查干预、口腔疾病的综合干预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是最容易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有了获得感就会有幸福感。我们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会同2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在精神卫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精神卫生健康,这也是下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我刚才已经说了,也是我今年作为政协委员重点提的议案。
第四,环境健康和学校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建成了全国环境健康卫生的监测网络,覆盖面逐年在增加,饮用水监测覆盖了全国所有县市区和90%以上的乡镇。在学校卫生工作方面,我们落实总书记的批示,尤其是在解决“小眼镜”、小胖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8年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调查工作,加强专业指导和健康宣传。我一直认为健康宣传、健康促进对我们公共卫生工作非常重要,专业人员工作做的再好,如果民众不理解、不了解,恐怕我们工作都白做了。我就把情况通报到这。
顺便提一下,我一直认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很重要。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我一直想写一本科普书,近期我找到很好的合作者,我们俩合作写的这本《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刚刚出版,这本书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谈流感病毒,不是一本学术著作,希望记者朋友们也宣传一下,我们一起把健康促进相关工作做好。谢谢大家!
方来英: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方来英。在政协期间,我们参加参政议政,我觉得主要要做好四件事:一是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我们虽然来自卫生界,但是我们要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放到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当中去思考。三是下基层,深入我们基层当中去,过去一年我们在全国政协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我先后到了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四川的凉山、宁夏的吴忠、陕西的宝鸡、青海的海北这样一些我们国家的贫困地区,进了寨子里的村医室,到了镇上的卫生院,也看了我们县里的人民医院。四是我们要实事求是,一方面我们要为取得的伟大成就勇敢的大声歌唱,我们卫生事业确实取得了巨大进步,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我们眼睛里也要看到问题,为人民群众的呼声所奔走,通过我们的各种参政议政的形式,把基层群众的反映能够传达上来。像我们在过去一年,比如参加汪洋主席亲自主持的双周座谈会,在那个座谈会上,我做了完善评价机制、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发言,提出加快进行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特别高兴国家卫生健康委现在正在组织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比如在2018年第13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立全科医生文件落实的督导问责机制的提案,这个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督办的提案,而且是我们全国政协视察提案,专门组织了视察团。我们到湖北去,一下子就走了15个点,我们也看到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着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这份文件所做出的努力,专门把这件事情作为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委里的重点工作。我看了一下大概30个省市都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围绕着培训基地、转岗建设,包括免费定向农村生培养就业都出了文件,而且2018年我们看到全国招收的全科医生培训大约超过了4万人。我还提出关于在公共场所普及智能化妇幼健康服务的提案,我也特别欣喜,这份提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反应。今天要参加这个会,昨天就特别在电子地图、导航软件上搜了一下,点了一个母婴室,发现哪有母婴室就看得特别清楚,方便了我们的年轻妈妈们。其实不仅是我,我们委员也都感到我们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出提案的工作,我觉得政协委员真的不是闲差,政协委员要有一份历史担当,要有责任感。
今年我关心这样几个问题,马上我们十三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就要召开,一是我们正在调研,围绕着我们近来出现了疫苗等等这些事件,是不是可以建议国家建立药品追溯体系。二是我们关心当前的人口结构问题。在过去一年我也参加了汪洋主席主持的人口结构双周协商会,我们面对当前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少子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三是继续关注基层建设的问题。强基层首先是要强基层人才,怎么样解决我们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卫生事业改革当中的当务之急。谢谢!
