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国际世界会如何变化
中国不仅在解决地区冲突、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而且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使全世界看到,中国必将崛起,会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作者:汪巍
汪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过去5年国际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同时国际和地区格局复杂演进,呈现出一些突出动向和变化,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大国加速对外政策调整
美国奥巴马政府保持内政优先、外交求稳的总体态势,进一步调整对外战略,针对俄罗斯加大对叙利亚危机介入力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出强烈反应,但美俄均竭力避免在叙利亚迎头相撞。近年乌克兰东部战火持续燃烧,此乃科索沃战争之后,欧洲经历的又一场大冲突。这场冲突已演变成一场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一边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千方百计地剪除俄罗斯这只北极熊的爪子,一边是俄罗斯择机反击。近来北约还加强在中东欧军事部署,应对乌克兰危机挑战。
美国的拉美政策近期也作出调整,其重要举措是改善与古巴关系,奥巴马在此问题上不顾国内共和党人的反对,反映出奥巴马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后,积极争取外交得分,为民主党在2016年大选中争取拉美裔选民支持打基础。
美国与欧洲政治上是伙伴、军事上是盟友、经济上是对手的局面过去5年没有发生变化。欧洲经历了主权债务危机,大病初愈,欧洲既要制裁俄罗斯,又不能过度,反之伤及自身,因为欧洲的能源严重依赖俄罗斯。最近,非洲和中东的移民和难民正在以空前的人数不断涌入欧洲,对欧洲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美国对中俄进行战略挤压并干涉两国内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更实质的内容。最近几年俄罗斯继续推进强国战略,加大与新兴大国合作力度。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蓬勃发展,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在深化金砖国家合作的进程中,中印一致同意沿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方向,进一步构筑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两国务实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与巴西决定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探讨建设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跨越南美大陆的两洋铁路。中俄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主要涉及东、西两线管道合作,涉及每年对华供应天然气680亿立方米,中俄天然气合作不仅将促进俄罗斯出口多元化,而且将进一步缓解中国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压力。
在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在解决地区冲突、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而且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跨国犯罪、毒品泛滥、疾病流行等挑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使全世界看到,中国必将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不会损害周边国家或是西方大国的利益,相反会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势头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继续向前发展。世界经济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速度不均等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增强,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发美元,输出通货膨胀。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加。各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大数据、新能源、新型制造、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求增强内生增长动力。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14年的3.4%下降到3.1%,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球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的持续上升。
“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以来,已经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积极推进,中韩、中澳等自贸谈判开花结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亚太地缘战略重要性凸显
国际地缘政治重心向亚太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各主要力量均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
日本首相安倍继续右倾化,有意以长期执政为契机,解禁集体自卫权,妄图摆脱“战后体制”。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初衷是把战略资源配置的重点从中东转向亚洲,同时在亚太区域内从东北亚转向东南亚。然而,“亚太再平衡”所倡导的战略重心东移从根本上颠覆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传统优先次序,存在较大战略风险,在执行过程中遭到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评,因此,在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内,美国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与中国建立稳定、富有成效和建设性的关系”作为战略新阶段的支柱之一,将中国视为实现“太平洋梦”的“关键伙伴”。与此同时,美国增大针对东亚的军事部署,如部署F35战机、鱼鹰运输机、全球无人机等,与菲律宾签署今后10年加强防务合作协议,部分解除对越南武器出口限制。美国减少驻阿富汗美军后,在阿富汗空袭恐怖分子时继续招致无辜平民死亡,引发当地政府和国际社会的谴责。
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2014年APEC峰会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并批准相关路线图,超越并整合本地区日趋碎片化的双多边自贸安排,成为APEC进程中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引发各方强烈共鸣支持,对实现亚太各种区域合作安排的相互包容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在2015年10月5日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达成一致。虽然TPP形成的贸易规则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试点拓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已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为推动亚太经济合作,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在2015年10月中旬齐聚北京,与中方共商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举措。
尚待解决的地区热点问题依然存在
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巴林、也门和利比亚等国发生动荡。这些动荡最终导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和西方大国对利比亚的武力干涉。随着西方大国加大在中东北非地区的反恐力度,一些恐怖分子流窜到黑非洲活动,助长了“索马里青年党”和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的气焰,造成近年索马里、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恐怖袭击频发。
伊朗核问题接触对话势头上升并取得重要突破,但中东地区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在伊拉克,随着伊拉克军队收复提克里特和石油重镇拜伊吉,“伊斯兰国”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种族灭绝和大屠杀的行径、公然试图推翻现有中东政治秩序的企图、对世界各国穆斯林民众进行的蛊惑、残忍杀害多名西方记者的举动,更使“伊斯兰国”臭名昭著。然而,围追堵截、赶尽杀绝不是应对“伊斯兰国”的明智之举,要想彻底击垮“伊斯兰国”,还要从教派和解入手;如能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调和疏通、标本兼治上,才有祛病除根的可能,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遏制伊斯兰教极端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