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等有关情况专题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6年10月19日
地 点: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嘉 宾:王 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司长
段成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
杨如年 江苏省无锡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专题发布会。我刚才请教一下王司长,《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今年已经是第七本,很荣幸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以来的每一场流动人口报告发布会都是我替王谦司长主持的。
从报告当中我们也看出来我国的人口发展确实是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气象,其实它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情况。今天我们请王司长再一次来到我们的发布厅来介绍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的有关情况。
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江苏省无锡市卫生计生委杨如年副主任。
首先请王司长做介绍,接下来再请发布台上的各位嘉宾回答记者们有关流动人口的问题。
王谦:
谢谢宋司长,各位媒体朋友一年一度我们又见面了,上午好。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向大家介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同时也向大家介绍相关的工作,特别感谢大家对流动人口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自2010年起,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组织专家进行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政策研究,连续7年发布年度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基于近年来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中长期的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基于2015年我委组织开展的流出地卫生计生服务、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对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流动老人健康服务进行了分析。《报告》包括主报告及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流动老人健康服务5个专题。
主报告重点分析了未来5-15年人口流动迁移态势及相关影响,认为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波动性增强;东南沿海仍是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例将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新生代和40岁以上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专题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最新变动趋势,并对19个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边境地区人口流动特征、流动人口就业和收入状况进行了分析。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专题利用流出地卫生计生服务专题调查数据,对河北、辽宁、吉林等10个省份人口流出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东北三省、豫冀皖三省的情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专题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重点关注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发展状况。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专题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分析了我国流动老人的人口特征、生活及养老状况,并对海南、河北两省流动老人状况进行了重点分析。
因为《发展报告2016》已经发布,并且我们对书中重要的观点做了摘录,并绘制了图表,连同我司今年摄制的人口流动 健康同行的公益广告,一并刻盘给了大家,《发展报告2016》内容我不再赘述。
下面我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16年度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进展情况。2016年,按照我委的工作部署,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抓手,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我委制定印发了《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2016-2020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活动方案》,10月底将在北京启动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活动。各地为流动人口量身定制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将健康知识送进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工地、市场、社区等重点场所,不仅提高了流动人口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提升了对卫生计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二是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围绕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需要,调整完善国家流动人口系统信息交换内容,修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为做好流动人口生育登记等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在上海、湖南、湖北、福建、四川5省市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信息共享试点,促进流动人口相关服务衔接。建立全国流动人口婚育信息管理、查询、共享平台,截至目前各地查询量达到1100多万人次。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和政策研究。围绕全委工作中心,我们继续在全国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今年调查样本量达17万,并且开展了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专题调查。各省不断深化数据开发利用,20多个省(市)编印了本省(市)的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不断深化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研究,在22个城市开展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联合北京大学举办第三届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
四是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及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关爱活动。除了我们近年来一直开展的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我委加强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在12个省的27个县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传播营养、安全防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的要求,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化调查研究,更好地把握流动人口需求;进一步完善机制、丰富手段,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
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今天有两位我们的同事和我们多年合作的老师,段成荣教授和无锡市卫生计生委的杨主任,他们对于我们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研究,讲得相信会比我更精彩。所以大家有问题可以提给我,也可以提给我的两位朋友和同事。谢谢。
主持人:
像王司长所说我们有哪些方面关注的问题可以向台上的嘉宾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王司长一个问题,近年来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刚刚王司长介绍2015年国家卫计委进行了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有哪些主要的发现?谢谢。