主持人:
谢谢在座的两位代表、两位委员向大家介绍的情况。从这些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一方面很好的承担了代表、委员职责,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下面,我们的代表和委员愿意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互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
请问葛明华代表,前年“两会”以药补医的机制比较热,想问一下目前医药分开的机制在医院推行得如何?因为药师的角色也因制度的改变发生了转变,想问药师在角色转变中有哪些困难,如何发挥药师的专业力量,帮助推进合理用药?谢谢。
葛明华:
非常感谢记者对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目前我们医疗卫生行业在破除“以药养医”方面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药品零差率,医院进药与最后卖给患者的价格是没有差异的,医院没有任何营利。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从2014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药品零差率,浙江也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的省份。推行以后有几个好处:一是既往“以药养医”的理念彻底消除。二是在总体不增加患者实际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使医疗收入结构得到良好调整,医务人员收入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调整,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高了。
您刚才讲的关于药师的问题,确实既往药师更大的功能是发药,现在通过角色转变,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药师更多的是参与临床工作。怎么参与?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例,药师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是事前的医嘱干预,二是事中的医嘱审核,三是事后的医嘱监管。事前的医嘱干预主要是通过药师参与合理用药软件的开发,在临床医生开出医嘱的时候,通过药师的设定,软件进行自动检测,如果这是一个明显违背规范的方案,软件就进行自动拦截。事中审核是指,临床医生开出方子,药师在线上进行审核,有一些小的问题软件识别不了,药师就在线上通过人机结合模式进行审核。事后监管主要是通过处方点评,分析发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用药软件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完善。谢谢。
中国县域医疗报道记者:
请问葛院长,浙江模式中城市大医院在推动“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当中如何防止跑马圈地和虹吸的现象。请问王主任,我们山西大同已经组建了城市医疗集团,城市医疗集团与县域医疗集团是什么关系?哪些医院有资格和资质来创建城市医疗集团?县乡医联体建设过程当中,如何保障真帮扶,而不是伪下沉。谢谢。
葛明华:
谢谢。您关心的问题确实是社会各界都关心的重点。应该说基层的医疗机构在跟上级医疗机构合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也是这个问题,会不会是来跑马圈地的。经过这几年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及县域医共体工作的开展,包括其他省在这方面的举措,从成效来看,不用过多担心,虽然说不能完全杜绝,但总体效果是积极可喜的。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我们扶植的一些基层医院,门诊量、出院病人量、手术量包括大手术量等业务量都大幅提升,县域内就诊率也显著提高。像我们托管的海宁市中心医院,县域内就诊率从78%提升至90.9%。目前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县域内就诊率在80%以上,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在基层就诊。
怎么预防虹吸现象?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是要切实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目前的做法是:一是派出管理团队,把省级大医院、城市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融合到基层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去,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二是我们的技术专家真正的下沉到基层。目前我们有几个到十几个专家在基层医院做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长期或者每周大部分时间在基层工作,人在基层,老百姓就信任。三是要求一对一的技术帮扶,让下沉专家培养一个当地的医生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通过“造血”培养基层人才。
其次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自己也是一名临床医生,从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就始终抱有职业情怀,希望能给更多的患者看病。之前,基层医务人员更多的是在做公共卫生服务,基本不看病,长久如此,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开展“双下沉”以后,基层医院业务量大幅增长,外科医生有手术做,内科医生有更多病人,工作比较充实,收入明显增加,职业荣誉感也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所以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这两块内容来预防您讲的虹吸现象,一是基层医疗机构水平要提升,二是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要提升。谢谢!
王雅丽:
首先得益于我们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的重视,制定了一体化改革这样一个举措,在我们当地市委市政府也给这项工作给了极大的重视,医院也给了一些政策和非常大的重视。拿我们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来说,我们和南京鼓楼医院的教授签约,我们医院给这些教授一定的政策,使得这些教授也愿意和我们签署协议,我们定期邀请这些顶尖的专家到我们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指导,这样我们在当地开展所有的内镜下的手术,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首先受益的就是老百姓。当这些手术病人在病情控制之后,我们需要往下级医院,县级医院转诊,县级医院有他们不能治疗疾病的时候及时转给我们地市级医院,这样的双向转诊,首先服务的是老百姓,然后在各级医院之间也有互利互惠,这个流程做得非常好,老百姓受益了,也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谢谢。
央广网记者:
