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江:“穷央企”为何仍能“富招待”?
国资委巡视组近期分别向中国南车、中丝集团、中储棉总公司、中国化工、中盐公司和诚通集团等6家中央企业反馈巡视意见,指出了一些主要问题。对于“有的企 业办公场所比较豪华”,另一央企的内部员工向本报表示,他们“一个人一间办公室,还配卧室,有时候感到非常寂静”。以中盐公司为例,截至2013年9月 底,中盐公司当年的合并营业总收入达到204.07亿元,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亏损,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28亿元。 2011年,中盐管理费用提高到23.27亿元,业务招待费也增加到8703万元。即便到了2012年前三季度,招待费依然高达6437万元之多。在 2013年前三季度的报表里,16.61亿元的管理费用一栏中,中盐未再提供招待费用具体数字,仅列出3232.09万元的研发费用。(《第一财经日报》 6月5日)
有道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央企既然属于企业范畴,且身处市场大潮之中,人家自己挣来的钱,究竟怎么花,要说有权自己说了算,市场自然会对企 业花钱方式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在这方面,央企要说也不例外。既然如此,对于央企的办公场所以及接待费用,似乎也没必要如同三公消费那般较真。
不过,假如说私营企业赚了钱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话(何况这种情况其实相当鲜见),央企却并不能因“财大”便“气粗”。即便央企的确赚取了巨额利润,但 无论是从央企利润的政策性来源,还是从对央企真正出资人或股东负责的角度出发,央企利润显然没有理由被央企随意支配,央企利润究竟该怎么花,央企出资人及 股东的授权,显然是必要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国资委对央企派出巡视组,绝非行政干预市场,而是在履行出资人的基本责任。
应当承认,央企的正常经营,当然需要有办公场所,必要的管理费用及开支,也无可非议。然而,当央企的办公室,不仅可以办公,甚至连卧室都配备齐了,宛若豪 华套房的央企办公场所,究竟是出于经营的必要,还是把央企资源用于个人享乐,答案不言而喻;尤为不合常理的则是,年亏损数亿元的央企,竟然管理费和招待费 居高不下,达数千万元之巨,尽管在中央加强接待监管之后,央企年报中的接待费用大多销声匿迹,但却并不意味着接待费取消或减少,而更多不过是通过财务手段 隐身匿名于其他项下罢了。那么,亏损的央企为何仍能“富招待”,无疑更加令人匪夷所思,而其背后所暴露的央企财务手段的“高明”,则更是令人担忧。
不难设想,对于央企的“享乐”,以及花钱上的“大手大脚”,国资委加大对央企的巡视力度,当然不无必要,也是必要的紧箍。这一点,从央企感受到的巡视压 力,以及一些央企领导尽量保持低调,的确不难看出其效果。但是,对于央企财务开支的约束,巡视制度固然应当常态化,但仅仅有了自上而下的巡视机制,恐怕还 并不足够。
事实上,之所以中央禁令之下,亏损央企的“豪楼”与“富接待”仍然能我行我素,与其说是顶风作案,毋宁说更需反思央企财务及利润监管上的制度缺位。当央企 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却无需承担社会责任,以回馈社会,甚至连向出资人上缴红利的义务也常常被忽略或减免。至于对央企财务的日常性外部监管及其透明度, 更是难言到位,亏损央企“富招待”的背后,央企管理费是否成为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更是亟待追问。于是,监管漏洞难免,出资人难以真正意义上归 位,亏损“穷央企”却上演“富招待”的离奇一幕,也就并不意外了。
一言以蔽之,“穷央企”仍能“富办公”、“富招待”,除了巡视机制的常态化之外,其实更需加强央企财务管理透明度与监管规则,并严格央企利润缴存与使用的授权规范,唯此,央企的“财大气粗”才不会总是本性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