王谦:
流动老人我们把它设立为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去年专门组织了专题调查,主要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我们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壮年独立的流出来,然后接着是夫妻俩流出,然后是赶紧把孩子接过来,再往后就是整个家要搬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我们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到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老人的数量就是在不断地增加,这首先是大的趋势。
第二,我们之所以现在关注留守老人的群体,在于留守老人的需求,他的卫生服务、身体健康的需求和特点。关于留守老人的特点,不同于整体的流动人口,比如就业等,在我们整个研究中发现,留守老人的流动、迁移的由头跟我们的总人口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留守老人流动的原因是为了照料晚辈,他们到城市来给他们的孩子看孩子,照料他们的后一代占的比例很大,达到43%。还有是为了与子女团聚,随着岁数大了要团聚,这占了四分之一。
另外有一些老人到了城里还是为了工作,大概是这样的特点和青壮年不一样。现在的流动老人总体的年龄在老人里面是比较年轻的,因此他们总体的健康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他们自认为身体不健康的只有9.3%。我们同时注意到,流动老人确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也不低,有22%。因此,下一步流动老人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需求会增加。再有是流动老人在城市居住会更加稳定,他们会长期居住下来。因此整体来说,我们在制定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时候,要愈发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封面新闻记者:
《报告》中说到我国的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将继续增加,这方面能不能进一步说明一下?谢谢。
王谦:
人口流动迁移规模继续增加恐怕是一个大的趋势。总体来说,人口流动应当是我们国家人口发展在新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如果回顾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50年代、60年代关注着死亡率的下降,进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整个社会关注的是生育率的下降,我在这里要说,进入新世纪,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需要关注的点就是人口迁移流动。为什么会关注到迁移流动,是因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流动迁移的总量会继续增加。不过我想这方面段教授说得会更专业,更详细一点。
段成荣:
首先很高兴参加这个发布会。我们《报告》里说迁移流动人口的增加,既包括通常意义说的流动人口,也包括人走户口也跟着一起走的人,这部分叫迁移人口。因为这两拨人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工作地或者居住地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的生活状态,包括遇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说要判断人口流动的态势,要把这两方面放在一起。从这个意义来讲,未来我们国家流动迁移人口将继续增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迁移人口来讲,它会继续增加。到现在为止整体来讲,我们每年带户口迁移的人大概2500万到2700万左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户口迁移的人会逐渐多起来,这是现代化本身的一个过程,也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证明。
与此同时,从流动人口自身来讲,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还会继续保持大规模的存在,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现有的2.5亿左右的流动人口,依据他们生存发展的状况,依据他们的意愿,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还会继续在当前的流入地或者大的流入地体系里继续停留下来,留在这个城市里。
第二,我们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十来年的流动人口每年的增量主要是来自从农村进城的这些人,农村进城的人具体讲主要是年轻人,离开各级学校的年轻人,初中毕业了,高中毕业了,不再继续升学,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很快会加入到流动的队伍当中来。这是过去这些年动态监测以及别的一些调查都反复证明和看到的一个现象。现在农村还有很多年轻人每年会离开学校,他们会继续加入进来。
第三,最近这些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很多一个来源是从小城镇,从小城市、中等城市甚至中西部的一些大城市到我们东部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来流动,这些流动人口我们叫做从城市到城市的简称“城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在逐渐增加,我们看到这部分人口在整个2亿多流动人口当中所占的份额,从原来不到10%,现在已经到30%,甚至更高的比例。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继续增加。
第四,刚才提到我们在新型城镇化的安排当中,未来几年会有1亿左右的人进城落户,按照目前落户的整体安排,主要的去向是中小城市,以目前的发展格局来讲,我们现在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发展的机会相对可能还不是那么充足,还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我们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些人落户之后可能会以新的形式,以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方式来参与流动。
第五,根据最近几年的动态监测和其他来源的数据看到,在前面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30多年的时间里,参与流动的程度相对滞后的一些群体,比如说少数民族人口,前面若干年可能流动性相对要弱一些,但是在最近几年以来,他们已经明显开始加速,另外现在接受高素质教育程度的人参与流动的程度也不断加强。把这些因素概括在一起,我们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流动迁移人口在未来一段时期还会保持增长的势头。谢谢。
新华社商政报记者:
请问段教授,咱们得出来了一个总结性的特点,基于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示东南沿海是跨省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中西部特大城市主要承接了省内流动人口。想问一下这是基于怎样的一种分析结果,有没有一种判断,比如说这样一个特点会长期的持续下去还是会持续多长时间?比如说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之后会发生某一种转变吗?请您分析一下。
段成荣:
结论是怎么来的,我们依据之前的人口普查来分析流动人口从家乡出来之后到哪儿去,一句话,把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整体百分之百,看看他们到沿海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各占多少比例。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到上一次的普查,总的结论是流动人口出来之后他们往沿海城市甚至更准确地讲往沿海的大城市集中,我们概括叫做集中甚至集化的趋势。这个趋势在过去40年基本上是很稳定、很持续的,当然我们现在有一系列的均衡地区发展的战略,比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随着这些战略的深入实施,流动人口向中西部分散应该会逐渐展现出来。
目前来看中西部一部分城市群,一部分城市比如说像成渝、武汉,接受的流动人口的规模比例也在逐渐提升。整体来讲,向东部和东部城市集中的趋势,从今天来看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我们说东部地区东部的城市还要继续做好迎接流动人口,包括解决流动人口相关的问题,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中西部城市要做好准备,迎接更多的流动人口的到来。
王谦:
这里面有两个数据的特征,东部地区接受比例最大的是跨省的流动人口,既然跨省流动,更多的向东部集中,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主要接受的是省内的流动人口,换句话说很少有东部地区的人跨省流向西部。
澎湃新闻记者:
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和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卫生健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有什么具体的工作?