刚才高福委员和方来英委员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疫苗问题,我们也知道,去年发生了一系列疫苗事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重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让大家不再谈疫苗色变?谢谢。
高福:
谢谢记者朋友。关注疫苗就是在关注公共卫生,关注公共卫生就是在关注疾病预防控制,就是在关注健康中国。公众对疫苗可能会有一些怀疑,比如有些疫苗还能打吗?疫苗能防控疾病吗?这种情况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地都有,发达国家也有这个问题。您刚才提到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些的疫苗问题,我们必须是坚持问题导向,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每个疫苗事件反应的问题都有它的特点,有的就是纯粹的违法犯罪问题,比如调包,这种情况下跟疫苗本身没有关系,跟公众要不要打疫苗之间没有关系。再比如该整改的没有落实,这又是担当和责任的问题。大家不要因为出现问题,我们就回避问题,就对自己研发的疫苗失去信心。谢谢。
方来英:
我觉得刚才高委员谈的特别好,看疫苗,包括看药品质量,首先要看我们的整体质量,信心建立在哪?信心要建立在我们对整体质量的管控上。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个别问题要看个别问题的性质,是违法犯罪?是整个产品质量低下?还是什么?别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所以政府在加大对个别问题的治理,这里既包括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也包括建立严格的问责制,提高监管水平。我想未来还有第三点,就是不断地提高我们技术水平和技术监管水平。这对于保护全国人民的健康权益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中国经营报社记者:
请教高主任,刚刚您提到我们要对疫苗有信心,我们疾控中心在2018年系列事件当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有哪些?国家方面在加强疫苗管理的立法,我们疾控中心2019年的工作在这方面有怎样的统筹?谢谢。
高福:
关于疫苗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属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有些可能不是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一直坚持,是我们的,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是我们的,要帮助发现问题,帮助大家、协助大家一起按照我们传染病防控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把工作做好。所以中国疾控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比如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期间,基本是随时待命,大家一起商量来处理这件事。
如果说展望未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认识到目前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比如说流感疫苗,它跟其他的疫苗不一样。我们通过疫苗把天花消灭,通过疫苗让乙肝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国由过去的百分之十几的乙肝携带者,现在5岁以下儿童降到了0.3%,这是疫苗的伟大成就。再比如艾滋病还没有疫苗,这就需要科技投入,需要科学家好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科技进步。流感疫苗现在就是这个水平,全球都这样,流感病毒太狡猾了,在我的科普书里也讲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提倡科学,推动疫苗研发。
二是我们专门成立了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组,由我们卫生健康委的副主任亲自当主任,我们疾控中心又成立了技术组,分门别类的对这几年发生疫苗事件进行分析,属于管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组来解决。有些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疾控中心联合生物制品研究院一起来解决。我们疾控中心也一直在努力,争取在刚才讲的这两个层面给大家提供放心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用这样好的疫苗为民众服务。谢谢。
生命时报记者:
请问方来英委员,您刚刚在发言当中提到过去一年去了湘西、恩施、凉山等一些基层的地方,我想结合这段工作实际,您谈谈在您基层调研当中切身的感受是什么?基层最缺的是什么,在接下来健康扶贫重点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应该如何突破?谢谢。
方来英:
到基层,第一是振奋,我们不仅看到卫生的发展,也看到了我们国家基层建设的发展。比如我们到了像十八洞村,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真的是感动人。我们到一些像凉山,我们去凉山,我是没想到预约挂号,包括移动支付,在这些基层医院如火如荼,做得比北京还好,首先是振奋,市民反馈也好。比如国家推的跨省医保支付,我们在基层看到,老大爷拉着我们政协委员说,过去我要来回跑,押多少钱,报销不了是自己垫,垫完之后还要花交通费、花时间,跑回原单位、原省。现在的医保跨省支付改革让人民群众真的有一种获得感。
第二感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刚才我提到的人才问题,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什么是人才,不是都是教授才是人才,基层缺适用性人才。我们许多地区去看,到乡镇卫生院,我们过去的赤脚医生,年龄已经很大了,有的70多岁,还在那儿做工作,后面谁接呢。怎么样培养一支基层人才队伍,是我们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包括刚才谈到,比如健康扶贫,我们完全靠对口支援解决不了本土、本地的需要。当然人才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进行努力,需要在政策制度设计上进行破题。像我们到湘西,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地方,走到哪儿一问,到了乡镇卫生院一问,你哪儿毕业的?跟我说吉大的,吉大是哪儿?是吉林大学吗?他说不是,我们是吉首大学。当地同志讲,你别小看吉首大学,说湖南最有名的三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之后就是我们吉首大学,我们50年代建校,吉首大学办院宗旨很明确,就是解决本地的适用性人才,培养留在本地的医生,你一看医生都在本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人才的饥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教育、需要卫健、财政、发改多部门的努力,制度上破题。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教高院士,请问去年和今年的流感趋势有什么不同?流感的防控政策是不是应该更加积极一些?
