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高新区加快打造科技新城

11.09.2015  09:14

    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承接京津产业链后端孵化、中试和创新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科技新城’”的要求,唐山高新区谋划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结合、加快发展”的“点线面”整体推进思路,全力对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科技新城建设。

    一、“”上突破,以重点工作活跃带动全局。在对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找准承接点,确保有备承接、有序承接、有效承接。

    以联东U谷唐山产业园建设为承接点,建设京津产业链后端孵化的加速器。确保总投资56.6亿元的北京联东U谷唐山产业园一期项目近期开工建设,并利用联东集团的招商网络资源,加快对北京产业转移项目的筛选、捕捉、洽谈和推进,力争引进更多的京资企业,特别是引进从孵化器毕业、初具规模的高成长性企业,为他们提供场地和服务,帮助他们快速发展,把联东U谷产业园建成后端孵化的加速器,在高新区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全程孵化服务体系。

    以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为承接点,建设京津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依托由中国科学院和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我国北方地区第一家中科院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移转化机构——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借助科技创新“国家队”的智力资源,加快建设材料化工、机电冶金、生物工程、生态环保、特种经济作物5个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以及电气工程、发酵工程、再制造技术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积极与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对接,承接其成果转化,推进项目合作,着手谋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唐山高新区分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唐山的“中关村”。

    以企业研究中心(院)为承接点,实现中试承接和成果转化。依托唐山开元在京设立的研究中心、建华院士工作站、开诚院士工作站、英莱科技清华实验室等,深化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推进开元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的VPPA焊接设备、建华科技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的高比能新型超级电容器、赛福特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合作的高温高尘环境多组分气体成分在线检测技术、雷浩能源装备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的大循环碎煤气化工艺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化设备、英莱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高反光金属板材焊接智能视觉跟踪传感器等项目的研发,持续不断地将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实现中试向产业化发展转化,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二、“线”上延伸,形成产业集群产生集聚效应。通过三大承接点的突破,带动形成孵化产业集群效应,着力做大做强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战略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

    合作共建中试基地、创业中心和生产基地。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高新区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的洽谈联系,在高新区合作共建分园区、孵化基地、生产基地,搭建京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和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优势,引导京津两地适合在唐山产业化的技术或项目在高新区落地转化,与京津两地实现在资源、空间、产业、技术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使高新区成为唐山与京津科技合作的“桥头堡”。

    搭建京津人才来唐创业平台。落实人才特区建设的相关政策,设立规模为1000万元的人才基金,实施海内外领军人才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紧缺人才引进、技能型人才培育“五大工程”,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各类工程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强化对京津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实现借梯登高、创新发展。

    打造京津特色产业聚集区。树立强烈的产业链意识,以龙头企业牵引产业链,重点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北京恒有源地能冷暖一体化新兴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北京保利协鑫分布式能源项目,力争以两大项目落地形成对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加快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推进航空产业园建设;加快现有机器人产业、焊接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与京津相关产业的项目合作,力争每个产业再培育2至3个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用“领航旗舰”带动“联合舰队”。

    三、“”上开花,打造科技新城。以线带面,通过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着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提升高新区经济的整体水平,打造科技新城。

    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加大培育引进力度,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累计达到380家,以后每年新增100 家以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争2至3年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00家以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每年新增专利400项以上。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聚集创新要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力争到2017年,形成焊接、汽车零部件、机器人3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智能仪表、选煤选矿装备、新材料及新型建材3个收入超8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生物医药、物联网和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热潮。依托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高校科技园、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唐山科技中心、唐山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打通线上线下资源,构筑集研究开发、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联东U谷后端孵化加速器、中科院转化中心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等加快发展,并积极谋划毕业企业产业园建设,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支撑体系产生磁场效应。推进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研发创新服务、技术转移转化、高端人才集聚、企业孵化成长、科技金融支撑五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办法》、《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若干办法》等系列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增加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注重创新文化的塑造,在全区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浓厚氛围。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加快实现全区经济总量倍增,利用2至3年建成千亿园区,打造科技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