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 A股或迎转机
□金 言
经历了4个月长时间的等待,IPO正式重启。
对于此次重启,证监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则上企业实际募集资金不应超出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募集资金需求量,避免过度融资,并强调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主要用于筹集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的要求。监管部门对于包括超募、老股转让等一系列新股发行中的关键问题的态度十分明确。
然而,市场对此次IPO重启还抱有疑虑和担心。市场分析认为,首批新股老股转让明显减少,如果不超募,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将较低,有市场分析上市后遭到资金热捧的概率很大。随着新股发行的闸门再度打开,IPO重启这只“靴子”的落地,是否会打破当前僵局,再次造成市场的恐慌呢?
笔者认为,尽管IPO带来的扩容压力确实会给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投资者更应理性看待新股启动,无须过分恐慌。
在今年1月份IPO重启后不久,监管层因担心股市下跌而再次关闭了一级市场。借鉴上一次IPO重启的经验教训,管理层对新股定价做了制约,这次定价将更合理一些,越合理后期上涨的空间也越大。过去新股发行是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行为,新股上市前几天暴涨,之后就走向了下跌,出现业绩变脸。而以低水平来定价,为以后股价的上涨和业绩的波动带来了空间。
证监会对发行市盈率、超募、老股转让等进行窗口指导,旨在纠正前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平息市场关于大规模老股套现的争议,同时也努力把IPO整体募集资金规模降到最低,防止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虽然此举有悖市场规律,但在当前A股非市场化发行的环境下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投资者,显示了监管层呵护市场的目的和决心。
就在证监会核准10家企业IPO的同一天,央行宣布再次定向降准。政策利好的交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大盘随即在6月10日以上涨1%做出反应。
目前经济层面在发生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微刺激政策在发力。今年管理层两度实行定向降准、信贷政策强调差异化,都有利于流动性的宽松。从效果来看,外贸出口开始出现好转,今年5月我国出口总值为1.2万亿元,由前4个月的下降4.8%转为增长5.4%;PMI连续3个月回升,PPI跌幅收窄,都表明经济在好转中。微刺激的效果是经济面好转和资金面的宽松,对资本市场都是利好。
随着“稳增长”措施不断发力,市场政策环境逐步改善,股市在2000点站稳后,再次上涨的机会将大于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