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新花样与组织玩“躲猫猫”
丙申猴年春节是中央八项规定发布后的第四个年头。尽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压势头不减,但“四风”新变种、新花招不时出现,特别是节日期间的“四风”现象仍屡禁不止,值得警惕。记者梳理采访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违规案件发现,一些干部仍存在顶风作案、心存侥幸等情况,送礼收礼花样翻新,与组织玩起了“躲猫猫”:
除了少数明目张胆顶风送礼的情况,在一些地方,“送礼”穿上“隐身衣”的现象时有发生。南方一名工作十余年的公务员告诉记者,现在有些人请客送礼都“很讲究”,“领导办公室和家里不方便再去了,就约个人少的地方,把东西往车上一放各自离开;吃饭也不去酒店或者人多的地方,找一个私人的地方该吃吃该喝喝。”
“公开送肯定是不行了,但还得送啊,就得想办法避开监控,不让别人发现。”云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级干部说,今年是自己提拔的关键时期,自己正想办法跟手握实权的领导“拉上关系”,“年纪摆在这儿,你不去‘意思’一下,怎么知道领导的‘意思’?”
变味儿的“红包”
逢年过节相互送红包表示祝福本是一种增添喜庆氛围的方式,但在一些地方,赠送的“红包”却变了味儿。记者从昆明市纪委开展的严禁领导干部收送“红包”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共有60名领导干部因违规收送“红包”被查处。其中包括引发广泛关注的安宁市金方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喜材,顶风违纪用公款80.9万元发送“红包”案。
据广东省纪委通报,2015年,广东全省查处违规收受“红包”礼金558人,涉及金额2258.1万元。如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青涉嫌收受贿赂、礼金近2亿元。据纪检部门通报,黄柏青每次外出与社会老板吃饭,一有“红包”递过来,他便以一句“这是妇女的事儿”将收钱的事推给妻子陈某。逢年过节,谁没“进贡”,陈某记得清清楚楚,还打电话邀人来家“做客”,趁机收钱。儿子黄某再以生意合作的名义,替父亲在境外开户洗钱、收钱。
“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在中国,遇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难免要喝上一杯酒。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长期以来形成所谓的“酒文化”,使得酒成了关系好坏、给不给面子的“试金石”。
记者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违规案件中,违反“禁酒令”等工作纪律问题始终排在前列。有的地方喝酒甚至成了干部提拔的“硬指标”和“通行证”,真正埋头干事,不胜酒力、少涉饭局的干部反而吃亏。近期,安徽亳州、湖南岳阳也相继曝出与领导、同事聚餐,喝酒后死亡事件。
在农村,少数损害农民利益的“四风”新花样不容小觑。在少数干部看来,“三农”资金成了一块可以变相吃掉的“唐僧肉”,金额虽不大、数量虽不多,但对党员干部形象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骗取粮食补贴、违规挪用资金、违规出租林地等案例时有发生。如,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台家村原党支部书记刘臣截留粮食直补款和挪用资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裴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裴青君违规出租林地;榆树市闵家镇闵家村一组组长陈洪阁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村民预留地款,几人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等。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键在于层层传导压力,一级压一级,一直压到最基层。对基层存在的不正之风,应抓住‘牛鼻子’开展专项治理,同时应开门听取群众意见,确定整改措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解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表示。
专家指出,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能利用礼尚往来行行贿受贿之实,同时传统节日也要走向节俭,不能让“福利”变成“腐利”。部门权力的利益化,看上去很美,但却是无疑变通地踩了纪律红线。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