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自己当成村里一员 ——秦皇岛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帮扶记事
□记者 张宝林
“穿布鞋爬山路,与咱百姓同吃住,走田间坐地头,一心扶贫细筹谋。”青龙满族自治县鲇鱼洞沟村老教师温秀国编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对秦皇岛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扎根深山勇担当的认可。
“他们把自己当成村里一员”,乡亲们纷纷夸赞。一年多来,工作组组织修建了23公里长的田间作业路;协调果树树苗3.2万株、有机肥30吨;争取资金近70万元,对80户贫困户危房进行集中维修改造;组织修复汛期所有水毁道路、桥梁和护庄护田坝;新增路灯175盏,全村道路亮化实现了全覆盖;配备专业设备,组建村级森林扑火队;建设山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系统;争取价值10万元的“母亲邮包”公益项目;将全村所有白内障患者纳入惠民医疗,实施免费手术。
“青龙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未形成地方特色品种,主要是技术、管理跟不上。非常可惜。”省农科院昌黎果研所专家现场把脉给工作组更大信心:做大做强,改良满山坡果树的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变低质低效为高质高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工作组立即行动,组织采取优质苹果、板栗间种一年生中草药莲子草和杂粮的模式,打造376亩的“果药间作示范区”,果树和中草药种植分别覆盖贫困户98户和112户。其中莲子草种植当年已见效,平均每户增收1200元。
在鲇鱼洞沟村村头,屹立着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豆制品加工厂,厂房虽不算大,却是村里第一家工厂。为建这个厂,工作组费尽了周折。一边是山泉水和优质黄豆做出的独一无二、远近闻名的青龙老豆腐,一边是穷怕了的山里人。在遭到一些人拒绝后,工作组找到了温海军、温学申、温海民三个村民,从成本到利润,从背井离乡打工到本地创业致富,工作组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带他们多次到外地考察,最终三人答应联营建厂。工作组全力帮忙跑办,从各项手续到设备购买,从技术学习到推广找市场,马不停蹄整整跑了三个半月,成功与20余家大型食堂、超市、饭店达成销售意向,加工厂于2016年9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就按现在的产量,豆制品加工厂不仅可以带动10多个劳动力就业,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大面积种植黄豆,在加工厂降本增效的同时带动全村种植结构调整。”
驻村后,鲇鱼洞沟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李刚和工作组队员一起,为村里注册了“鲇鱼洞”品牌,开发林果、豆制品、小米、柴鸡蛋等系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进行精细化包装,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个项目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户,2016年销售苹果7500箱、豆制品1450箱,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平均每户增收520元。同时,还为村集体带来现金收入和固定资产近2万元。
“工作组不但给我们办了一系列实事、解决了很多难事,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永不走的帮扶队!”村委会主任谢新东说。
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谋划提出了: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旅游兴村、文化塑村“四村并进”的全村发展建设主体战略;基础设施战线、特色产业战线、集体经济战线“三线”强村,林果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绿色食药品加工业“五业”富民的扶贫脱贫基本路径;“内力+外力”“集体+个人”“企业家+科学家”“自然资源+市场资源”“四轮驱动”脱贫攻坚的保障措施总体思路。
2016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2户、620人中有139户、431人实现脱贫。工作组被评为全省精准脱贫先进驻村工作组,李刚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年来最可喜的变化莫过于村民由‘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最强劲的动力莫过于‘干群同心、其利断金’的拼搏精神;最欣慰的成就感莫过于群众给予的信任眼神和憨厚笑容!我感觉方向更明确了,地气接得更足了,群众工作方法初步掌握了。”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