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病毒性肝炎在我省发病最高

16.02.2017  10:03

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居前三位,专家谈预防

2016年,哪种传染病在全省发病较高?省卫计委昨天公布2016年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病前五位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猩红热。日常生活中,人们究竟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晚报记者请省市疾控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报首席记者 王凤伟

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

梅毒

痢疾

猩红热

2016年乙类传染病居前五位的病种

手足口病

其它感染性

腹泻病

流感

流行性

腮腺炎

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

2016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由高到低排序

黑热病

包虫病

风疹

斑疹伤寒

制表/赵铮

权威发布

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最高

2016年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2016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39种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未收到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丙类传染病9种。

该年度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0798例,与去年相比下降4.20%;报告死亡总数为20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3.27%。有死亡病例报告病种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疟疾、麻疹、出血热、淋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梅毒。

2016年度,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149984例,与去年相比上升5.26%;报告死亡7例。报告发病数由高到低排序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斑疹伤寒、黑热病(输入性病例)和包虫病。有死亡病例报告病种为: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

上个月病毒性肝炎居乙类传染病榜首

河北省卫计委昨天同时发布今年1月份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病毒性肝炎位居乙类传染病榜首。

2017年1月1日零时至1月31日24时,39种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未收到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丙类传染病8种。

1月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580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82%;报告死亡总数为1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43%。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18%。有死亡病例报告病种为:艾滋病、肺结核、疟疾和病毒性肝炎。

同时,1月共报告丙类传染病844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18%;本期无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由高到低排序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斑疹伤寒和黑热病。

乙类前五种传染病这样防

●病毒性肝炎:及时接种疫苗,有病早治疗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甲肝疫苗已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国推广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生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须指出的是,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结核病: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结核病高发人群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入城市谋业的流动人口或移民、来自结核病高发地区和国家的外籍求职者;儿童及青少年中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者;结核病暴发流行的集体或人群;糖尿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矽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等。

预防肺结核应做到以下几方面: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早期发现传染源,及时治疗,减少传染性;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或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几率;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尽量避免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的接触,预防感染;密切接触者中有可疑症状者及时推荐去定点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

●梅毒:杜绝不正当或不洁性行为

预防梅毒最好的方法是杜绝不正当或不洁的性关系和性行为,这也属于一项梅毒常见的预防措施。生活中洁身自好,保持固定的性伴侣,并且最好使用安全套。若不幸有了梅毒接触史,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梅毒的血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尽早治疗。需特别提醒的是,一旦发现性伴侣有疑似梅毒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坚持夫妻同治。

●痢疾:饭前便后洗手,不要暴饮暴食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患者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小儿慢性痢疾多具潜隐性、非典型性和迁延性,不易被发现,故易在小儿群体中流行。

受寒、疲劳、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肠菌群失调等因素皆可降低对本病的抵抗力。为了预防痢疾,建议人们做到以下四点: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营养均衡,不偏食,保证充足睡眠;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

●猩红热: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儿童易得该病,家长应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动,不让孩子长期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同时,应合理安排孩子饮食,为孩子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猩红热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多处,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炎患儿及带菌者,应给予隔离治疗。若孩子曾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

这两种丙类传染病这样防

●手足口病:讲究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3岁以下婴幼儿是易感人群。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预防措施: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感:少去公共场所,多运动,加强营养

流感潜伏期短则数小时,最长不超过四天。老人、小儿及慢性疾病者感染后病情会加重,出现肺炎型流感或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

预防措施: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并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还要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勤洗手,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可用食醋熏蒸消毒。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