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后 药店还能活得很滋润吗

29.10.2015  11:17

  取消医保的行政许可审批,并非代表着准入“零门槛”,而是让医保定点药店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本报记者 尹力行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同时空巢老人突破1亿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人。养老、看病成了当代人必须面对的话题。

  而日前,一则“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那么,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否可以在将来,为广大民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呢?

  症结所在

  “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新闻中的张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都要吃药,三天两头老人就得自己去三级甲等医院开药。

  从上午八点半,到接近中午一点钟,近5个小时的时间,67岁的张大爷看病花了5分钟,往返医院近2个小时,交通费88元,其余近3个小时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排队上。

  其实,张大爷患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慢性病,在把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以后,确定下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后,可以制定治疗计划,不需要频繁更改药物,只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血压和血糖的高低,并定期配药或者买药就好了。也就是说 张大爷根本不需要来回2小时坐车,去“遥远”的三甲医院配药,他只需要在附近的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么,张大爷又为何非要去三甲医院不可呢?

  据报道,张大爷所住的北京市双井恭和苑养老院,早在2013年,就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医养结合”的试点养老机构,主要医疗保障就来自于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实,养老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一墙之隔,可是张大爷却仍旧执意要去三甲医院开药,这与社区医院药品的库存不够不无关系。

  据了解,与三甲医院相比,目前北京社区医院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慢性病治疗药品都没有库存,而大部分后期治疗疾病的“二期用药”即使能开出也无法报销。

  在如此背景下,专程去三甲医院开药,让重点医院沦为开药医院也就不难解释了。

  不过,这一问题可能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医药分离

  近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宣布第一批取消的62项事项,7个项目涉及医疗卫生领域。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原则上将与2015年底前纳入取消范围的消息。

  此消息一出,引起业界极大关注。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改革等于是把行政审批制改为行政确认制,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说,是简政放权,而对于整个医药行业、保险行业来说,则是一次新机遇。

  具体而言,此次改革后,首先将会有利于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进行连锁扩张。据粗略估计,目前全国共有药店40多万家,医保定点药店超过20万家。有业内人士表示,审批放开后,这一数量有望翻翻。

  过去的市场上,有许多中小药店和医疗机构,由于依赖医保定点资格,虽然综合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而且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但依然能活得很滋润。而很多想要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医疗机构却迟迟拿不到通行证。

  以医保定点药店的审批制度为例,药店能不能进入医保定点药店,是其营业额的保证。但是,药店如何成为医保定点,各地在审批时间、审批数量、间距限制、准入资格审查等方面标准不一,这让众多企业无所适从。

  此前就有人大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规定完全没有必要。”比如很多地方规定,一家药店获批医保定点后,附近100米-300米范围内不再审批其他药店。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一点也不便利。

  此外,此次简政放权之后,除了对大型民营医院和药店连锁企业是重大利好外,放开审批也能让更多的参与者进来,加剧市场的良性竞。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药店,只能靠自身能力吸引到客户,这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也是喜讯。

  因为取消医保的行政许可审批,并非代表着准入“零门槛”,而是让医保定点药店、定点医疗机构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而足够的“库存”,良好的管理服务,优良的医疗队伍也将成为未来 “医保定点”成败的关键。

  今后,张大爷的“5小时”路程,将可能被“5步路”替代。

  另外,以医保定点资质的放开为契机,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将变的更为便利,同时有利于相关健康管理和药品福利管理等产业的创新,而商业保险公司也将成为潜在的利好对象,也为之后广泛地让商业保险机构监管社会医疗保险提供了契机,也为逐步实现“医药分离”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