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滦县“老爷爷报告团”入校宣讲近十载(图)

03.07.2016  07:36

老爷爷报告团”与学生代表交流。

老爷爷报告团”在宣讲中。

骆宗明(左)宣讲中。

孩子们给老爷爷戴上红领巾。

骆宗明在民俗博物馆内为孩子讲解。

孩子们认真记录。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张辉 文/图

用几个月时间收集、整理本地革命故事,以专题故事的形式向全镇中小学学生进行宣讲,让孩子们铭记历史;为了让孩子们记住乡愁,他们发起建立一座民俗博物馆,被列为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在唐山市滦县滦州镇,活跃着一个由五位老人组成的“老爷爷报告团”,在他们的带领下,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位老同志,他就是滦州镇关工委主任、“老爷爷报告团”的领头人——骆宗明。

1

老爷爷报告团”深受孩子喜爱

近日,记者在滦县滦州镇见到了骆宗明老人。今年76岁的骆宗明和他的两位老伙伴正好来到该镇沈官营小学。“我们想听听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对宣讲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骆宗明说。

在学校的活动室内,受邀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学校老师代表与3位“老爷爷报告团”成员围坐在一起。在骆宗明简短介绍后,大家纷纷讲述着听了宣讲之后的体会和行动。学生代表说,听了宣讲之后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回去会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们则表示,自家孩子在听了宣讲之后懂事了很多。

当天下午,在沈官营小学操场上,“老爷爷报告团”再次向孩子们宣讲,学生们热情地为三位老爷爷戴上红领巾。宣讲开始,老爷爷们讲得动情,孩子们听得认真。很多孩子还带着笔和本,认真地做着笔记。

2

不舍珍贵资料,组团宣讲

材料都太好了,不宣讲出去太可惜。”提起宣讲团的成立,骆宗明感叹着说。

骆宗明年轻时从事教育工作15年,在学校任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共青团支部书记,积极致力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工作,后来任滦州镇党委书记时期,曾在本乡中学宣讲抗日英雄李恩良的故事并为其树碑立传。退休后,他又积极参与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来。

2006年,骆宗明与另一位老同志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行程1100公里,走遍全镇91个村,采访了451名75岁以上的老人,召开座谈会120余次,把全镇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汇总,给经历日寇屠杀的幸存者——顾家庄的张泽等人拍照,真实并及时地留下了日本鬼子的侵华罪证,适时地挖掘了隐藏在民间、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在十几万字的调查材料中,他们经整理,编辑出8个专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教材。为了让这些材料不被湮没,从2007年起,骆宗明和其他4名老人组成了宣讲团,将这些历史讲给孩子们听。

3

不走的“老爷爷报告团

从2007年开始,骆宗明带领“老爷爷报告团”连续对滦州镇14个学校的中小学生、100多个教学班、4000名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孝亲敬老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感恩教育。

老爷爷报告团”宣讲并不是简单说教,他们深入挖掘出本土爱乡、爱国的素材,做学生愿意听、易接受、又真实的宣讲。同时,骆宗明在宣讲中也逐步感到,孩子们的思想紧跟时代大潮在变,老同志的宣讲内容也应随形势发展而逐年变化。因此,每年他都根据国家大事、国际国内形势和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活动来确定宣讲主题。

我们每次都把宣讲的内容用摄像机录下来,然后制作成光盘,送给学校。”骆宗明说,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让学校留档,也方便学校继续进行相关教育,“因此,有人叫我们不走的‘老爷爷报告团’。

4

办民俗展馆,留住乡愁

在大家眼中,骆宗明另一件“伟绩”就是发起创办了民俗博物馆。在这座民俗博物馆里,不仅有生产生活用品,还有各个时期的钱币、证书,远到几百年前,近到40年前。院子从外面看不大,里面陈列却满满当当,都是有本土特色的陈列品。

从2015年6月开始,骆宗明带领老同志下乡入村搜集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民俗古物。到当年9月底,他们共收集物品3980余件,大小分类560余种。滦州镇委在花果庄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大厅和一个小院。骆宗明和老同志们不顾连日辛苦,马上开始布展,室内室外共布置出大小25个展厅。当年9月13日,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

如今,每次向青少年介绍展品,骆宗明都会说:“这不仅是我们老一辈人的乡愁,也是你们年轻一代的乡愁。希望你们不仅要记住,也要把它留住。”2015年底,滦县关工委正式将民俗博物馆列为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

由于十几年如一日地无私奉献、倾情付出,骆宗明先后荣获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校外辅导员、十佳老年志愿者,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骆宗明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个人;2014年,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