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涉台关键词:岛内情势多变幻 两岸和平不能换
流光飞逝,又近年终。回首前尘,头绪甚多。就台湾岛内情势与两岸关系来说,本报跟所有关注两岸发展的朋友一样——我们为“习马会”跨越历史时空的握手振奋喜悦,也感动于两岸老兵参加大阅兵时标准的军礼;我们为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正式动工鼓掌,也为卡式台胞证的便捷和人性化点赞;我们对“朱上柱下”的操作动因苦苦思索,也为“红色供应链”与“台湾产业链”是互补双赢的理智高声叫好。
这一年,岛内政局变幻、纷争不断、经济停滞、社会躁动。台湾社会选出的年度汉字是“换”,一字抵千言,不尽之意散发字里行间。但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民意如何思迁,跳脱岛内的固有思维,“九二共识”依旧是台海风平浪静的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依旧是“两岸号”稳驶向前的不二动力。如同国台办发言人所说的那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不能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不能换,两岸追求互利双赢的共同目标不能换,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不能换。
本报特撷取9个关键词,总结两岸一起走过的这一年。
一
“习马会”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分离60多年来两岸关系最重要的一件事。主流舆论认为,“习马会”是水到渠成,让两岸交流更上一层楼,有助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轨道,也为接下来两岸关系的演进定调。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促成隔年举行的“汪辜会谈”。两岸从两会高层会晤,到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再到两岸领导人会面,两岸之间的对话上升至最高层级。
“习马会”顺应了两岸民意。时至如今,两岸不需要再用意识形态对抗,绿营也不要“逢中必反”。台湾陆委会民意调查显示,“习马会”获得了八成以上台湾民众支持。
二
光复70周年
10月25日,“庆祝台湾光复70周年纪念大会”在当年受降之地——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与岛内各界人士等千余人出席大会。每逢“光复节”“七七”、日本宣布投降日等纪念日,台湾民间和当局都有纪念活动。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背景下,今年也不例外。
系列纪念活动规模不大,却仍然被“台独”、媚日等杂音干扰,认为台湾当时是日本殖民地,“抗日有什么好庆祝”,“纪念是破坏台湾族群和谐”云云。连战出席大陆“九三”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活动,更引发部分势力反弹。这些都遭到有识之士的警惕和批评。因为抗战胜利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民族胜利,这是两岸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经验与记忆,不应凸显两岸分歧,更不应制造新的分裂。
三
“朱上柱下”
10月17日下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19次全代会临时会议,表决废止洪秀柱代表该党参选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提名,同时征召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参选。国民党高层表示,选举前半段洪秀柱帮助国民党稳住阵脚,具有很大的贡献,但有些政策与国民党长期主张有落差,无奈民调一直拉不起来,需要有所改变,希望洪秀柱“相忍为党”。
此前,在党内大佬无人应战的情况下,有政坛“小辣椒”之称的“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第一个冲出来,于5月18日完成国民党内初选登记并成为唯一合格候选人。随后顺利通过“防砖条款”,被提名参选。“换柱”会中,朱立伦多次向洪秀柱鞠躬道歉,并表示对手绝不在党内,必须重整队伍,团结一致,重新争取民众的支持,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朱上柱下”这一大动作成效如何,最终将由选举结果来检验。
四
“红色供应链”