高福:
谢谢。首先你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了,流感的防控应该更加积极一点。流感是一个疫苗可预防疾病,但是它又不像天花,刚才讲的天花、乙肝或者脊髓灰质炎,打了疫苗就真管用。但是受目前人类的认知水平局限,刚才讲了,我们的疫苗打了以后,如果压题压对了,也就是说选用什么样的流感病毒毒株去做疫苗,选对了保护率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选不对保护率大概百分之六七十。另外,我们国家整体来讲,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还是比较低的,大概在2%左右。您说的很对,还希望通过你们鼓励大家打疫苗,接种疫苗是很重要的预防流感措施。
第二,今年流感的总体情况要比去年好一些,也就是总体病例比较少。大家看到的报告数据高的原因一是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二是跟我们各个医院的检测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过去认为是普通感冒的,现在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可以诊断出是流感。要积极主动预防流感,这就是我们的措施,鼓励大家要打疫苗。如果感觉自己是流感,首先是隔离自己,不要鼓励得了流感的同志来上班,治疗就是预防,一个人得了传染病,他是一个传染源,赶快让他到医院治疗或者隔离,不要鼓励他来上班,这个传染源到了单位一下子把大家都传染了。所以积极主动策略是我们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谢谢。
环球时报记者:
请问高委员,您刚刚讲话中有提到您今年有一个提案是关于消除狂犬病,我们觉得这非常有意义,想跟您具体请教一下。您觉得这个提案,您提到是给狗打疫苗,不知道这个具体的做法,因为考虑到城市中有一些流浪狗,这种应该怎么全面有效的给狗打上这种可控的疫苗。另外,您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在全国推行我们可能什么时候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狂犬病呢。谢谢。
高福:
我前面已经提到,规范犬只的管理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关键,如果犬的狂犬病没有得到消除和控制,那么人的狂犬病还会发生。所以规范犬只的管理非常重要,而这个管理的关键就在基层。大家知道强基层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推动医改的关键,很多实实在在的可以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往往是来源于基层,所以我们消除狂犬病,实现世卫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狂犬病,最关键的就是强基层,所以我的建议是落实基层政府责任制,城市到社区,农村是到乡、镇、村,把犬只管理和狂犬病防控作为未来他们工作考核的一个指标。也就是说,把某一个乡,某一个村,今年有没有狂犬病,他们的狗是不是都打了疫苗作为考核基层政府的指标之一,这应该是我们的消除狂犬病的工作重点。谢谢。
医药界E药经理人记者:
请问方委员,您刚刚提到有一个议案是关于管理药品的追溯,有一个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底要完成这个体系的建设,后来在正式发布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时候,删除了具体时间。我想问一下关于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困难是在哪儿?怎么能够形成一个充足的动力区别推动责任主体去完成这个信息的建设?谢谢。
方来英:
第一,如果出现药品安全问题,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迅速使有问题的产品和使用者脱离,我们用专业上说叫“召回”,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这东西有事,我们可别吃了。怎么能做到让他别吃,你要追得到。对我们医疗也是,我马上就能够知道,我给哪个患者开过这批药,我的库房有没有这批药。流通环节也一样,零售药店也一样,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覆盖药品全过程的,从生产、流通、使用这一个追溯系统。这个追溯系统第二个好处,对我们比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就可以做到很精准,哪个患者、哪个批次。第三个好处是可以有效提高造假成本,减少假药混入正常的流通体系。如果我们有一个全国的追溯系统,我们通过大数据管理,说某个药厂没做过这个批次,这批次药怎么进入了流通呢,某个药品做这批次做了50万片,结果你一看流通领域有60万片,那就有10万片是假的,对打击假药有好处。第四个好处,对降低物流成本,进而降低人民群众的健康支出有好处,如果我们搞追溯就得搞赋码,如果我们搞赋码,其实我们就是要建这种特殊商品的物联网,建了这种物联网,我们现在到医院都用摆药机,摆药机编码系统自动识别你是做不到的,大家如果都是一套编码,那就很方便。我的建议是,第一国家要建立统一的赋码体系,标准体系要建。第二我们应该明确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实施这个标准应该是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法定责任和法定义务,因为必须保证它的产品健康有效安全,是它的责任,是它的义务,也是它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第三建议国家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比如我们可以搞源代码开放,我们研究怎么让大家投入到物联网建设当中,这对我们医药事业发展很有好处。
至于您提到的文件,我们不是行政官员,我们没有参加到具体的有关文件的起草过程当中,为什么那一段没了,为什么这一段有,这事您可能还要向有关部门了解。但我想,现在是2019年,我们用上个三年时间,我们建一套药品赋码系统,进而建立一套追溯体系,倒不是不可能的。后来我一算,三年是什么概念,三年就是2022年,2022年是什么日子,2021年的时候我们会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把它作为建党100周年、“两个一百年”的一个目标,向人民群众献一份厚礼,保卫人民身体健康,也是很好的一件事。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刚才疾控中心的主任高福老师也说了,流行疾病的到来可能就是一架飞机的抵达,我想问春天已经到了,今年的流行疾病预防有什么具体措施?谢谢。
高福:
卫生健康委非常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春节前后先后召开了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全国疾控中心主任会,可以看出,各级都非常重视。这本身就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保障,就是各级重视。第二是作为流行性疾病,我们每年都要分析重点疾病是什么,今年要重点防控有登革热、流感等。另外还有一些突发新发的传染病,刚才说一架飞机的距离,很有可能这些传染病会传到我们国家。还有艾滋病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我们要去高校,去学校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另外,我们也要按照健康扶贫,脱贫攻坚战重点抓一些地区,比如刚才方委员提到的凉山,我自己去年也去了四次凉山。按照总书记说的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在防控传染病方面今年也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疾病的防控。谢谢!
主持人: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