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共同驱动 工业增加值必定回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6%,比1~2月加快1.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2017年工业增加值的回暖和我国当前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等综合因素相关。经历2016年的调整之后,我国经济整体预期向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下,供求关系有所改善,是工业增加值回暖的重要条件之一。
工业增加值回暖五大因素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工业增加值的回暖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在诸多因素共同驱动下实现的必然。
第一,全产业的向好趋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整体向好,这意味着不仅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回暖,各个产业的数据实际上都有明显的向好趋势。从我国的工业大类来看,数据显示,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工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占87.8%;在统计的59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443种保持同比增长,占74.3%。这说明我国工业整体表现向好、产业增长面扩大。
在其他工业数据方面,例如工业用电量增速回升明显、企业开工意愿增强、用工需求延续回暖态势、出口出现向好态势等,都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是工业增加值回暖的重要动力。
第二,战略产业带来的推动力量。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产业的推动下,我国工业所获得的支撑加强、企业效益恢复性增长。从我国2016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工业当中的高科技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动力。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4%和10.3%,处于领先地位。
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长,也为工业中其他大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拉动了我国传统产业如机械、铁路、船舶等产业的恢复性增长。同时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前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企业前期效益不佳的状况有所改善。
第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倒逼第二产业快速、稳健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17年第一季度GDP的组成情况来看,我国服务业以同比增长7.7%、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的速度,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
我国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工业的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提供的价值整合。在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工业为对象来提供服务,因为服务业本身难以创造出独立的价值,需要基于实际的产品之上。工业制成品的质量、价值越高,意味着为其提供服务的服务业能够在其之上创造出更多的衍生价值,并有助于拉近工业制成品与消费者之间关系、融合并优化工业产品链的发展。
第四,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新动力。经过双创的浪潮驱动后,社会上首批创立的创业型中小微型企业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对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贡献力量。尽管小型企业今年3月份的PMI数据为48.6%,依然低于荣枯线之下,但该数据较2月份上升2.2个百分点,已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从中小微企业整体发展来看,这类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较为稳定,企业创新能力在社会中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同时,在国家对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提供了诸多扶持、创造了多种机会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得到了更多的驱动力量,也为工业发展带了新的动力。
第五,新动力的快速发展。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及各机构调研的结果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行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增长,这种增长也在为我国的工业转型不断奠定基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2017年第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5.1%,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6.4%,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增长51.6%。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的人才兴国战略已经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并将这些科技继续加以实践,应用到了研发新产品、制造新材料、开拓新市场的生产活动当中,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从我国未来的发展动力来看,新动力将在未来成为我国工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就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来看,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快速成长,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在我国各行业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我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作为我国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和制造业的核心内容,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战略中重点突破的领域。尽管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但就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而言,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障碍。因此,我国也通过多种方式齐头并进,有效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进步,令其有能力、有实力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通过注重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进行培养,实现该产业的健康发展。电子信息行业与其他传统行业相对比,存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固定成本高、研制开发投资高、对标准的高度依赖、需要不断完善客户体验等诸多方面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一方面在不断培养该行业相关技术人才,通过人才修补行业前期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另一方面,我国还不断在该行业投入、引导资金,在为行业带来充沛的资金流的同时,满足行业人才的生活所需,提高人才的可支配收入,保证通过人才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转化,以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进步。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各驱动因素齐头并进,短板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我国各产业发展初期,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往往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在此方面不断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创新的能力,以期积极应对世界上科学技术进步,并通过多方力量的扶持推动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成就来看,以华为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赢得了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令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同行们更有信心面对国际市场上的残酷竞争。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在国家对产业发展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彩电、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在电子信息企业中,百强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6家,超过100亿元的有58家,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方面,非话音业务2016年的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42.3%提高至75.0%;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6.4%。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产量占彩电、计算机产量比重均超80%。软件业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16.7%提高到2015年的27.9%,新兴信息服务业态蓬勃发展,行业集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从我国当前的相关政策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越发重要,这意味着该产业需要在重点领域、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或取得实质性成绩,才能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增长,成为工业增加值、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