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0周年 河北村民祭扫抗日“英魂墓”
中新社保定7月7日电 题:“七七事变”80周年 河北村民祭扫抗日“英魂墓”
中新社记者 吕子豪
今年是“七七事变”80周年。在河北阜平县夏庄乡,7月6日早上,65岁的赵玉山匆匆扒拉了几口早饭,端起脸盆接上清水,扯块毛巾,来到自家院门外的“英魂墓”前。他沾湿毛巾,先把墓地门口挂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07工厂员工教育基地”、“郊山咀中心小学德育教育基地”两块牌匾用力擦干净。
1937年的7月7日,日军在京郊卢沟桥悍然攻击中国军队,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燕赵大地作为战场和敌后根据地,遍布着许多抗日英烈墓。
赵玉山现为中共河北省阜平县夏庄乡菜池村党支部书记。位处太行深山的菜池村有20个自然村,全村700余户、2000多口人,人均半亩多地,村民主要靠种玉米、小麦、土豆及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是典型的贫困村。1981年,赵玉山举家搬到了菜池村所属赤瓦屋自然村“英魂墓”的旁边,开始为抗战烈士们守墓。
根据墓墙上《柏崖惨案纪实》的记述,1943年秋,日寇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时任第三支队队长的军区锄奸部部长余光文带领后勤人员,机要科科长张立(余光文的妻子)带着孩子,随第三支队由平山县秘密转移到夏庄乡柏崖村。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部队抵达柏崖村时,战士们已筋疲力尽。虽安排了警戒,部队仍被敌人包围,虽经激战突围,终寡不敌众,四十多人壮烈牺牲,只有小部分人突出重围。
由于叛徒出卖,张立和她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落入敌手。敌人对她威逼利诱,要她供出党组织和八路军的情况,张立始终缄口不语。敌人恼羞成怒,残忍杀害了她与孩子。
赵玉山一一擦拭48块烈士墓碑,然后为墓地锄草,嘴里念叨着:“纪念日要到了,给你们把家打扫干净。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老百姓也过上好日子了,你们安息吧!”墓地里,经过赵玉山一米米丈量好间距栽下的48棵柏树,青翠挺拔。他说,一棵柏树就代表着一个烈士英灵。
“1943年12月9日的那场惨案被杀害的不止这48人,死者应该在100名以上。”赵玉山说,惨案发生后,陆续有部分烈士遗体被家人领走,有48名烈士被就地安葬在柏崖村,另有一部分安葬在了阜平县烈士陵园。因最初的烈士墓地位于山上,道路崎岖,不方便学生们祭扫,上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将48位烈士的遗骨迁到了现在的赤瓦屋自然村,垒起了青砖围墙,还对墓地进行了3次修缮。
墓地中,一块碑刻为“魏烈士之墓”,许多碑刻为“抗战烈士之墓”。赵玉山称,在此安葬的48位烈士中,有22位有名有姓,有22位无名无姓,另有4位有姓无名。
据资料记载,在这次惨案中,当时的晋察冀画报社中有9人牺牲,4人受伤。至今,受伤者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上万张珍贵底片仍珍藏在解放军画报社。
“30多年来,心里一直延续着上小学时祭扫烈士幕的那种敬畏感,一次次受着心灵上的熏陶和洗涤。他们都是亲人,离他们的墓地越近,感觉越亲切。每当看到这些烈士的墓碑,就想到如今平静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到他们的牺牲价值所在。”
赵玉山说,妻子和一双儿女也常来墓地帮助锄草,擦拭墓碑,一家人默默地用行动支持自己,毫无怨言。已经上高中的外孙女,常和学校的同学们提及烈士们的事迹,每逢节假日,还带同学们来墓地祭拜。前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07工厂的领导和职工代表专程来墓地祭奠英灵,追思先驱,并给当地郊山咀中心小学捐了2万元人民币。
说到村民的脱贫和致富,赵玉山说,周边秀美的太行风光、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年底将要开通的穿村而过的207国道至夏庄乡的公路,已吸引来保定的公司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到时候,村民们在村边就能把山里的土特产卖出去,还可以经营农家乐致富。村里进行了土地流转,“公司+农户”发展林果种植,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村民还可以到果园打工,男劳力每人每天70元,妇女每人每天50元。“2018年,全村就能整体脱贫了。”
阜平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也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及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所在地,被誉“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