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点扶贫湖北省英山县工作纪实

16.11.2017  14:59

 

“当了16年村党支部书记,这两年感觉脸上最有光。”湖北省英山县四棵枫村44岁的党支部书记王保林说。 让王保林感觉“脸上有光”的,是四棵枫村日新月异的变化——7米宽的双车道取代只能跑摩托的进村路;红十字会援建的苗木合作社年增收140万元;村民挣回来一沓沓红票子,见他便翘起大拇指;奋斗了一辈子的村子终于摆脱贫困,成为当地扶贫攻坚的“样板”,仅7月、8月就接待70多批“取经人”。 四棵枫村是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在英山援建的15个项目点之一。2016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点扶贫湖北省英山县,按照习近平“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指示,投入扶贫款物989.63万元,开展产业帮扶、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和灾害援助,推动四棵枫、胡家山等一批库区村、高山村成为脱贫致富“样板村”,有力支援了革命老区的脱贫工作。 打造一批“样板” 英山是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境内水域交织、山林密布,主要经济支柱为传统农业,基本无工厂企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038户106771人,约占全县人口四分之一。 2016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安排,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点联系英山开展扶贫工作。总会党组高度重视,调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科任组长,2016年8月、2017年3月两赴英山开展扶贫调研,其他会领导也分批赴英山调研。 根据英山实际情况和需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决定以“博爱家园”项目为核心,以贫困高山村、库区村为扶贫攻坚主阵地,坚持“出资金”与“出思路”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当地发展产业帮扶,帮助村民走出传统农业困境,同时辅以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和灾害援助,帮助英山力争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四棵枫村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英山县确定的首批“博爱家园”项目村之一。该村地处鄂东第一人工水库白莲河畔,是典型的“库区村”,1958年随着水库动工逐步搬迁上岸。目前,全村346户1248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耕种面积仅有503亩,依靠传统农业完全无力摆脱贫困。 “四棵枫村的劣势很明显,但优势也很明显。”在英山县挂职副县长近两年、协助分管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筹资与财务部筹资处副处长姜武艺说,走访发现,四棵枫村虽然人均可耕地面积较少,但北接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四季花海”,该景区占地6400亩,总投资超过16亿元,2016年刚刚启动建设,正在寻找各类苗木供应商。“一旦搭上这趟‘顺风车’,四棵枫村脱贫致富将触手可及。” 中国红十字会的帮扶思路,与四棵枫村村委会不谋而合。2016年年初,四棵枫村苗木合作社正式挂牌,中国红十字会投入首批40万元扶贫资金,部分用于改善村里交通状况,其余15万元全部投入苗木合作社,与其他单位帮扶资金、村民股金一起,流转村民土地70余亩,引进红叶石楠、海棠、紫薇、木槿等8种幼苗。 一年半过去,海棠、红叶石楠等首批4种苗木销路良好,目前全部被景区“吃下”,创收70余万元,且供不应求。其中,15万元生计基金获分红4.5万元,全部用于四棵枫村公益支出,合作社还单独列支11万余元,2016年中、年底分批对全村117户贫困户进行救助。“今年,剩余4种苗木售出后,预计还能创收七八十万元。”王保林说。 团结一群“能人” “农村扶贫工作,关键要能找到合适的带头人。”姜武艺说。 王保林就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四棵枫村找到的能人。“刚定项目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说‘你们怎么去找王保林,他干了十几年村支书也没把村子拉起来’。”姜武艺坦言,当时听到这种声音,也曾心有疑虑。 “有人说他‘扎实’,有人说他‘不行’,这人究竟靠不靠得住?把中国红十字会在英山的首个项目交给四棵枫村到底成不成?”沿着只能跑摩托车的老村道,姜武艺多次进村和村干部、村民交流。最终,从村民那里听说的一件事打动了他。 以前,四棵枫村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修建于2006年的老路,全程七八公里,破烂不堪,弯弯绕绕,村民通行非常不便。2015年,得知“四季花海”立项,王保林在村民不理解的眼光中,争取银行支持300万元无息贷款,立项修建村东直接通往S201省道、双车道、3.5公里长的进村路,又自费巩固加宽北连“四季花海”的村道,立志“要把四棵枫村变成四季花海的‘南大门’”。“班子团结,带头人能干事,项目交到这样的村,放心!”姜武艺说。 2016年5月,“博爱家园”正式落户四棵枫村,不到一年就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益于该年底两条村道的贯通,苗木合作社出产的海棠、红叶石楠等,“近水楼台”直销“四季花海”。在苗木基地做工,村民每天能拿到至少100元现金,年增收三五千元,其中两名贫困全职员工年增收1.5万元。 2017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继续加大对四棵枫村扶贫力度,派遣赈济救护部健康服务处青年干部曹橙挂职“第一书记”,支持17万元总会机关返还党费,为四棵枫村援建党员活动中心和村史馆,把四棵枫村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起来,讲党课、谈古今、论发展,促进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谋脱贫。 今年国庆节假期,通过四棵枫前往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小汽车从景区一直排到村部,王保林招呼党员干部加班加点为游客提供服务;听说四棵枫有个全县罕见的村史馆,不少人闻讯而来看稀奇,村民自发前来讲解,言语里满是自豪。 