王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是由民政部牵头在做,我委作为部际联席会议成员之一,不断印发文件,部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关爱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既包括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护,也包括指导各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强制报告、医疗救治、评估帮扶等工作。如我刚才介绍的,今年针对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在12个省的27个县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传播营养、安全防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监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段成荣:
刚才提的亲情缺失问题,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孩子与父母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造成的,国家在这方面也有很明确的安排。国务院今年2月出台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总的方针是减少直至消除留守儿童,具体的安排是说流入地城市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跟随父母进城,跟父母在一起。另外,通过更好的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更好的让家庭承担责任,让一部分人能够返乡创业就业,使他们能够和老家的留守孩子在一起。像王司长讲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推进有关工作。
主持人:
杨主任,咱们无锡是流入人口很多的城市,你们面临的可能是流入的儿童,从大的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均等化方面,无锡做了哪些工作?
杨如年:
我来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无锡是因为地处长三角的几何中心,也是全国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流入地之一,我们无锡流动人口大概300万左右,占到总人口的40%。刚才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将还会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区域,这跟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度有关,跟我们国家大的战略有关。因为人口功能区的划分,我们长三角是人口密集区,这些地区也正在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包括我们无锡市现在又特别强调产业强市,注重发展实体经济,这些都离不开流动人口到这个地方来创业、就业发展,就刚才提的这个问题我也补充做一个小小的回答,因为我们属于这个区域。
对于流动人口包括心理健康在内,包括我们主持人提到的整个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方面,跟我们健康中国建设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没有流动人口的健康,我们也很难说全面小康的充分实现。所以相对来说流动人口又是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尤其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重点难点对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40个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联系城市,我们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我们的实际,把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作为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增强地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健康城市,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工作来抓。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有关各方共同推进。均等化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它实际上是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后,无锡市的人口计生委原来曾经搞大人口的综合协调,现在卫生计生委仍然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主要参与部门,我们积极作为,主动协调有关各方面共同推进流动人口的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与市综治办等部门共同制定下发了国家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我们委里内部也要把原来卫生和计生的力量统筹协调起来,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处室的职责,健全了工作协调机制,加大了工作的考评力度,保障均等化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在目标管理上,我们将推进流动人口的健康,促进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的必选题,并且坚持年中跟踪督导、年底全面考核。在法制建设上,市人大常委会利用我们无锡市享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限的优势,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地级市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这个条例规定了各相关部门提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使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法可依。在经费投入上,我们多年以常住人口为口径编制预算,2016年流动人口的人均公共卫生经费达到53元,与户籍人口同城待遇,确保各项服务落到实处。目前我们涉及到流动人口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要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超过70%,流动儿童的免费预防接种超过98%。
