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百商户搬迁至廊坊 不满一年被逼解约关店
廊坊新动批红门服装城内一商铺被以“未合法经营”为由解约关闭。 王天译 摄 廊坊新动批红门服装城内一商铺被服装城贴上了封条。 王天译 摄 涉事的廊坊新动批红门服装城一角。 肖光明 摄
中新网 廊坊11月26日电 (记者 肖光明 王天译)“白天还在营业,晚上商铺就被市场管理方强行关闭,贴了封条,衣服也被清理一空。”当日,从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迁至河北省廊坊新动批红门服装城经营服装批发生意的王晓华(化名)告诉记者,很多从北京迁至廊坊服装城的商户,在经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陷入服装城强迫解约,商铺被强行关闭的困境。
北京外迁商户遭遇廊坊服装城强行关店
2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凤道的服装城,该市场的2号厅已经关闭,仅剩的一号厅内,随处可见拉上闸门的商铺,部分商铺贴上了罚款通知单和封条。
王晓华称,廊坊服装城于2015年1月1日营业,招商的时候自称是承接北京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服装城到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招商时承诺,商户入驻只需要缴纳1万元保证金,就可以签订15年的租赁合同,并免费使用三年。”王晓华称,很多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商户看中了服装城的招商政策和地理位置,举家搬到了廊坊,迈出京津冀一体化下服装批发商外迁的步伐。
据统计,服装城开业的时候,已经有1500余名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商户入驻此地。
多名商户向记者证实,9月28日,服装城突然贴出要求商户办理“商位证”的《公告》。《公告》中要求,商户必须在2015年12月1日前携带所经营商品全部品牌的“商标注册证”和“授权证书”等“六证”,方可取得“商位证”。未按时取得“商位证”的商户,将被强行办理退场手续。
“我们入场经营前,已经和服装城签订了商铺租赁协议,协议明确了我们在租赁期间对商铺的经营使用权,并且每个商铺都经营至少数个品牌的服装,要在两个月内拿到盖有公章的全部品牌的‘六证’,很难做到。”商户王先生称,因为反对服装城的“霸王条款”,在和服装城管理方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多名商户先后到当地政府上访。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上访结束后不久陆续有商户的店铺被服装城管理方强行关停。“服装城关商铺前没有任何征兆,我们一早来到商场,就发现自己的铺子已经在夜间被强行关闭了,门上贴了一个服装城单方面解除租赁协议的通知,说是没有合法经营。”商户张女士称,他们随后发现,被关停的商户几乎全是之前参与上访的商户。
据他们统计,短短一个月时间,已有300多家商铺被关停。所有被关停的商铺,只有向服装城交出最初签订的租赁协议,才能拿回被清理的商品。
王晓华告诉记者,算上所缴纳的1万元保证金、摊位的装修费、铺货费以及附近民居的租赁费等费用,一个被关停的商铺,损失约6万元左右。“最保守的估计,这300多家商铺,损失至少也有千万元了。”
多名北京外迁至廊坊的商户告诉记者,他们响应北京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号召,大多都是举家搬到廊坊。“除了商铺,我们在廊坊租了房子,子女也在当地上学。服装城这种做法,等于断了我们的后路,让我们的生存陷入困境。”商户金女士称。
廊坊服装城回应 遭商户质疑
廊坊服装城密集关闭商铺的做法,商户们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为服装城积攒了人气,现在服装城小有名气了,但三年的免租期让服装城看不到收益,因此想把我们赶出去,然后高价向外招租。”商户金女士的一番话代表了众多商户的观点。
对于商户的质疑,廊坊服装城总经理展子杰告诉记者,关闭部分商户是为了整顿服装城的经营环境。“很商户在商场里面卖三无产品,遭到顾客投诉,我们才要求商户必须提供销售产品的相关证件。”展子杰称,他从上访商户手中得到了上访者的具体名单,目前所有封停的商户,大部分是因上访而违反了服装城的“所有商户应自觉维护商城形象,遵守商城管理规定”这一条。
“到12月1日,服装城将关闭所有拿不出所经营服装‘六证’的商户。”展子杰称。
展子杰的说法遭到众多商户质疑。“我们所签订的租赁协议中,根本就没有展子杰说的那一条。”商户郝女士说。她在服装城负一层经营品牌鞋,按照服装城要求,提交了所有商品的“六证”,还被服装城评定为星级商铺,但即使这样,她的商铺也被强行关停。“服装城给出的理由是,我参与了上访。可我根本没有去上访,只因为服装城掌握的上访名单上,有一个根本不是我本人的签名,商铺就被关停了。”郝女士气愤地说。
在商户提供的《公告》上记者看到,因为办不了“商位证”而被强行清场的商户,可以“选择以临租的方式获得商场的临租商铺”。
“既然服装城是为了整顿商城环境,那么拿不出‘六证’的商户,肯定就是他们口中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商户了,这样的商户,服装城以临租的方式还让在商城经营,这不是打自己脸吗?”一名商户称,服装城将商铺的临租价格定在了2500元至4000元每月,远高于他们最初的协议价格。
26日下午,记者从廊坊市广阳区政府了解到,廊坊市、区政府对商户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已经派出工作人员与企业、商户沟通,劝解他们化解矛盾。由于是企业自主经营行为,建议商户走法律途径。(完)