今年6月,台湾出口大幅衰退。悲观声中,有人怪台当局推展两岸经贸关系,使得台湾厂商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助长大陆 “红色供应链”崛起,反过来成为台湾最大竞争对手。近来,大陆紫光计划收购台湾半导体封测厂,台湾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赴南京设厂,更使这个词频现报端。
“红色供应链”,是指大陆把原来需要进口的中间产品转为自己生产,将整个供应链建立在大陆。台媒将大陆“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雄心窄化曲解,认为是冲着台湾来的。其实正如同岛内业界所言,“红色供应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台湾应该借此促进产业升级,而不是在中下游打价格战拼杀。此外,在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电力运输等行业可以搭“红色供应链”的便车发展壮大自己。朱立伦说得好,“红色供应链”与“台湾产业链”是可以互补双赢的。
五
卡式台胞证
9月21日起,大陆全面实行卡式台胞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始受理申请,同时停止签发本式台胞证。此前从7月1日起,公安机关就已经取消台胞签注,岛内民众来大陆真正实现了想走就走。一张小小的卡式台胞证,却让台湾政坛闹翻了天,在岛内引发部分政治人物“矮化台湾”“让台湾失去尊严”以及使“个人资料外泄”等荒谬可笑的言论。
有人放言说大陆发放的卡式台胞证含所谓“无线射频辨识(RFID)功能”,能被定位和追踪,经台湾安全单位检测后证实根本没有这回事。用台湾旅行业者的话来说,卡式台胞证和纸本没差异,所谓“统战”、“个资泄露”等疑虑不过是庸人自扰,因为申请数据跟旧版相同,“只是使用起来更方便了。”
六
课纲微调
今年1月底,台教育部门通过了高中语文、社会科课纲调整,新课纲于8月1日开始实施。调整包括改称“中国”为“中国大陆”,“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慰安妇增加了“被迫”的字样。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拨乱反正”,却捅了马蜂窝。在绿营推动下,一些高中学生被推到了抗争第一线,串联发起所谓“反黑箱课纲微调”抗议。自去年3月爆发“太阳花学运”以来,台湾学生日益成为政治运动的马前卒和挡箭牌。
有消息说,课纲微调近日达成了“初步共识”,原有的17个争议点,多数倾向于要改回旧课纲的用法。若果真如此,则不啻“台独史观”又一次在台湾高中历史课本扎稳阵脚。
七
登革热
小小蚊虫传播的疾病今年在南台湾闹翻了天。台湾媒体报道,今年入夏以来全台累计4.25万人确诊罹患登革热,其中以台南市2.27万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1.89万例。死亡已超过200人。
有人揭弊说,登革热疫情大爆发,不是天灾是人祸。以力挺“台独”出位的台南市长赖清德被指难辞其咎,拥有医学文凭却处置不力,民调好感度从69%直线滑落至39%。感受到民意压力的他曾数度公开表达歉意,却依旧难让民众满意。此外,对于想到南台湾旅行的陆客来说,登革热也成了一个不小的拦路虎。
八
婉君
当下台湾最炙手可热的人是谁?如果做个民意调查,“婉君”很可能会拔得头筹。当年琼瑶言情剧的柔弱女主角,今天成了“网军”的代名词,是台湾政客集体膜拜的对象。用“网络营销”一举选上台北市长的柯文哲,是最具代表性的“婉君”新宠。对于为“大选”厮杀正酣的政客们来说,“赢了‘婉君’就赢了选举”已成新共识。
1月24日,新上任的“行政院长”毛治国率领当局112位部会高官接受“婉君”的“开示”,被要求“换脑袋”,从价值观到日常用语都要有网络新思维。有学者指出,“婉君”参与政治自有许多好处,比如舆情传递更快捷,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快决策过程等。社交媒体让更多台湾年轻人参与政治,但是当激情主宰了政治过程,政策就难以避免多变而极端,矫枉过正也会造成过犹不及的状况。
九
“闽水入金”
10月12日,福建向金门地区供水工程在泉州晋江市龙湖镇正式开工。长期缺乏淡水资源的金门地区同胞期盼20年的大陆引水计划,终于实现突破。今年7月20日,两岸业主单位就共同签署了供水合同。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最快有望在2016年底实现试通水。
金门与福建晋江“通水”,被当地形容是“小三通”之后的“小四通”。根据规划,工程设计流量为每日3.4万立方米。输水管道线路总长27.62公里,其中福建方面陆地管道11.68公里,海底管道15.74公里。该工程总投资3.88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陆方取水泵站及陆地管道部分工程投资1.29亿元人民币。(本报记者 任成琦)(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