三是着力打造服务平台。为了推动我们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资源下沉和有效整合,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我们分期分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平台,设置免费挂号、技术服务、政策宣传、证件办理、信息管理、监督评估等项目,实现了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地点的有机融合。平台建立以后,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计生信息员网络健全、熟悉社情的优势,及时动态采集掌握管理流动人口信息,主动引导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力量强的优势,集中为流动人口提供综合性的专业服务,使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集约化、集聚化的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我们全市已经建立了20多个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平台,明年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这样就更方便流动人口就近就便享受各项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有关刚才提到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我曾经在教育部门工作了十多年,现在卫生计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紧密协作,我们的学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师的制度,流入到这个城市的儿童,由于他们在文化认同、家庭背景、历史经历等方面和当地的孩子不同,可能会有少数存在着心理方面指导服务的需要,实际上教育部门都是通过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有针对性的服务。教育部门在培养心理咨询的师资力量方面和我们卫生计生部门紧密结合,我们也是充分发挥精神卫生的机构与教育部门在培训队伍力量方面的优势,共同承担帮助纠正社区和学校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流入儿童,其实这个工作不仅止于流动人口儿童,而且将扩大到整个流动人口。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专家的补充。下面继续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怎样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谢谢。
王谦:
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是“十三五”时期我委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据我的了解,目前健康档案建档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还是建档案的意识,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基层在服务的时候,我可以给你打针,可以给你做好服务,但是在你这里建档案还是有他的重视不够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刚才您提到的我们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不够,所谓不够就是建档案如果不能够用起来的话就变成死档,我们发现有些建的档案人一走,档案还在那儿。所以,我们现在确实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档案活起来。如果档案活起来的话,已经建的档案不会说不断重复建档案。前不久,我去四川调研,成都在建筑工地给建的档案封面上就明确标了一行,这个档案要随着你带走。所以,这项工作我们会加大力度往前推,除了刚才说的技术手段,更多的还要加强档案的应用意识。
腾讯记者:
请问王司长或者段教授来回答,在今年的报告当中发现有哪些新的流动人口的趋势,尤其是跟前几年来比较的话有哪些最新的特点,当然我是来自互联网公司,可能我比较关注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特点可以给我们介绍。谢谢。
段成荣:
随着人口转变的完成,人口转变讲的是从传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今天我们说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这个过程的转变,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把它叫做人口转变的完成。随着我们整个人口转变的完成,国家的人口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口的城镇化等等,甚至包括更大层面上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劳动力人口的角度来讲,人口迁移、人口流动都是越来越重要的,甚至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核心因素。围绕这样一个关键核心的因素来进行调查,来开展研究非常重要,国家卫计委据我所知从2009年、2010年开始一直搞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一直组织相关的力量开展研究,连续出白皮书,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流动人口的状况,包括变化趋势,包括我们更好的来把握他们面临的和存在的问题挑战,也可以更好的来帮助国家,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个领域来制定规划,来进行决策等等,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这些调查也给我们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也借这个机会,我个人感谢相关部门,特别是国家卫计委长期以来开展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也把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料提供出来,大家一起来开发利用。从这些年的研究当中发现,最近几年来,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在流动人口在城市里居住的时间上,我们觉得明显有一个稳定化的过程。流动人口在城市里面定居的意愿越来越增强。他们定居的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定居的时间也越来越延长,我们把这部分人叫做流动人口,但实际上他们是不流动的。这样一个稳定化的特点,这样一个不流动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方方面面,在各个层级上,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和坚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流动人口要入规划,农业转移人口要市民化,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均等化这样的大政方针和大的制度安排,不能打折扣,这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二是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上,我的体会是多元化。十年前、十五年前当我们说到流动人口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把他等同于农民工或者从农村进城的人口。但是今天来看,这个等号已经不再成立,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来说,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比例在明显快速提高,年龄构成上,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人口不断增加,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受过高等教育有高学历的流动人口在增加。刚才提到少数民族的流动人口,前面可能参与相对滞后,现在也在明显加速。这些因素在一起,就使得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权益保障方面更适应人员构成多元化的需求。
