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1963年,他们走出了国门

18.09.2019  10:02

  1963年,有一群陪伴新中国共同成长的白衣天使,远赴异国他乡,用一段“白求恩式救死扶伤”的经历掀开了新中国外交史上新的一页。如今,中国已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卫生援外薪火代代相传

  “世界是从医疗援助开始认识中国医生,并由此认识了中国。”今年已是99岁高龄的李家蕙,称自己是“历史的见证者”。

  1963年,中国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并一炮打响,随后亚非其他国家纷纷要求中国派驻医疗队给予援助。“当时的困难非常多,但中国医生带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了任务。”李家蕙时任卫生部外事局副局长,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她感慨“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感念不已”。

  自此之后,中国援外医疗队开创了无数个“首次”:1966年,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成功完成非洲历史上首例断手再植手术;1994年,我国政府在突尼斯首都的马尔萨医院援建了马尔萨针灸教学中心,至今被称为“阿拉伯国家第一、非洲国家第一”;2003年,中国即向刚成立一年的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派出第一支援助医疗队……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余腊梅是江西省第23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队员,2018年11月,她前往突尼斯梅德宁大区开始了援非之旅。这里气候条件恶劣,高温干旱、常年风沙。面对困难,余腊梅心里总萦绕着一句话:“穿上这白大褂就代表着国家,遇到困难时,只要想到国旗,我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

  培训授课、病案讨论……余腊梅参加援外工作至今,已接诊孕产妇1800余人次,完成手术近700台。同时,她还利用休息时间,手绘解剖图,向护士传授基本临床知识和操作技巧。在她的带领下,梅德宁医院的助产士们学会了实用的技巧,临床医疗能力得到了提升。

  今年11月,江西省第24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将启程,继续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大陆上绽放中国医生的绚烂色彩。

  截至目前,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1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6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多人次,有1800余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首脑颁发的勋章等多种荣誉。

  中国卫生援外事业代代传承,援助方式也日趋多样,既给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送去健康福音,更为受援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作出了贡献。中国在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活动,为万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在柬埔寨等国开展“爱心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义诊活动;开展“送医上岛”活动,派遣短期医疗队赴斐济等太平洋岛国开展义诊、巡诊活动,5年来累计诊疗4500余人次;与22个国家建立对口医院合作关系,派遣专家赴对口医院开展工作,并邀请对口医院医务人员来华进修;每年举办数十期卫生领域的培训班,邀请发展中国家的数百名医疗卫生技术与管理人员来华培训;派驻专家帮助非洲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帮助塞拉利昂建设西非热带病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英国政府等在坦桑尼亚联合开展血吸虫、疟疾防控三方合作;在一些受援国援建国家医学中心……

  在卫生体系建设上,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系列峰会上宣布,未来5年将为发展中国家升级改造100所医院和诊所,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同年12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未来3年同非洲实施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目前,援尼日尔综合医院等项目顺利推进,妇幼健康示范项目已在非洲7国开展。

   为传染病防控作大贡献

  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首场“委员通道”上说,在全球化时代,应对埃博拉等突发重大传染病,需要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防控系统,拥有防控能力。在这方面,中国引领全球。

  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援助安哥拉、圭亚那黄热病、寨卡病毒等疫情处置,参与菲律宾风灾、海地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医学救援……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应急救援行动,展示了在国际突发卫生应急救援中的“大国速度”,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积极响应世卫组织关于建立全球卫生应急队伍的倡议。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是全球首支非军方的3级国际应急医疗队,目前中国已有5支应急医疗队通过世卫组织认证。

  “有好多病人,很远就会跟我们打招呼,这种感觉很棒。”曹广是第一批近距离接触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医生。抗击埃博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中国向疫区国家累计提供4轮总价值约7.5亿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有力支援了西非国家疫情防控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监察专员张国新介绍,现今,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均报告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以内,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应急体系,重点传染病的监测覆盖面大,实验室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各级各类队伍都在完善,这本身就是对全球卫生治理和传染病防控的一个大贡献。

  国际合作有更多中国力量

  “70年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今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在记者会上如是介绍。

  1978年,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初级卫生保健的中国实践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典范向发展中国家推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积极探索全球卫生治理的“中国方案”,不断赋予“中国模式”新的内涵。

  中国政府将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与世卫组织共同主办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了推进国民健康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对接,打造“健康丝绸之路”。2017年1月,习近平历史性地访问世界卫生组织,中方与世卫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自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了56个推动卫生健康合作的协议,初步建立起“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网络、医院合作联盟等13个民间合作网络和平台。

  2018年,中国新签署40个双边或多边卫生合作协议,在政府间战略、经济、人文、科技等交流磋商机制框架下,与多个国家开展卫生政策对话,积极参与区域卫生合作机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各省(区、市)积极推动与各国医疗卫生机构间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进一步夯实全球卫生合作伙伴关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壮丽70年,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成就辉煌,卫生厅
2019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
  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卫生厅
332种急危重症救治不出疆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国家各部委和19个援疆省市倾力倾智,2.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