村里能人抱成团,村子发展不用愁。今年,看到四棵枫发生的喜人变化,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再次投入40万元扶贫资金,在拓展苗木种植规模的同时,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特色项目。这是四棵枫村下一步发展规划: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四季花海“南大门”优势,承接更多游客资源,统筹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垂钓和盆景种植等。 发展一片“绿色” 依托“四季花海”,四棵枫村取得了令人称羡的快速发展,而在英山最偏远、最封闭的高山村石头咀镇胡家山村,“博爱家园”则选择了另外一条绿色扶贫路。 胡家山村位于大别山南麓半山腰,平均海拔720米,全村192户665人,其中103户298人属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53%。村民主要以种植天麻、茯苓等中药材为主,辅以高山茶园,经济模式单一。 近年来,村民发现,种植天麻虽然收入可观,但是极其消耗资源,亩产5000斤天麻,需用木材3万余斤,折合碗口粗的树木超过300棵。更可怕的是,天麻招白蚁、蛴螬、蝼蛄,不施农药血本无归,播施农药则污染严重,农药拌土撒在地里,药味好几年都散不掉。 “绝对不能再种天麻了,村子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干了18年村支书的郑传宗,深知农药污染对子孙后代的危害。从2015年起,胡家山村开始采取积极措施,严禁村民滥砍滥伐,不让外地送木材的货车进山,竭力减少天麻种植面积。仅2016年一年,全村天麻种植面积就减产七八十亩,收入减少80余万元。 “好端端的天麻,凭啥不让种?”“别的村都种得,就咱们村种不得?”顶着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的巨大压力,郑传宗绞尽脑汁找出路。 “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金山银山。胡家山‘壮士断腕’搞生态发展,这样的村子必须支持。”姜武艺几进胡家山,与郑传宗等村民骨干、扶贫干部倾心交谈,决定将其纳入“博爱家园”项目点,投入扶贫资金40万元,发展农特产品合作社,探索以红灯笼辣椒为主体、辅以高山云雾茶、利川山桐子等经济作物的高山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68岁的熊培发是全村知名贫困户,全家6口人,儿子成年但有智力障碍,孤寡一人的亲家母也在熊家起居生活。今年,身为老党员的熊培发带头响应村集体号召,将原来种天麻的6分地全部用于种植红灯笼辣椒。7月播种,9月收成,熊家最终收获辣椒2000余斤,增收6000余元。“种辣椒不费人工,种植周期短,种子自留,基本不用农药,是实实在在的纯收入。”他说。 郑传宗介绍,今年胡家山喜逢丰年,全村200亩辣椒地产量高达10万余斤,增收30余万元;400亩高山茶园产茶上万斤,创收50余万元,其中1000斤远销美国芝加哥;700亩山桐子也已开始试种,预计最早3年、最迟5年就能为村民带来每亩上万元的经济收入。 “以后,我们春有茶、夏有辣椒、秋冬有山桐子,一年四季都有收入。”郑传宗说,胡家山坚守生态本底,走绿色发展之路,“绿了大山、美了家园、富了百姓”的明天指日可待。 撬动一座县城 “博爱家园”为四棵枫、胡家山等一批库区村、高山村带来了新鲜空气,帮助村民挣回来真金白银,吸引了各级领导、兄弟村前来观摩、取经。但这种影响是长期的、缓释的,而让40万老区人民对红十字定点扶贫有了深切认识,是2016年上半年一场深入全县的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 “除了产业发展滞后,英山最普遍的问题是因病致贫。”英山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水淋介绍,2016年年初,姜武艺履新英山县副县长,随即组织专人在全县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因病致贫率高达50%,是名副其实的“拦路虎”。 2016年6月22日至26日,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健康服务处牵线,中国武警总医院派出由副院长刘惠亮少将带队,心内科、超声科5名资深医生组成的医疗队,在全县各乡镇开展红十字扶贫救心行动,共筛查适龄儿童500余名,其中8名符合手术指征的先心病患者被接到北京进行免费手术。 “如果不是红十字会来筛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孩子患有先心病。”7岁患儿杜敏的母亲说,自己家在农村,知识层次不高,孩子出生后虽然频繁感冒、发育迟缓,但一直以为是营养跟不上。去年6月做完检查,一家人甚至还没感觉到严重性,直到孩子被接往北京住院治疗,他们听隔壁病友谈起,“才知道这是了不得的大病”。 2016年8月5日,杜敏在武警总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状况良好,目前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如果不是红十字会的帮助,我们不说没钱,光拖延就会毁了孩子一生。”杜敏的母亲说。 目前,英山县已有8名先心病患者、1名白血病患儿、16名村(社区)贫困大病患者获得人道救助,总金额41.62万元。 除了贫困大病患者,中国红十字会还投入115万元在英山11个村援建博爱卫生站,投入545万元开展15个“博爱家园”项目,投入62万元援建两个4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投入53万元援建博爱学校、小学食堂和电脑教室,捐赠156万元用于2016年“6·19”“6·30”特大洪灾救援,并为30名乡村医生提供专业培训。 “红十字会定点扶贫英山,是真心真情、真帮实扶。”李水淋认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英山开展的四方面扶贫举措,其中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医疗救助“对症下药”,教育扶贫解决“租房就学”,灾害救援解“燃眉之急”,为英山老区扶贫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打开了新局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只要方向正确,信念坚定,踏实前行,时间总是不辜负努力。”姜武艺说,扎根英山近两年,走了全县200多个村子,从起初的“听不懂”到后来能与村民“敞开了聊”,把自己变成半个“英山人”,是自己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