三是在流动人口的空间形态和流动原因的构成上,我们感觉它是明显的多元化。非常简单的来说,比如流动人口在过去五年前、十年前跨省流动人口明显占很高的比例,大概一直在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最近以来,我们看到省内流动的也越来越多起来。再一个是流动的原因,过去我们说流动人口,经常把他们和农民工等同起来,为什么?因为流动人口出来就是干活的,所以当中的80%、85%甚至更高比例,它的流动原因就是务工经商。但是在最近几年以来我们看到这个原因的构成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以发展作为目的,以学习培训作为目的的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当中所占的份额,特别是在新生代年轻的流动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四是在家庭形态上正在经历家庭化的进程,前面王司长讲了很多,我就不重复。基本的考虑是我们过去的流动人口的服务也好、管理也好,更多的是针对个人、针对个体,现在既然家庭化是明确的趋势和必然的趋势,我们相关的服务也好,管理也好,理念要更多的从个体转移到家庭上面来,以家庭为单位来考虑他们的需求,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服务。
五是现在大家很关心的,前面也讨论过流入地的分布,他们流动方向上在过去40年来经历了一个向东部,向东部沿海城市集中的趋势,这个趋势在最近几年里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中西部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些城市群,比如说武汉都市圈、成渝城市群,在量上、份额上逐渐增加,传统的流入地地区比如东部城市地区仍然是重点,仍然要高度重视,但是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可能要逐渐加大重视的程度,迅速的跟上来。
最后一个特点,我们在最近两年看到流动的波动性增强,一些短期的单个偶发因素,比如说经济发展的势头,比如说某些区域性的政策,可能会对流动人口产生更大的影响,瞬间的变化可能相对会更突出一些。但是这里面我个人特别想强调,短期的波动,短期的势头不会改变流动人口长期大规模存在,长远来看,流动迁移人口继续增加的大的趋势。
王谦:
段教授把他最熟悉的讲得这么精彩,如果设定的跟互联网的结合,我也在学习体会互联网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接着段教授的话说另外一个意思,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大趋势是刚才段教授描述的,因为我本人原来研究生育率下降规律的,我现在在想生育率下降的规律,全世界包括全中国,它的规律比较稳定,一年一年的持续在变化,而且区域的差别也是在逐步缩小。但是人口流动的规律、它的分化恐怕是它的特点,段教授刚才特别讲到的新特点是我们不断需要关注的。我们现在对于流动人口的大趋势的把握和未来五年、十年中,很可能在一个局部或者一定区域内出现的某些比较独特的特点,总的来说我们现在这方面的关注还不是特别够。
举个例子,当我们全国都看到人口流动趋势的时候,像海南那种候鸟式的流动,刚才我提到了我们专门研究海南老年人的流动,他们完全是候鸟式的,它跟全国的大趋势是不一致的,完全是气候的原因,不再是为了就业。因此我想接着腾讯记者的话说,我是希望利用各种方式,包括互联网的方式改进我们对于流动人口的调查、观测以及对他们诉求变化的发现。我们现在利用的一些调查手段还比较传统,怎么能够更快的利用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敏锐的观察人口迁移流动的规律和它的诉求,这更多的是我的一种希望,也希望媒体能够呼吁一下。
主持人:
我再补充一句,我们国家卫生计生委还是非常关注互联网+健康领域的发展,我们非常关注这个领域最新的发展,社会对它的关注度,委里也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健康的发展。其实你刚才讲的人口问题,它也是大人口、大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21号,我也刚刚接到一个通知,我们也会召开一个健康大数据的工作推进会,在即将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也会有互联网+健康方面的重要议题,也希望到时候你来进行关注。我们是要会同各部门,同时要会同社会上的力量一起来推动互联网+健康,用这种非常好的手段来促进全民的健康,也促进人口的发展。
王谦:
我还想补充一个观点,刚才杨主任介绍情况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的讲到发挥卫生计生部门基层工作网络健全这样一个优势,来推动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我们关注流动人口最终是要落地的,这个网络优势其中包括我们将来的互联网上流动人口就医,到哪儿看病一刷卡马上交换信息,不仅仅是就医信息,流动信息如何能够迅速的被发现,这就是宋司长介绍的,我们内部也在呼吁,也在积极推进,把这些信息作为采集流动人口信息的一个渠道,会在我们整个社会服务管理中发挥作用,因为刚才说了,人口的迁移流动将是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样互联网的作用可能在这方面会有所体现。
主持人: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请教王司长,在东北地区这样一个分报告当中,东北有几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育率甚至还低于东北地区总的生育率,按理说它的政策生育率是高于总的水平,是什么原因会出现这样异常的变化?第二,请教段教授,我们注意到流动人口老化的速度非常快,甚至快于总的人口老化的程度,我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它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王谦:
第一个问题,首先不是一个新问题,说得更具体一点,东北地区原本就是我们国家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东北的城镇化水平早就过了50%,那时候全国才30%多城镇化率,东北就过了50%。因此东北地区的生育率低,从整体来说生育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这个特点。
更具体的来说,朝鲜族的生育率更低,这也是他们的传统,朝鲜族的文化程度和受教育的程度是很高的,我刚才说我本人多年研究过生育率的变化,我不是特别同意把少数民族和汉族截然分成两部分,不同的民族它的文化、它的生活地域、它的传统对于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朝鲜族的生育率低是历史问题,跟我们政策调整影响不是特别大。
主持人:
我们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